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波兰罗兹: 巴沃提的孩子

楼主: LittleKen (極區的伊波拉)   2021-10-24 16:04:41
完整图文网志
https://reurl.cc/0xKWxA
罗兹(Lodz)(波兰文发音较接近“沃区”),波兰第三大城,对于外国游客
来说,吸引力似乎远远不及其他大城市,譬如华沙、克拉克夫、格但斯克等等。
事实上在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此建立了规模排名第二的犹太隔离区(仅次于华
沙)。因此对历史有兴趣的旅人而言,罗兹是不可错过的地点。另一方面,对于
喜欢城市涂鸦或是壁画(mural)的人来说,罗兹的名气也极为响亮;大量的艺术
作品将这座后工业城市妆点得光彩夺目。
而这两项特点的交集,其一便是巴沃提的孩子(The children of Baluty)。最先
,我是在网络上瞥见几张罗兹壁画的照片,觉得甚为惊艳,便开始专注以罗兹搜
寻壁画的资讯。在众多绚丽的图面中,低调的巴沃提的孩子就这样映入眼帘。
巴沃提的孩子壁画散落在许多不同的角落,但他们皆位于巴沃提区,也就是过去
犹太隔离区的所在区域。这些作品乃根据真实历史影像,重现了生活于隔离区内
的青涩容颜。由于数量不算少,有一款专门的App (名称就是Children of Baluty)
被开发来帮助有兴趣的人来追寻这些少年与孩童的身影。
因为我算是很喜欢只靠步行(如果状况允许的话)在城市里漫游的人,因此我没有
办法一一拜访每一幅壁画。幸运的是,有几个我比较感兴趣的孩子,就坐落在相
距不远的邻里中,下图的Dawid Sierakowiak就是其中之一。我在网络接触到的
第一张相关图片,就是Dawid Sierakowiak。跟Anne Frank 一样,他也透过日记
来记录生活点滴,而逃过战火的文字便成了日后人们拼凑犹太隔离区生活样貌的
重要来源。目前为止,Dawid Sierakowiak的真正样貌还无法被确定,只知道是
下图其中一位,也因此两人都被重现于此面墙壁上(资料来源: the mobile app
of Children of Baluty)
这些地点,不见得代表他们曾经居住于此地址,但这里有时隐含着一些冷知识。
譬如下图的公寓,一些来自法兰克福跟布拉格的犹太人曾经居住于此(资料来源:
the mobile app of Children of Baluty)
根据the mobile app of Children of Baluty,下图的男孩于1941年10月来到
罗兹犹太隔离区。而该壁画所在地,也曾经居住着来自法兰克福的犹太人。
有些资讯,则是隐藏在选定的图像本身。下方图片的小男孩,指涉了1941年间
,数百名曾经被派至渡假村工作、年龄介于10至17岁的孩子们。而他们也成了
隔离区当局用来说服德国政府罗兹犹太隔离区如何在德国战时经济扮演重要的
角色(资料来源: the mobile app of Children of Baluty)
而未满10岁的孩童(如下图)以及超过65岁以上的老人,则会因为被认为生产力
不足而移送到灭绝营。1942年9月5日至12日,以这两个群体为主在内的15000-
16000人,被送到位于Chelmno的灭绝营,从此以后,罗兹犹太隔离区成了纯粹
的劳动营。而这个历史事件,也是巴沃提的孩子壁画主要的纪念对象之一。
巴沃提的孩子不仅仅只是纪念在二战中受难的孩童与青年。事实上,它的意义
还在于深化在地认同,进而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能被视为罗
兹转型为后工业城市的一部份。
巴沃提的孩子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在于他们的身影虽然是“复制品”,但当
他们被重现于罗兹的都市生活空间之中,罗兹的历史场域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形
成了一种“仪式空间”,使得这些孩子获得了些许的“灵光”,进而与路过的
市民与旅人产生连结与对话。从这个角度来看,罗兹公民社会的深化与认同似
乎真的有其可能。
罗兹是一座被低估的城市,而巴沃提的孩子也值得更多人来造访与认识。
作者: genuinesoul (浪人)   2021-10-25 00:48:00
谢谢你的分享 我超有兴趣的 最大集中营我去了四次安妮的家也有拜访过 这些历史伤痕 都很值得我们去探访了解并尝试感受那千万分之一的绝望
楼主: LittleKen (極區的伊波拉)   2021-10-26 02:58:00
我觉得真的很值得探访 :)
作者: queenvicky (Vicky)   2021-11-03 18:21:00
谢谢你的分享 在罗兹却不知道这些故事
楼主: LittleKen (極區的伊波拉)   2021-11-06 03:25:00
: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