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103高考三级国际文教行政(选试英文)上榜文

楼主: v2188 (韶云)   2014-10-04 10:17:17
背景介绍
本人大学毕业于台大后面的师范学院,不谙于比较教育与教育行政;硕士班乃猫大国际关系领域背景,却未曾研修过国际公法课程。习惯逛看PTT上榜者的心得文,从中得到许多启发及大无惧的斗志,因此今年上榜后,也秉持回馈的心情与各位考生交流分享,也在此感谢PTT国考版的前辈们!
2014年9月22日成绩单寄到家里,各科成绩如下:
国文 63
法学知识与英文 68
(专业) 英文 68 (20%+20%、20%、40%)
国际公法与国际组织 68
国际关系 56
比较教育 53
世界文化史 52
教育行政 34
………………………………..
录取平均总成绩 57.23
参加此类科考试,两科教育专业是我最不感兴趣或最无把握的两大科目,因此原先要求自己一定两科要拿五十分以上。国际关系此次考时事题居多,是我最有把握的科目,但结果并不理想,只有56(各题分数如下:10、12、16、18),其中第四题页岩气革命拿高分较意外。所幸专业英文此次没出“新闻稿”撰写,而我拼尽全部的英语力去书写翻译、应用文与作文((各题分数如下:30、15、23、),因此所得分数可以帮教育行政这科止血一些。而国际公法与国际组织虽然没有特别突出,但总算发挥救援作用(各题分数如下:22、12、18、15),只有第二题引渡答的不够好。
至于比较教育与世界文化史有达到我预期的分数(50以上),稳住上榜可能。两门共同科目应该是我参加国考以来最好的一次,都有过60,也发挥防卫固守效果。
考试类科概述
高考三级国际文教行政是很特殊的类科,横跨教育、文化与国际关系研究,开缺方式类似外交特考,每年的语系不同且难以捉摸,从大方向来看,英文与日文语系开缺的年度间隔较短,可以作为长期准备的目标。因本人白天全职工作,读书时间有限,且迄今亦无任何补习班为此开设全修课程下,我的准备方式乃从学者专书、报名志光补习班的教育及国际公法等单科课程及购买相关考试用书着手。
国考之路话绵绵
自民国100年仅靠购买志光的高明老师的教育行政、黄隽老师的世界文化史,保成程颢老师的国际公法等相关书籍自学,便第一次报名高考国际文教行政(选试日文)类科,准备时间不足,只国际关系一科稍有准备,其他各科不是完全陌生便是走马看花,前去应考的成绩不堪入目,特别是教育行政及比较教育两科目非常低劣。
101年二月下旬,决定参加志光系列课程,自己先在台中的志圣购买程颢老师的国际公法课程,表示在志光视讯班教室收看,也购买志光教育行政、比较教育及国文三科视讯课程。二二八的连假展开精实补习生活。国际公法一科因配合研究所考试截止期限,只能收看到四月底。换言之我只有两个月时间。周休二日是我赶课时段,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多,主要上国际公法,中间会穿插一堂其他课程。特别是在四月,周一到周五晚上,我甚至会利用下班用完餐后去听一两个小时的国际公法。程颢老师不仅教材编排条理清晰,每次上课时会将该堂上课内容,用树状图陈列出重点갊[构,让同学能够一眼抓住上课主题与进度。这段期间也感谢志光职员的协助,帮我向台北志光追踪国际公法的补充讲义,因为这一门是从研究班借调的,若没亲自与台北总部联系,程颢老师临时额外的补充讲义往往没配送过来。
过了最精实的四月,下来就是较宽裕的两科教育及国文课程。上了罗正的教育行政欧文老师的比较教育,对教育科目的内容才慢慢有点sense。六月时还有总复习班,此时的我其实都只有听完课的印象,假日时间只能选取部分较弱科目去研读,进教室的次数减少许多。因准备度仍不足,故该年的国际文教行政(选试英文)单一名额的录取终究未能实现。成绩只有国际关系(83)国际公法(59)令我感到欣慰,再次落榜开启了我主动写信向罗正老师请求智慧力量的机缘。
他回复中充满哲学味的启发~“你想换的跑道都是极具挑战性的行业,有时忍耐与等待就是一种不变应万变的解决手段之一。”,让我深切反思急躁与从容何者对自己的生活步调较无干扰。102年因转投入全心投入国安局国际组的考试准备,加上该年的国际文教行政的选考语系是冷门语系,因此在没有任何读书规划下去练笔,只想增加考场作答经验。国安局放榜后,国际经济学(含国际经贸组织)60分,排名13名落榜。几次挫败后再次反思,究竟是考试目标决定错误还是读书方式不对?正是自己逃避高考要准备的科目多而转考国安局,放榜后我在FB向他报告落榜结果,老师的
一句“先休息……公职还是要准备,不要放掉”,搀扶了我而没放弃,加上女友的一番话:“如果真的想要完成这目标的话,要再给自己一次机会继续努力。”这一次,自己下了最大的决定,专心攻取国际文教行政(特别是选试英文)。
今年四月中下旬后,我每周末找一天搭区间车加等公共汽车一个多小时去中兴大学研读相关教育期刊并做笔记,与前两年一味地在教育科目消极准备而感不耐的态度大相迳庭。我终于悟通了老师说的“高明老师编纂的书值得用心拜读,但因我个人讨厌背诵,比较习惯多看期刊、教育部公报、教育计画等等,其实,官样文章看多了,真的下笔就如有神了!”而身体力行。
三年准备考试的过程中,父母不是看好,我每个周末一定去图书馆奋斗。后来我不再跟父亲提这些事,母亲则是希望我以平常心去准备-心胸放开、心情好,书自然就会唸好。这次准备期间,还与TKB台中学堂的外特考试学员组读书会,因白天要上班的关系,只负责我最有信心的国际关系一科,从三月到五月初每周一次两题考古题练习、分析与讨论。因为自己硕班就是这方面背景,所以除了协助学员观念厘清外,自己也从中反思自己的思路方向是否能更完善。学员当中有一位是我高中同学,猫大阿语系毕业,今年九月底要考国际商务人员,也因为有了这位“战友”的相互打긊藃葖龤A我的正向能量不断地提升。
六月下旬离上考场日子越近,我越没时间去害怕、恐惧。中区考场在台中女中,搭区间车到台中火车站再转公共汽车,连续三天一小时多的车程时间到考场。这三天闹钟一叫,我想到第一句话便是:“妈的,开战了!”,一股充满霸气的斗志涌现。在教育行政与比较教育两科,我套用已背下来的期刊佳句开头,尽量每题有个小结论收尾,是我最认真作答的一次,只因不能让已付出的时间心血白费。最后一天的专业英文,全部非选择题,幸好没有出新闻稿撰写,因此全力一搏,把我所会的字汇与文法在写作上完全释放,不愿让答案卷留下过多空白。(意外的是收到成绩单后,教育
行政最低,只有34;比较教育53,达到预估;国际公法与国际组织68,预估分数多一点;专业英文68)
究竟是庄周梦蝶抑或“蝶梦庄周”,放榜当天我内心处在平静地感动。七月底从柬埔寨担任教育志工回台后,脑海中不时浮现榜单上有我名字的画面,常常想起向主官提出辞呈的画面,吸引力法则不是我刻意去营造,而是我内心一股霸气仿佛烈焰高涨,不断有一股声音出现耳边:“都拼尽全力了,这次该轮到我上榜了。”《深夜加油站
遇见苏格拉底》提及的和平勇士之道-活在当下,尽心尽力,将结果交由上帝。我在这段期间发自内心、自然而然地让潜意识去实践。最后,我要再次援引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中的人物作结。王守仁、徐阶、孙承宗都具有罗正老师信中提到的 “有时忍耐与等待就是一种不变应万变的解决手段之一”之特质,特别是明末的孙承宗。
明末最伟大的战略家,努尔哈赤父子的克星,京城的保卫者,皇帝的老师,忠贞的爱国者。举世无双,独一无二。
在获得上述头衔之前,他是一个不用功的学生,一个讨生活的教师,一个十六年都没考上举人的落魄秀才。
万历三十二年(一六O四年),孙承宗决定踏上前往京城的道路,他的目标是科举,这一年,他四十二岁。
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秀才、落魄秀才,教师、优秀教师、举人、军事观察员,目睹战争的破坏、聆听无奈的哀嚎、体会无助的痛苦,孙承宗终于确定了自己的道路。
他决定放弃稳定舒适的生活,他决定以身许国。于是在几十年半吊子的生活之后,考场老将孙承宗打算认真地考一次,这一认真,就有点过了。
放榜的那天,孙承宗得知了自己的考试名次-第二,全国第二。换句话说,他是榜眼。
读书模式分享
自100年立志踏上国考之路后,便有长期抗战的决心。我主要是利用周末假日及寒暑假来进行专业科目的专书研读与整理,平日下班后则浏览新闻英语或法学绪论等共同科目,每周固定阅读报纸社论与民意论坛,至于国文选读、公文写作则是考前一周再准备。
专业科目:采精读一本书主义,补充各家学者的著作、补习班出版的考试用书等资料。可以利用各县市或大学图书馆搜寻近年相关考科的最新著作,相关教育期刊,研读并制作重点笔记以利考前复习。考试用书的试题详解部分建议归纳作者的解题架构,从中学习经验技巧。练习考古题时,对题目所问之内容有疑惑请多加利用网络搜寻相关议题,累积对于该科的本质学能, PTT国考版的上榜者的经验分享,也值得参考。
共同科目:“法学知识”可购买历届试题解析的考试用书,并参照小法典找出条文内容,每次半小时间练习即可。“国文”考前一周练习公文格式安排,草拟具体办法。作文则是每周透过阅读报章社论、民意论坛追踪时事,行有余力再练习书写。选择题则是考前一周再练习考古题,累积作答直觉与灵感。
其它资源的使用
因以长期抗战为战略方向,战术上配合自我反思更换考试目标。只要有相关准备的科目考试类别都可以报考,大家都是多花时间准备额外科目,即便未上榜,至少也提升主要专业科目的作答经验,三年来我只报名高考跟国安局两种。
其次读书会或自行练习考古题答题架构,透过分项列点,熟悉应考作答手感,再请老师批改或是和读书会伙伴共同讨论解题面向的差异,互相激荡,但千万别让读书会成为联谊会。另外,制作笔记时evernote及心智图等软件可免费使用,仍建议多用纸本练习精简书写,训练作答速度与字迹工整性。最后,政府部门网站、相关期刊网站或纸本内容皆是获取最新讯息的重要管道。
是否要有年度计画?因人而异
因为白天从事全职工作,我并无年度的时间规划,习惯以周为单位,主要是集中在农历年过后开始进行专业科目的研读与复习,特别是较弱的科目。每日无特别读书安排,喜欢在每日下班之余接触新闻英语(自由时报每日一篇),线上英语会话课程(tutor 4U),促进英文语感及思考习惯。每周固定阅读报纸社论与民意论坛,至于国文选读、公文写作则是考前一周再准备。
假日时我喜欢在白天读书,特别是专业科目,平日晚上时间多用于共同科目相关的资料浏览或复习。而假日傍晚去慢跑,以纾解压力并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是我享受放空的时段。
结语:
今年有幸上榜,除了感谢亲人的支持外,愿意倾听及分享准备期间点滴心情的好友也是大功臣。完成报名程序后,我的正向能量日渐强烈,加上下班后读书的时间有限,我没有闲暇去担心害怕。年纪增长的压力更激发出不可懈怠的毅力,竭尽所能加强自己最弱科目。
考场作答时的霸气展现非常重要,纵使考题没见过,内心没把握,但顺着这股霸气走,会越写越有行云流水之势。当你考完做最后一科时,真的会有这样的感觉:“我已经尽最大力量结束这场战斗,没有遗憾!”《深夜加油站
遇见苏格拉底》提及的和平勇士之道-活在当下,尽心尽力,将结果交由上帝,我在这段期间发自内心、自然而然地让潜意识去实践,深切感受到自己散发出拼上榜的霸气,从考场一直延续到放榜前,某种程度像是“吸引力法则”。漫画《灌篮高手》里安西教练对三井寿说的那句:“?????????试合终了???”,是我始终坚守的信念。除了平日的努力,我认为运气(势)+霸气+绝不放弃,乃决定上榜与否的关键三气,在此与大家共勉之。
附录
推荐书目:
1.
《国际公法》,程颢,新保成。
《国际公法导论》,姜皇池,新学林。
《现代国际公法精义》,蔡育岱、谭伟恩,晶华文化。
2.
《国际关系》,杨永明,前程文化。
《国际关系总论》, 陈欣之、廖舜右、张亚中等,扬智。
《国际关系理论》,蔡政文等,五南。
《国际关系综论》,明居正等,晶典文化。
3.
《教育行政学》,高明编著,志光。
《教育行政学:理论与案例》,谢文全,五南。
《教育行政学》,谢文全,高等教育。
《教育行政-理念与创新》张钿富主编,高等教育。
4.
《比较教育》,徐玉龄编,高点出版。
《比较教育》,欧文编著,志光。
《比较教育》,杨思伟著,心理。
《比较教育与国际教改》,周祝瑛,三民。
《比较与国际教育》,杨深坑、李奉儒主编,高等教育。
《教育学与比较教育研究:杨深坑国家讲座教授六秩晋六祝寿论文集》,徐光台,高等教育。
5.
《世界文化史(含台湾史)》,黄隽主编,志光。
《世界文化史(世界通史)-申论题库Q&A》,黄隽主编,志光。
《西方文化要义》,王曾才,五南。
《图解文化研究》,陈滢巧,易博士。
作者: anarch (安那其)   0000-00-00 00:00:00
推! 很有心
作者: chao0201 (心缘￾ ￾N￾ )   0000-00-00 00:00:00
恭喜!好强好认真
作者: a9301040 (加油)   0000-00-00 00:00:00
推,也推孙承宗
作者: aga96 (阿嘎)   0000-00-00 00:00:00
推~上榜的霸气!!
作者: bring2 (bring2)   0000-00-00 00:00:00
恭喜 ^^
作者: raeraeptt (re)   0000-00-00 00:00:00
恭喜!!
作者: comquer (加油~~~)   0000-00-00 00:00:00
所上学长耶!恭喜学长阿~~~~
作者: oabcXD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0000-00-00 00:00:00
自己菸酒所同学,推文一下,厉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