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4年高普考气象双榜心得

楼主: cwuwang (台东尼大木™)   2015-09-27 17:17:56
前言:
有在逛大气板的板友都知道,那里聚集了不少对气象狂热的爱好者,笔者也是其中之一但
都是潜水XD,所以从国中以来对于气象的爱好就反映在我大学及研究所的就读上,将气象
作为工作选项也是长久以来的目标与梦想,尤其是天气分析与预报的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
,服役期间至之后都在准备考试,历经三次考试终于于今年高普双榜,以下将个人的准备
考试心路历程与各科心得做个分享。
考试心路历程:
我是从102年开始考的。
刚开始第一次考冲劲十足,单纯看到榜单上满满的同学或学长姊,想说好好准备大气科目必
定能在榜单上看到自己。
在共同科目以及自己从小以来的弱项:数学(微积分+应数)就几乎没有着墨,可能是耳闻有
人数学科目只考不到20分也录取高考的经验,想说以自己在气象方面科目的实力应该足以
补救。
放榜那天记忆犹新,满脑子认为应该有个前几名,看到名子不在上面时期待的喜悦瞬间掉
入谷底。
事后拿到成绩单,离上榜只差1分不到,重要科目如天气学跟大动分别拿到90与84,其他科
目其实也有60上下,唯独只有应用数学与微积分各拿了10分与2分。
当时整个情绪很难调整,被家人骂说不要以为你是本科系毕业就一定有优势,自我膨胀到
最后的结果就是这样…..等等,尝到了苦头,想说再准备一次,针对应用数学及微积分做
加强。
退伍后在家念书,也开始找寻相关书籍或讲义来加强数学的部分,但,这里我就要说一下
,也许是因为家里的环境太过安逸,以至于我的念书时间其实有一点不规律,常常睡到中
午在起床继续看,看的时间也没有说很专注地念整天,就这样过了近一年。
103年的高普考又来到了。
上场考,直到考完应用数学的当下,我记得我是眼眶泛红出考场的。
一个科目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去准备,但是只针对考古题的部分跟课本类题作计算练习,忽
略了数学要做更广泛的延伸应用练习,单纯只算考古题根本不够,现实是无情的,不会因
为你准备的比前一次多就让你上榜,迎接我的是第二次的落榜。
开始找工作了,大约就是去年的此时,开始投履历,诸如民间的气象公司与各大学或机沟
的研究助理,怎么样都想说不能再当米虫给家里养,想说找到工作再一边准备。
10月 11月 年底,很快地迎接2015的到来
工作没有下文。
马上,就要面对过年,亲戚的询问往往是最大的压力,这段时间由于求职与考试的因素交
杂,我面临了去看身心科的处境。上一次无压力的在30分钟内入眠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没上榜的压力对于信心的打击、对家人以及自己的歉疚、想要实现的梦想…..好多好多,
依稀记得半年多前,每天看到太阳,总也照不进内心的阴暗角落。
从小到大的梦想是不是就此画下句点了?
大约在2月份,在网络论坛的搜寻之下找到了线上的开放式微积分课程,开启了从头自学
之路,与过去不同,这次是把以前完全丢失的理论从基础慢慢打起。从经验也意识到题目
不能只针对考古题以及课本例题去做,要做更广泛的延伸应用,也许题海战术这种方法对
我这样的数学白痴是最有效把概念建立来的手段,即使这在许多人眼里不是很正确的学数
学方式。
过年完工作依旧没有下文,也许,是该静下来好好思考过去两次失败的因素,给自己最后
一次机会破釜沉舟的冲一次。并想想自己的心态方法与作息是不是还有没调整过来的地方
,在这边先简单交代一下这半年来到考前的作息:
舍弃了过去在家念的方式,每天9点到图书馆报到,唸到下午4~5点去运动(慢跑或快走)约
2HR ,晚上回家吃饭洗澡8点前开始念到11点结束,看一下电脑不超过12点睡。其余作息
有跟朋友出去吃饭娱乐等还是照旧。
心得与技巧:
数学:其他大气科目:共同科目时间分配大约是7:2:1,其实常常整天都是念
数学而没有碰其他科目,在5月中以后上述的比例才真正落实。
就这样过了近半年,换来此次的双榜。以上是简单的心路历程虽然长但其实也没有太多特
别的,主要是接下来的各科准备技巧跟大家分享:
数学(应数+微积分):前一个月都在看开放式课程,进入三月以后大量练习题目,
应数+微积分累积约近1500题,考前一个月就停算开始复习。
教材:
非书籍类:台大数学系朱桦老师的微积分开放式课程
书籍:王博老师历届研究所转学考微积分考古题详解
  高成老师工程数学夺分宝典
微积分部分由于底子实在太差像是极限与级数这种很重概念的单元,在我看来反而比积分
学难的多,没有办法,乖乖从头念。
由于以前学微积分光看书本学到最后一定睡觉ZZZ,这部分我说既然是概念弱就从概念慢慢
着手,舍弃了过去直接看参考书的方式,因为这样一开始接触很多题目变化会让初学的人
或底子烂如我的人失去信心。
在网络上搜寻到了台大数学系朱桦老师的微积分开放式课程(这老师很有名网络上对这套课
程的评价很不错),特点是在于题目大量+由简入繁+每题都会有详尽的解说,非常适合像我
这样底子差的人想在概念以及题目量上下作深入拓展。
以气象来说普考主要是极限跟微分学一定会考个20~40分,不定积分跟瑕积分还有多变量函
数与级数等约占60~80分,应用题集中微分学。
高考的应数微积分在基础向量分析以及极座标转换、积分求体积面积弧长占相当重的比例
,大约30~50分,微分极限单元在应数几不见踪迹。
应数的部分我是参考高成工数教材,补习班老师的教法会有许多的撇步,比如解ODE时的
逆运算子法,这就要看你练习的题目量以及深度来决定要用传统的代定系数法求解或是上
述等较特殊算法,我没啥天分只能靠大量演算来找出规则与熟练。
ODE如果不会我可以说高考大概不用考了,尤其是ODE后面还包含Laplace跟Fourier转换的
应用占掉应数大约6成篇幅,Laplace的考法不一定,像今年只是考个冷门概念的题目我就
不会了= =,主要只会用来求简单ODE这样就好了。
Fourier转换也主要偏向求某函数的Fourier级数,主要还是集中ODE的求解,大约占20~30
分。
向量分析在梯度旋度散度的概念与应用,以及其延伸出的三个主要定理在上述物理量的求
解还有面积分跟体积分。也大约占20~30分。
最后最好拿分不要粗心必念的科目就是线代,行列式矩阵运算,特征值主轴化……
等其实是很重要的,大约考个10~20分左右。
至于这次的PDE只能说来不及念,就Let it go了XD。
题海战术的好处是对数学基础不好又想针对考试做准备而非研究理论的人而言最有效的方
法(个人见解勿战),这样最有效让你了解概念的应用推广,算多了就有手感到最后一看到
题目就知道要用什么概念。
此时补习班教材的好处(也是坏处)就凸显出来:针对题目量与广度深度都有相当的着墨,
一些奇怪的技巧也可以当作是备而不用的武器参考。
或许有人觉得技巧记太多会不会造成恐慌,我的看法是针对你考科的考古题先找出个趋势
做整理,先在该趋势的类型考题技巧概念弄懂再去做延伸的技巧难题,不过也不用刻意著
墨在怪题目上毕竟冷门罕见当作是挑战题偶尔练练就好,过度钻研或导致信心丧失也使原
先基础未打好。
最后最重要的是"考前约一个月别再做或唸新的题目单元",回去复习你已经唸过
的把握基本分最重要,虽然我的数学在此次考试仍不算太好,但比起过去的个位数有长足
的进步,提供各位参考。
气候学准备方向:
其实前一篇文章的大大已经讲得很丰富了我大概在讲也是差不多看法XD,其实气候是一个
过去现在在未来连接在一起的现象探讨过程,那么,探讨的方法+有那些因子会影响变化
,这两个主题就是这门学科最重要的概念。
气候在未来的变迁,这就包含了模式与统计的概念以及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因子的交互作用
回馈影响,这部分包含统计学以及气候变迁报告(IPCC AR5)都是重要教材,另外推荐许晃
雄老师的全球变迁讲义以及2011年国内各气候学者一起出版的台湾气候变迁报告,这两份
看完基本上就包含了气候学总分的60~80%,另外云、气胶对于大气辐射传递过程的影响也
是大重点,建议同时准备大气辐射学。
剩下的部分就是统计学,回归模型、常态分布概念、统计检定,是基本上最后的20分,近
年来主要以概念为主很少计算统计题,但这也增加了难度,个人认为从文字叙述要找到出
题老师要的统计观念是蛮吃力的事。
传统的气候像是气候分类、子系统交互作用、大气环流与季风概念部分,近年来主要集中
在后两者,这部分可以画图或表格理解,尤其是季风大气环流以画图解有助概念吸收。
天气学准备方向:
基础必备款:台大大气系李清胜老师的天气学讲义
推广延伸款:中央大气系天气学讲义,对于锋生概念以及天气图判读应用有极为详尽的延
伸解说
深度挑战款:
陈泰然老师”天气学原理”,用动力的过程将基础款的概念作详尽的推导延伸,用来当作
气象学的读物纯兴趣吸收增强自己的分析实力也是不错的。无聊时我常翻这本,就当作是
科普书看虽然内容不太科普XD。
蔡清彦:数值天气预报
其实如果想拿及格60分个人以及许多上榜大大都推荐李老师的讲义,概念基础简单容易入
门而且也相当广,读完顺便像是把大动作了简单的复习。一定要唸的单元就锋面+气旋+台
风,这三个看熟50~60跑不掉了,因为必考。
一些天气图的判断比如斜温上的各种变量以及稳定度判断,大气热力湿度变量也是偶而
会考个10~20分的,而近年来在数值模式方面的进展也使得一些模式的概念应用
常常出现,比如系集预报概念、资料同化与参数化的简单概念,上面那本数值天气预报针
对这些概念有详尽的介绍。
大气测计学准备方向:
刘明扬:大气测计学
中央气象局:地面气象测报作业规范(已停售,可在各县市图书馆借得)
张泉涌:中尺度气象学(对雷达气象部分有详细解说)
曾忠一:大气卫星遥测学
估狗大神
这科准备方法就是背而已@@
先从考古题开始能够在上述书上找到得先写出答案并背起来,可以当作每天闲暇时的记忆
,可以将重要的仪器原理观测技巧常用公式写成重点笔记纸或小卡,仪器构造建议画个简
图好记,算数学算累时拿出来背一下,要背到像你老木的名子一样熟,要背到可以倒著叙
述仪器观测流程原理,这样才有了及格的基本希望。
剩下部分呢,那些从外太空来的卫星跟动不动就被抗议所以很难看到的雷达,要怎么办?
也是看考题来归纳,大致如下:
雷达:
就考各种雷达的原理优劣(督卜勒、偏极化….) ,误差来源原理以及公式在降水或
风场观测的应用,以及雷达读图。
卫星:
就考不同波段的电磁波特性以及在大气遥测上针对各大气变量观测方法的应用、误
差来源优缺点。
卫星部分在曾老师的书中有很详细的说明,通常也可以在网络上查到。
有时会考一些特殊观测像是化学或海洋,这只能从地面气象作业规范或网络上找寻,通常
在考选部公布的命题大纲里面也可以作为参考。
大气动力学准备方向:
Holton大动搭配中译本一起看,如果有空可以来台大旁听大动。
其实对于数学不好的人在理解这科会不会很吃力,我倒是觉得还好。
因为这个科目着重于描述大气运动的物理过程所以有时稍微把脑内的公式抛开想像一下各
种动力与热力条件的影响对于一系统的运动发展,在脑海中想成一张动态流程图,可以有
助理解,比如准地转过程跟斜压不稳定。
有了基础概念后再来做公式推导,数学底子差就慢慢跟着课本做吧,但还是有些小错误建
议以最新版原文书为主,推导完有些该背得要背起来:热力与稳定度变量、涡度、准地转
方程、斜压不稳定波动相速公式、各种波的推导及频散关系、垂直经向环流控制方程是必
背的。
阅读顺序:以第四版Holton大动为例,各章顺序以最新版为准。
ch1~4的推导一定要会而且了解概念,这是最基本的热力与动力基础。上述念完接
ch6,然后接ch7前半段的波动频散关系求法原理,然后看ch8跟10,最后回来ch7的各种波
动推导导到熟并弄懂概念记住结果,ch5边界层摆最后,ch9的半地转是高等大动内容,有
空有余力再看。
大气物理学准备方向:
台大林依依老师大气辐射讲义
曾忠一老师大气辐射上下册
王宝贯云物理学
这科我到今年才及格,其实云物理比起大辐好准备的多,因为概念多属微观且范围主题明
确;主要先具备基本的热力学基础,然后透过科勒曲线概念了解不同环境条件对小水滴的
成长影响,如何变成云,成云之后依云内温度分成暖云冷云而有不同降水过程,冷暖云过
程占去云物理大半可以说必考也必懂,最后是人工增雨概念,虽未考过但很重要将来可能
考,云物理可以搭配雷达一起出,建议与雷达一起看。
大辐的话,这科是所有气象科目中最头痛一科,方程式很长很难记所以实际上我只记长短
波的辐射传递原理、云对辐射影响以及随气候变迁的变化(搭配前述气候学我提及的教材讲
义一起看)以及一些基本辐射原理及名词解释、辐射收支平衡等是最主要概念。
共同科目只有买一本法学知识来背宪法还有练习公文而已,其他凭以前记忆,作文还是写
八股一点好像我这次高考作文写得有些激进分数较往年就低了10几分。
分享下成绩:
高考
共同科目:
国文:48 (申 34 测14 公文11 作文23)
英文与法学:48
专业科目:
气候学:60
天气学:77
大气测计学:90
应用数学:55
大气动力学:66
大气物理学:72
总成绩:65.6 (录取标准:57.53)
作者: KelvinNeil18 (萧莱亚)   2015-09-27 18:13:00
我也很喜欢气象,可是我是文组的...
作者: IYOUHESHE (s)   2015-09-27 18:16:00
推 数学同感 去年应数我只有2分
作者: ellis3173   2015-09-27 19:01:00
推 依依老师@@
作者: k080051009 (黑鬼)   2015-09-27 19:55:00
恭喜!!
作者: jamie1031 (喵儿喵)   2015-09-27 19:57:00
恭喜(*^o^*)
作者: mix7617 (蔡阿宗)   2015-09-27 21:21:00
谢谢你 详细的分享 ,也恭喜你梦想成真
作者: ivery2266 (宝蓝超可爱)   2015-09-27 21:50:00
气象呀~感觉很棒的工作!恭喜
作者: long202 (龙)   2015-09-27 23:02:00
原po正妹抱歉,原po有当兵:-S
作者: jasonccr (花花)   2015-09-28 01:17:00
推学长!
作者: pgimjjkk (小智明年得冠军)   2015-09-28 11:45:00
数学不好也能读理组的科系?
作者: long202 (龙)   2015-09-28 14:34:00
有得有分,没读没分有读有分,没读没分。高中数学和大学数学不一样。
作者: jasonnn (温屁)   2015-09-29 10:05:00
恭喜你
作者: mlbnba710012 (点点)   2015-09-30 01:09:00
优质好文 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