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宅爆突击队专栏】乌兹世代:固定式光枪街机系列考

楼主: protect6090 (山茶花)   2018-01-24 15:42:31
写的很棒的专业文,转过来给大家看看:
【宅爆突击队专栏】乌兹世代:固定式光枪街机系列考(上)
https://fugu.cafe/talks/15592
八〇年代末期到九〇年代中期,在 PC 和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开始流行前,想要在电玩世界
里体验射击乐趣,少不了“乌兹冲锋枪”式的街机。
“乌兹冲锋枪”并非这类街机的正式名称,上头的光枪也不是每款都是 IMI UZI 造型。
但对于禁枪、军盲且语文能力偏低的台湾社会来说,用“乌兹冲锋枪”来称呼这类机台,
是最简单易懂的。所以将错就错,不管它原本叫什么,都称为“乌兹冲锋枪”就对了。
在台湾各地开始大力扫荡电子游乐场之前,无论是在游乐场、百货公司,甚至玩具店、书
店、唱片行乃至于杂货店外,都有机会看到“乌兹冲锋枪”电玩机台。
这类机台玩法大同小异,操纵装置都是一挺类似 IMI UZI 构型的光线枪,被固定在一个
底座上,这个底座限制了光线枪的转动方向。在这种游戏机台刚出现的时候,光枪只能上
下左右瞄准,如果没有经常保养与润滑,转动时还会发出恼人的金属摩擦声。后来引入球
型轨迹底座后,枪械瞄准才变得较为灵活。
这类游戏最吸引人之处,就是非常直接的临场感。除了开枪射击时,机台内建的喇叭发出
枪声外,开火时画面还会以全白闪烁来模拟眼睛被枪口焰闪到的感觉;最关键的触感——
光线枪内藏的震动装置会以强烈敲击,模拟枪枝后座力。透过上述三种感觉,让玩家觉得
自己仿佛真的在持枪战斗。
在所有的“乌兹冲锋枪”系统街机里,最早推出,能见度也最高的是 TAITO 制品。本文
将介绍 TAITO 在那段时期推出的几款定向光枪街机游戏,并将在下篇中介绍一些 SNK 的
模仿产品。
《Operation Wolf》于 1987 年推出。此为系列第一代作品,只能一人玩。光枪外观与
IMI UZI 类似,因此本作在台湾便俗称“乌兹冲锋枪”。
游戏的背景设定中,玩家扮演一名“绿扁帽”特战队员,以空降方式潜入南美洲某小国,
救援被俘虏的美国军人,并且从机场以美国空军的 C130 运输机将人员撤出。游戏内容大
致上还算写实——虽然里面出现了“用冲锋枪击毁装甲车、直升机、巡逻艇”的夸张情节

个人觉得《Operation Wolf》是全系列机种里面最值得玩的一款。难度、平衡度极佳,技
术好的话,可以在不接关的情况下全破。全破之后血量和弹药归零,整个游戏也重来一遍
,但难度会略微提高。
笔者在小学时,曾经用一枚铜板打到初盘全破,而且即将破关第二轮——但这个壮举没有
能完成,因为被街机厅老板强制断电,他还拿十块铜板扔我,叫我滚。原因是占用机台太
久害别的客人没得玩。而且后来只要我出现,老板都不准我碰这台机器。
八〇年代末期到九〇年代中期,在 PC 和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开始流行前,想要在电玩世界
里体验射击乐趣,少不了“乌兹冲锋枪”式的街机。
“乌兹冲锋枪”并非这类街机的正式名称,上头的光枪也不是每款都是 IMI UZI 造型。
但对于禁枪、军盲且语文能力偏低的台湾社会来说,用“乌兹冲锋枪”来称呼这类机台,
是最简单易懂的。所以将错就错,不管它原本叫什么,都称为“乌兹冲锋枪”就对了。
在台湾各地开始大力扫荡电子游乐场之前,无论是在游乐场、百货公司,甚至玩具店、书
店、唱片行乃至于杂货店外,都有机会看到“乌兹冲锋枪”电玩机台。
这类机台玩法大同小异,操纵装置都是一挺类似 IMI UZI 构型的光线枪,被固定在一个
底座上,这个底座限制了光线枪的转动方向。在这种游戏机台刚出现的时候,光枪只能上
下左右瞄准,如果没有经常保养与润滑,转动时还会发出恼人的金属摩擦声。后来引入球
型轨迹底座后,枪械瞄准才变得较为灵活。
这类游戏最吸引人之处,就是非常直接的临场感。除了开枪射击时,机台内建的喇叭发出
枪声外,开火时画面还会以全白闪烁来模拟眼睛被枪口焰闪到的感觉;最关键的触感——
光线枪内藏的震动装置会以强烈敲击,模拟枪枝后座力。透过上述三种感觉,让玩家觉得
自己仿佛真的在持枪战斗。
在所有的“乌兹冲锋枪”系统街机里,最早推出,能见度也最高的是 TAITO 制品。本文
将介绍 TAITO 在那段时期推出的几款定向光枪街机游戏,并将在下篇中介绍一些 SNK 的
模仿产品。
《Operation Wolf》于 1987 年推出。此为系列第一代作品,只能一人玩。光枪外观与
IMI UZI 类似,因此本作在台湾便俗称“乌兹冲锋枪”。
游戏的背景设定中,玩家扮演一名“绿扁帽”特战队员,以空降方式潜入南美洲某小国,
救援被俘虏的美国军人,并且从机场以美国空军的 C130 运输机将人员撤出。游戏内容大
致上还算写实——虽然里面出现了“用冲锋枪击毁装甲车、直升机、巡逻艇”的夸张情节

个人觉得《Operation Wolf》是全系列机种里面最值得玩的一款。难度、平衡度极佳,技
术好的话,可以在不接关的情况下全破。全破之后血量和弹药归零,整个游戏也重来一遍
,但难度会略微提高。
笔者在小学时,曾经用一枚铜板打到初盘全破,而且即将破关第二轮——但这个壮举没有
能完成,因为被街机厅老板强制断电,他还拿十块铜板扔我,叫我滚。原因是占用机台太
久害别的客人没得玩。而且后来只要我出现,老板都不准我碰这台机器。
《Operation Thunderbolt》推出于 1988 年。光枪外观为美国 MAC-11 冲锋枪,可以两
人玩。在台湾被称为“乌兹冲锋枪 2”。
此为《Operation Wolf》的续作,主角为一代主角再加上一名“尼哥”绿扁帽,剧情则改
编自 1976 年发生在乌干达的真实事件,游戏也与根据此事件改编的电影《雷霆行动》同
名,只是将以色列人角色置换为美国人。
让人惊讶的是,作为续作,“乌兹冲锋枪 2”的画面竟然还比上一代差;人物绘制粗糙,
而且游戏中的物件大小比例极不合理,在狭窄的室内关卡中竟然还出现装甲车。但这游戏
最让人却步的,是它非人哉的难度。敌人数量多得不合理,他们所投出的飞刀、手榴弹,
与击发的火箭弹经常布满整个画面。
另外,“用冲锋枪击毁车辆、直升机”这种唬烂戏码,在本作是家常便饭。有没有听过用
冲锋枪击毁战斗机或轰炸机的?游戏中的载具型敌人,也经常成群结队出来招呼玩家。简
单来说,这就是个强迫玩家一直投币的虐人游戏。以我的能力,一枚铜板打到第二关结束
已经是极限。
在街机厅经常看到一男一女,桌面摆着一整袋的铜板,然后一边玩这游戏一边聊天。现在
回想起来,当年玩电动把妹的代价还真是高昂啊。
《Space Gun》推出于 1990 年,可以两人玩。枪枝外型为原创的科幻造型冲锋枪,枪枝
下方附有一个帮浦拉柄,用来发射“超级武器”。至于机台底部则有一个踏板,用来控制
前进的速度(尽管很少用到)。本游戏在台湾出现过两种命名,分别是“太空神枪”和“
异形冲锋枪”。
这款游戏的诞生,是 TAITO 对 SNK 的类似机台仿制品《Mechanized Attack》的回应。
TAITO 跳脱真实军事行动的剧本,将游戏设定为一款类似电影《异形》的科幻射击游戏。
玩家扮演的是 2039 年的太空救援队,要前往调查失去联络的太空船,并且从外星怪物手
中救出生还者。每个关卡都有巨大的头目级怪物要解决。
就武器设定来说,《Space Gun》不需要让玩家一直射击画面上的弹匣来补充弹药。武器
是充电式的,放开扳机就会慢慢的恢复能量。另外,前面提到的“超级武器”使用方式相
当特别:玩家要先将枪枝的拉柄上膛,接着再以扳机发射特殊弹药。其操作方式非常接近
《异形》的 M41A Pulse Rifle。
游戏体验整体来说相当棒,画面和音效都很好,难度虽然不至于简单到一枚铜板就能全破
,但也不像《Operation Thunderbolt》那么骗钱。两人一起玩的时候,更是乐趣无穷。
无论是关卡分支路线的选择,或是超级武器使用的时机,都有战术策略的运用空间。
《Space Gun》有段时间曾被我视为是 USCM(殖民地陆战队)的最佳体验游戏——尽管它
并非一款直接以《异形》电影改编的作品。
《GunBuster》于 1992 年推出,可以 1~4 人玩。枪枝造型为科幻造型的手枪,另外附有
一支摇杆。这款机台在台湾并不常见,进口时都是原装机台。可能是因为体积太庞大加上
系统复杂的关系吧。
《GunBuster》直到今天仍然是非常大胆的创新之作,它应该是第一个把《DOOM》那种移
动加射击的模式引进街机的作品。摇杆控制玩家的前进、后退,枪枝用于瞄准射击以及做
出转身动作。
游戏背景设定为未来,玩家身为追捕高科技罪犯的奖金猎人,每个关卡都必须在有限的时
间内把犯人打倒。玩家在游戏开始前要选择角色,共有四名奖金猎人可选,而每个角色的
能力有些微的差异。另外《Gunbuster》也提供死亡对决模式,让四名玩家同时对战。
尽管概念创新,不过《Gunbuster》的游戏体验称不上好。由于街机的操纵并不如
Doom-Like 的 PC 游戏那么即时顺畅,所以玩家经常会迷失方向,或是追不到敌人,上手
难度相当高。
我只在新竹的某间百货公司看过一次这个机台,而且大多时间都没有人光顾。很快的,它
就消失了。
《Operation Wolf 3》推出于 1994 年。游戏人数 1~2 人,光枪造型与 1990 年的《
Space Gun》一样,只是配色改为白 / 红。同样的,这机台在台湾的能见度也不高,进口
时也是原装机台,所以没有中文命名。
尽管意义上这是《Operation Wolf / Thunderbolt》的续作(其实我也不懂为什么叫做 3
,明明从来都没有过 Operation Wolf 2 啊?),但游戏内容与前作完全无关,而且风格
也不连贯。
玩法上,玩家不需要补充弹药,只要松开扳机就可以瞬间填满弹药,这点与前作完全不同
。另外,游戏增加了数种不同的武器,尽管这些武器打起来几乎一模一样,只有弹药数量
和弹孔(命中判定范围)大小的差别而已。
玩家扮演的是两个穿着时髦的 CyberPunk 式特工,要阻止邪恶组织征服世界的计画。两
名特工将面对持枪歹徒,以及各种经过改装的超兵器,例如可以发射大量飞弹和能量武器
的武装直升机、装甲车、垂直起降战斗机等,最后还要用冲锋枪击落核武拯救世界。
游戏画面采取的是类似《致命双枪》的影片实拍加后制的手法,但是相当粗制滥造,里面
出现的载具大小比例怪异不说,甚至连去边框都没做好,所以物件看起来很假。至于扮演
歹徒的临演就更悲剧了,其造型根本就是一群穿着连身工作服戴着漆弹面具的漆弹玩家,
然后再配上颜色非常鲜艳的渲染效果,看起来非常可笑,一点威吓感都没有。
由于《Gunbuster》的失败,所以 TAITO 决定把玩法改回固定画面的射击游戏,但基于上
述各种缺点,所以本作也没造成流行。
以上就是 TAITO 在八〇年代末期到九〇年代中期所推出的“类乌兹冲锋枪游戏”。
到了 1998 年,TAITO 推出了续篇作品《Operation Tiger》,仍为固定式光枪系统,光
枪造型则为结合 UZI 与 MP7 特征的原创武器,画面也已经改为 3D 多边形呈现。台湾曾
经少量引进此机台,并译为“猛虎行动”。
其故事背景设定为中东地区的 X 国为了自身利益,入侵周边的产油国家,并威胁发射生
化武器。A 国派出 7 名“SAT”队员企图摧毁生化武器,但任务失败惨遭俘虏。玩家为其
中两位被俘的 SAT 队员,需要拯救其他队员并且从 X 国逃脱。其游戏风格回归《
Operation Wolf》的方式,需要射击弹匣标志来装填弹药。
不过,除了回归原点外,游戏也新增了连击要素,如果短时间内连续集中攻击同一名敌人
,将可以获得较高分数。另外,在关卡设计上也与《Operation Wolf》有相似之处,其关
卡流程分别为“自监狱逃脱”、“寻找敌军总部”、“从敌军总部救出同伴”、“截断敌
军追击”、“确保逃亡路径”,最后是“以直升机逃脱”;只是画面全都改为 3D 呈现。
至于游戏中出现的单位名称“SAT”,在现实世界是日本警察的战术奇袭小队(Special
Assault Team),其功能相当于台湾的霹雳小组,并非一支军事特种部队。
TAITO 在此后仍然持续推出固定式光枪的游戏机台,不过构型已经跳脱“乌兹冲锋枪”的
形式。最近较为知名的作品为 2012 年的《Shh…! Welcome to Frightfearland》。
==============================================================================
【宅爆突击队专栏】乌兹世代:固定式光枪街机系列考(下)
https://fugu.cafe/talks/15608
上篇〈乌兹世代:固定式光枪街机系列考(上)〉当中介绍了 TAITO 在那段时期推出的
几款定向光枪街机游戏。基于模仿就是最好的致敬(?),接下来要介绍两款 SNK 公司
在八〇年代末“乌兹世代”时期所推出的两款类似 TAITO 作品的固定式光枪街机。
《Mechanized Attack》推出于 1990 年,可双打。光枪造型是 UZI 式的,该游戏推出时
间晚于《Operation Thunderbolt》,在台湾被误称为“乌兹冲锋枪 3”,很多人都以为
这款游戏是前述两款 TAITO 游戏的续作。但其实当然并非如此。
这款游戏玩法和画面风格,几乎和《Operation Wolf》一模一样,差别在于这款游戏放入
了一点科幻元素。
玩家要扮演的,是长相酷似梅尔吉勃逊与阿诺史瓦辛格的士兵,前往一个拥有大量生化人
军队的超级大国,阻止其征服世界的野心。
游戏内容非常的“终结者”,士兵被打伤之后会露出其金属骨架,而且造型就和电影中
的 T-800 几乎相同,最后头目则是超级大国的军事国防电脑,可以视为是《魔鬼终结者
》里的“天网”。当然,这些元素都是盗用电影的设定,因为这并不是一款得到电影公司
授权的游戏。
本款游戏的难度也是非人哉,令人绝望的投币地狱。
在欧美玩家之间有一种谣传,认为本作的两位主角就是后来出现在《KOF》系列的拉尔夫
与克拉克。不过,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佐证这种说法,因为《Mechanized Attack》的两
位主角,在萤幕上只分别显示为 Player 1 与 Player 2,从来没有出现过真名。
《Beast Busters》同样也于 1990 年推出,可三人一起玩,光枪造型也依然是 UZI 款式
的。这款游戏在台湾早年被称为“魔鬼克星”或“僵尸冲锋枪”,直到最近才被 SNK 正
名为《野兽梦宴》。
故事描述美国一座城市被谜般的不死生物袭击,而三位民兵必须击退被感染的生物和僵尸
,逃出城市。游戏画面采用美式漫画风格,而且经常出现怪物被打成烂泥或肉片的暴力表
现,即使现在看来仍然非常有强烈特色。
游戏玩法和规则,大致上与其他类似游戏相同,不过弹药和道具给得比较大方。值得一提
的是,《Beast Busters》有多种超级武器可用,手榴弹、迫击砲弹、电击手榴弹、燃烧
手榴弹等。这些超级武器都有非常夸张的表现。个人最喜欢燃烧手榴弹。面对僵尸群
,还有什么方法比烧死他们更愉快呢?
尽管《Beast Busters》的难度还是很虐人,但基于游戏的强烈美术特色,与敌人角色的
丰富多变化,游戏过程是让人愉快而且回味无穷的。
关于《Beast Busters》还有个有趣的小花絮:天王巨星 Michael Jackson 非常喜欢这个
游戏,经常用专用货机把游戏机台带去陪自己巡回表演。
关于“乌兹世代”所出现过的知名机台游戏,就介绍到这里了。九〇年代中期过后,缆线
式的光枪街机越来越普及,逐渐取代了游乐场中固定式光枪机台的地位。
但是,固定式光枪这一游戏类型并没有死透,而是转往大型机关枪的造型发展。而新作的
游戏内容与多年前的《Operation Wolf》差异并不大,只是有着更好的声光效果以及精致
的过场展示画面。
下次如果有机会在游乐场看到类似的机台,不妨感受一下复古作风吧!在这类游戏里,你
不必是个神枪手。你要做的事只有一件——不停的对着所有会动的东西扫射。
作者: oginome (荻野目洋子)   2018-01-24 16:08:00
推好文~
作者: LINAKI (本文已被删除)   2018-01-24 20:37:00
推推 怀念
作者: conpo (狮子たちの旗)   2018-01-26 11:07:00
Operation Wolf算是我的光枪启蒙作,不过当时能摆这种机台的店家都集中在中大型游艺场或赌博电玩店里,所以想玩的话得先走上好一段路,然后再汗流浃背的排队等。当时年纪小身高不太够导致视线没办法顾及整个萤幕,所以老板还会特别准备一张小木凳让身高比较矮的玩家可以踩着玩,超贴心XD
作者: UntiedDragon (ㄆㄆ)   2018-01-26 17:08:00
看画面我反而想到异形风暴
作者: popbitch (that's it)   2018-01-26 19:39:00
乌兹冲锋枪我玩的是红白机的版本
作者: dustree (冷光有很明显的区别…)   2018-01-29 18:14:00
原po写的让我想起有的人玩吞食二投钱排下一个 结果玩的两个人吵架关机…
作者: blc (Anemos)   2018-02-04 11:50:00
想到 silent scope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