大学跟研究所都就读台大,但是硕三上学期休学。从休学(2014年初)后开始全
职读书。在开始准备高普考以前,完全没有读过那些教育专业科目,更不用说行政法跟法
绪。硬要说相关的话,大概是稍微看过教育社会学跟批判教育学,所以几乎是从零开始准
备起。除了非师范体系出身外,我蛮懒得阅读大量文字且阅读速度慢、国文造诣不佳、读
书容易被环境影响,所以其实除了我的毅力以外,几乎没什么优势可言!
我觉得“动机”几乎是影响国考结果的关键。因为动机影响行为,具备强而有力
的动机,自然能使人坚持下去。我的动机应该是来自于我的好胜心吧!从小到大的求学历
程,几乎都还算顺遂,但在硕士阶段却遇到挫折。眼看着硕二即将结束,但毕业论文进度
却停滞不前,心理非常慌张;另一方面,双胞胎妹妹在大学毕业就考上地特,此时不仅已
经拿到硕士学位,也开始工作了。经过半年身心交瘁,评估自己个性所适合从事的行业以
后,决定休学参加国考,让自己转换一下环境跟心情。
我一开始太小看高普考的竞争性了,所以原本打算自修,以为自己努力自修一定
也能考上!并不是我认为自己聪明,而是从过去到现在的大型考试,我都抱着勤能补拙的
心态努力准备,也得到相对应的结果。在经历过2014高普考跟2014地特落榜后,我遇到了
瓶颈,实在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到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读的,于是在2015/3购入超级函授的
专业科目。在这时候购入函授,对我这个非师范体系出身的人来讲帮助真的很大。
从收到函授到考试,大约只有四个月的时间,所以其实要在这段时间内听完含主
要课程跟总复习,将近150堂的课程是非常紧迫的。我逼自己在约一个半月内听完课程,
每天听四堂课,剩余的两个半月中,一个月是重复研读笔记跟教材,一个月写考古题顺便
加强记忆,剩下的考前半个月就将所有资料跟笔记在地毯式复习一遍。
从无到有的准备过程,真的是很辛苦,我非常能够理解准备教育行政新手的徬徨
与挫折,因此我会尽量将这一年多来的心得以文字表达出来,帮助有心准备教育行政的新
手朋友。以下会包含我的准备方式、书单、简要解题方向。
一、成绩
103高考 103普考 103地三 104高考 104普考
国文 55 53 51 62 60
法绪 66 74 56 74 78
行政法 58 64 46 79 96
教心 39 45 58 59 41
教测统 49 67 58 65 64
教概 - 22 - - 71
教行 46 - 60 76 -
比较 14 - 49 60 -
教哲 49 - 43 57 -
总成绩 46.10 54.17 52.57 66.40 68.33
录取标准 52.53 65 54.33 59.37 60
二、准备方式与参考书单
每个科目由于性质不太相似,所以我都有自己习惯的准备方式。这个部分我会分别描述我
的准备方法,以及列出我阅读过并且认为对我有帮助的书籍。
(一)共同科目
共同科目包括国文(测验+作文+公文)、英文、法绪、宪法,其中我有稍微花
点力气准备的只有公文以及宪法。在过去几次考试之中,公文很平均地都只拿到10~12分左
右,今年高考拿比较低,只有9分,所以其实都差不了太多,因此我以较不会愿意花太多心
力在准备这部份。宪法则是在考前约一个月左右,把二手函授快速听过一遍,上考场前再
把讲义重点扫过一遍。法绪在前几次的考试有把二手函授听完,但是真的觉得有听跟没听
差不多,选择题还是都选不出来,因此今年考前就完全没有准备,但意外地猜对不少,所
以或许考试还是得靠一点运气。
(二)行政法(高:79 / 普:96)
说实话,我一开始最轻忽的科目就是行政法,因为我觉得这科在高考有50分选择
题,在普考则都是选择题,好像随便猜也会有分数。但是事实证明,就像林清老师说的一
样,行政法是可以带你上榜的关键科目啊!从我的成绩可以看到,在今年开始听林清老师
的课程后,我行政法的成绩飙升。我想除了因为我有认真听完课程外,在考前饯行林清老
师的指示,从头到尾认真读完课本将近五遍,才是更重要的原因!
教材的部份,我去年有读过于亮的函授,今年才读林清。我觉得于亮老师虽然以
申论题解题著称,教学也很清楚认真,但是可能因为只有30堂左右的课程,导致内容对于
高普考而言略显不足。林清老师的课,课堂上虽然只会口头带过申论题,但会将考试所有
可能触及的考点,全部仔细带过,法条也几乎是一字一句的带,而且老师对出题趋势掌握
度很高!但其实我也是因为之前看过于亮老师的课程两、三遍,才能一次就看懂林清老师
的课,所以两位老师对我都有帮助。
至于法条的背诵,我只有把所有法条读熟,没有记条号,写申论题的时候,似乎
并没有因为没写条号而扣太多分数。因此我觉得这部份就是看自己的能力来决定记忆的深
度,但我认为至少要对该法典、法条有印象,知道主旨在讲什么。
102年 于亮 行政法 超级函授
104年 林清 行政法 超级函授
(三)教育行政学(76)
我在教育行政学的准备方式就是把谢(一册)、秦(两册)三本经典读完,谢老
师的书较易懂,无基础的人可考虑先读谢。在各读过两次后,我把三本书融合整理成笔记
,之后到考试前就是翻阅笔记直到滚瓜烂熟!此外,考古题也很重要,不熟悉的专有名词
在查完资料后,就要加进自己的笔记之中,这就得勤劳点,免得之后还得花时间找,而且
也有助于记忆。
教育行政这科我比较建议的笔记方式是照着各时期理论、计画、组织、沟通、领
导…这样的行政流程一块一块的方式做笔记,因为考题也很容易是这样一块一块的出题,
例如去年的视导跟今年的冲突,我认为这样的笔记方式有助于答题。另外,不太会做笔记
的人,可以google“康乃尔笔记法”。虽说我不完全是这样的方法,但是大方向是差不多
的!
函授的部份,我觉得萧世苍老师的授课方式,对考试作答还算是有帮助,理论与
实务兼具,尤其是国内教育改革史的介绍,让非师范本科系的我轻松快速掌握重点与脉络
。他也是把行政流程分成一块一块分别教学,每个流程都绘制不同的架构。虽说有助于思
考,但是就申论题写作而言,内容稍精要,所以还是建议搭配专书做研读,才会比较有感
觉。我自己是读完专书、做完笔记,并且熟读后才听课程,因此才有办法做前后连结。
谢文全 教育行政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秦梦群 教育行政理论与模式 五南
秦梦群 教育行政实务与应用 五南
萧世苍 教育行政学 超级函授
(四)比较教育(60)
毫无基础的人,对比较教育这科比较难上手,我一开始也是想放弃的状态!但是
要记住,想上榜的话,没有一科专业科目是可以放弃的!我一开始读的是沈姗姗跟周祝瑛
老师的书,但可能因为我从小国文就不是很好,所以在文字上读得不是很顺。后来在103
地特准备期间添购杨思伟老师的书,经过几次精读,才开始让我对比较教育有点信心。
沈老师的书在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部份写得较详细,但各国资讯较旧;杨老师的
书在架构分配上我阅读得较习惯,但在方法的着墨较简略,各国的资料较多描述。而资料
的话则属杨深坑、王秋绒、李奉儒老师合编的“比较与国际教育”最新,但太多资料的堆
砌,觉得有点杂乱,所以并没有精读,但偶尔会翻阅参考,例如欧盟的最新政策或其他国
际组织在教育上的重要作为,就可以在此书找到。这几本书对我而言各有优缺,在准备高
普考时也并不是每本专书都必须精读深究,无基础者在这部份或许可以先选定某专书来精
读(我的话是以杨思伟老师的书),再从考古题的出题方向,慢慢去抓出自己哪部分较不
足。
函授的话,我还蛮喜欢罗正老师的教学,不论在比较教育或教育哲学上,他会做
很大量的横向连结,我认为这在思考题目的时候很有帮助,例如:新自由主义影响了许多
世界各国近期的教育改革,少有专书着墨。但是缺点是,如果全无基础者,听罗正老师的
课程,很难立刻进入状况,因此我还是建议,在开始听函授课程前,最好还是先读过至少
一轮。
很多人会从教育部国际视窗或是其他期刊补充各国最新趋势,但我本身有点懒得
看很多文字,所以我只有从罗正老师的课程以及教育圆梦网的各国时是整理做吸收。因此
我觉得可以量力而为,比较教育的准备还是须以各国哲学思潮、特色以及学制的记忆为主
,当这些基本知识都建立起来后,再开始阅读时事,才能事半功倍。
沈姗姗 国际比较教育学 正中
周祝瑛 比较教育与国际教改 三民
杨思伟 比较教育 心理
杨深坑、王秋绒、李奉儒 比较与国际教育 高等教育出版
罗正、玉棠 比较教育 超级函授
(五)教育哲学(57)
我一开始买了上榜者推荐的书来读,但对过去完全没有接受过哲学思维训练的人
来讲,专书内容真的很难懂,几本书读完,也是有看没有懂的感觉,眼看着考试越来越接
近,心里真的很焦虑。最后索性直接买了彭达山的教育哲学来读,打算直接记忆重点架构
,从此以后才对教育哲学有粗浅的认识。
真正让我较深入了解教育哲学的是罗正老师的课程。跟比较教育一样,罗正老师
会用图示、架构、横向整理等方式加广以及加深相关内容,让我比较能够进入哲学思维,
看到考题时,比较不会手足无措。
教育哲学这科我就没有做笔记了,除了因为懒惰以外,我觉得彭达山的教育哲学
就已经整理得很好了,所以我就以该书为我的主要阅读书籍,在看到其他未被整理进书内
的资料时,再适时补充至相关主题旁边。我是觉得如果时间不足的考生,来不及制作自己
的笔记,去寻找这种适合自己的考用书来当作笔记也是不错的方法。
吴靖国 教育理论 师苑
邱兆伟 教育哲学 师苑
林逢祺 教育规准论 五南
林玉体 西洋教育思想史 三民
彭达山 教育哲学 高点
罗正 教育哲学 超级函授
(六)教育统计与测验(65)
教统主要是读林清山的教育统计学,但是并没有每个章节都读,只读曾经出过考
题的章节,就这样也是从头到尾精读过无数遍;然后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辅以考古题,做
实地演算。教测的部份我有读过郭生玉的教育测验与评量,但我后来觉得高明的教育测验
整理得就很完整了。
函授的部份,教统跟教测都是吴迪授课,但统计用吴迪编著的课本,测验则是高
明的课本。说实在话,因为大学跟研究所都有读过统计,所以吴迪的课对我而言步调有点
缓慢,看过几堂后就没看了。教测主要靠记忆,除了一而再,再而三的熟记定义与公式,
就别无他法了,尤其像是信度、效度这种几乎必考题,更要读得滚瓜烂熟。
林清山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东华
郭生玉 教育测验与评量 精华
吴迪 教育统计、教育测验 超级函授
(七)教育心理学(57)
教心一直以来都是“觉得好像读得很熟,但成绩却没太出色”的状态,所以可能
无法给太多建议!基本的Piaget、Vygotsky、Gardner、Weiner这种重要人物的理论内容一
定要熟记。此外,因为我觉得教心也是各个章节区块分明,所以也很建议做成自己的笔记
,清楚明了,又有助于记忆。我是照着张春兴老师的专书分成发展理论、学习理论、动机
与学习、个别差异、教学理论五个区块做笔记,再辅以程薇老师编撰的考用书做补充。
函授的话是大家推荐的程薇老师授课。但我听完一轮后(有跳过一些非教心范围
的课程),觉得跟自己读专书后学到的东西差不多,然后程薇老师会花很多时间聊课程以
外的事情,虽然听完这些故事都能有所启发,也时常被感动,但是对于时间紧迫的考生而
言,我是觉得不一定要花时间听。
教心的准备,考古题非常非常重要,重复率非常高!重要学者或理论会一考再考,
所以最好每题都要做模拟考式的练习!对教心答题来讲,关键字非常重要,内容论述可以
不必太多,但专有名词就必须明确点出来。这次高普考作答,我为了提高教心分数,特别
记了所有专有名词的原文拼音,然后在作答时,也特意写出来,例如我会写:习得无助感
(learned helplessness),但阅卷老师似乎不吃这套,所以心有余力的人再准备就好。
张春兴 教育心理学 东华
程薇 教育心理学 志光
程薇 超级函授
三、解题纲要
教育行政类科的申论题到底要怎么写才叫做写得好?是我刚开始准备高普考时,
很想知道的一个问题,无奈并非师范背景出身,因此周遭并没有可询问的朋友,网络也没
什么详细资料。因此,我打算在这边,跟大家分享我在这几次考试以来,归纳出的一些感
想。
申论题达题最基本要包含前言、本论、结论三部分,列点则是依一、(一)、1.
、(1)这样的顺序。基本上,前言我大都是写理论由来、发生原因、受谁影响等等;本
论主要写题目在问的问题;结论我可能会写影响了谁或是将问题与相关的教育时事做连结
。我觉得前言的重要性并没有低于本论太多,好的前言可以让阅卷老师立刻知道你有无抓
到问题的核心。然而这些都只是我个人习惯,并非一定正确,或许可依文章铺陈的流畅等
等做不同的安排。
分数批改的话,以我自己所归纳出来的结果而言,我觉得大多会是以15分为标准
,若在内容完整度、组织结构较好的话则往上加,反之,较差的话则往下扣。知道这个标
准的话,有助于了解自己的不足。
以下我简略分享得分最高的四个题目中,我有提到的关键字或是概念。
(一)教育行政 第一题(20分)
1.前言:1980年代新公共管理的权力下放,组织形成一个具生命的有机体
2.本论:学习型组织基本精神、五大修练及意涵、学习型组织特质、启示
3.结论:台湾410教改后,权力下放,学校形成有如学习型组织的有机体
(二)教育行政 第二题(20分)
1.前言:20世纪教育国际化,重视国际测验,国际组织、各国皆有所作为
2.本论:稍微提到欧盟、日英法德等国的国际化作为,以SWOT分析国内现况,最
后提出具体作法
3.结论:(略,时间不够)
(三)教育行政 第四题(20分)
1.前言:(忘记,但应该复述一下题目即可)
2.本论:冲突定义,冲突的功能(传统观点、人际关系观点、互动观点),原因
(权责、目标、利益、认知、资源、非正式组织、学校的双重系统…)
,处理原则
3.结论:冲突难免,重在处理
(四)教育哲学 第一题(21分)
1.前言:Aristotle的伦理学属于规范伦理学,以幸福为人生目的,因此被归类
为目的论
2.本论:阐述Aristotle幸福论的主张,小结提到其主张与Kant“从他律的大门
,进入自律的殿堂”具有相同内涵,推行启示
3.结论:品格教育重要性
整体而言,我自己觉得在申论的答题方式上,前言跟结论可以着重在内容广度;
而本论则是加强内容的深度。但是当然,不论如何加深加广,都切勿离题。
四、其他
(一)每次考试都要比前一次进步
(二)每科至少要读五遍
(三)至少考前一个月每天都要练习考古题
(四)一天三科两天一轮:读书计画我认为一天三科的分配方式是最好的,可以让自己一
直保持对科目的熟悉度。例如:“教行、教哲、教心”一天,“比较、教统测、行
政法”一天
(五)考古题很重要,5~10年间的考题,每题至少要练过2~3遍
(六)每次考试都要以必上的决心去准备
我并不特别聪明,但我深信勤能补拙。曾经有朋友看到我的行程表,就说:“你
的行程也太无聊了吧!”没错,考生的行程就是必须很无聊,放弃聚餐什么的就更不用提
了,每天就是读三科专业科目,甚至有一个月未踏出家门的纪录!虽说我很幸运,能有让
我可以“不踏出家门却不会饿死”、“不用担心家计,没有后顾之忧”的环境支持、男友
的体谅,但是参加高普考其实是一个对自己“身、心、灵”的磨练,无论环境如何好或坏
,坚持下去,就会成功!
从我决定休学到上榜的期间,免不了一些家庭革命或是听到三姑六婆的冷嘲热讽
。但是我认为这些对考生而言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有每天是否完成读书进度而已。而那些
嘲讽也不该是为阻力,而应成为努力下去的助力!另外,建议不要听信算命结果,最好是
连去算命都不要,去年七月的曾有算命师说我没有当公务员的命,多少会影响到斗志。
若有其他考试相关问题,欢迎寄信询问!我会再做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