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如何把濒临关门的小学变成爆满名校?

楼主: supercilious (mnemonic)   2018-11-12 22:39:25
整顿人事、拆司令台 她如何把濒临关门的小学变成爆满名校?
Web Only 文 田孟心 2018-10-26
少子化浪潮袭来,办学时机歹歹,台北市却有几所地处相对偏远的小学,从2010年开始人
数逆势成长,不仅额满甚至一位难求。在人数成长最多的5所学校中,有两所都是由同一
位校长李钟慧带领,她把濒临废校的公馆国小办成爆满名校,之后调任大佳国小不过一年
,就让家长们搭帐棚争抢入学名额。她点石成金的魔法是什么?
出了公馆捷运站,一路跨过台大、台科大,终于进入芳兰山脚下的公馆国小。论物理距离
,大安区的公馆国小绝对称不上偏远,但公共运输少,不容易抵达,导致该地区住户不断
减少,入学的小一新生逐年下滑。“我到公馆的时候,全校只剩198个学生,五年级才29
人,”李钟慧说。
根据台北市教育局规定,国小学生数少于100人将变成分校,少于50人则须废校,苟延残
喘的公馆国小无疑是个烫手山芋,“但我就喜欢筚路蓝缕去开疆拓土,而不是去很大的学
校锦上添花,”李钟慧夹杂着国台语,豪气地说。
在她8年任期的带领下,公馆国小从列入教育局危机名单的全校198人,成长为331人,加
上幼儿园一举突破400人。转调大佳国小才一年多,今年6月开放登记入学时,前一天中午
就有家长到场抢先卡位,当天深夜,还有4、50位家长拎着大包小包行李、铺睡袋集体夜
宿在礼堂,就为了能帮孩子抢到一个名额。
李钟慧转调大佳国小才一年多,便吸引不少家长彻夜搭帐棚、铺睡袋为抢入学名额的盛况
。(邱剑英摄)
大刀阔斧整顿人事 把对的人放在对的位置
时光倒回2008年,刚到公馆国小没多久的李钟慧,很快发现这所学校的问题不完全来自地
理限制,更多是人的问题,无论在行政或级任这两块重要教学体系,都能看到保守势力的
阴影。
“带学校就像带兵打仗,行政主任都是很重要的将领,但一开始的公馆,行政高层都已习
惯舒适圈,4个主任有3个在外面兼外务,根本是一盘散沙,”李钟慧回忆,当时最夸张的
一位主任,交代他任务,“讲了3个月,不做就是不做。”
为扫除弥漫校内的保守心态,李钟慧所做的第一步是大刀阔斧整顿人事。
与学校发展创新之路理念相左的同事,李钟慧先调动其职务,“老师有很多种,数理型、
艺术型、妈妈型......做不好,可能只是没有放到对的位置。”调职后仍不合适的同仁,
她也不畏冲突地请他们另谋高就。
公馆国小现任辅导主任柯怡安表示,“当时学校还是很传统,李钟慧面临的考验的确很大
,但她不害怕变革,后来留下来的老师都有很强的使命感。”
现任教务主任连瑞琦,坦言她是因崇拜李钟慧而转到公馆国小,“她在管理上的强项在于
懂得说之以理、动之以情,这两招都行不通的话,也能好聚好散。”
拆司令台、拆铜像 建自然步道和蝴蝶园
不让学生站在大太阳底下听高台上的“大人说”,是李钟慧环境营造的第一步。现在一进
公馆国小校门,尽收眼底的辽阔山景,过去都被司令台挡住,“上面还贴著三民主义统一
中国,”李钟慧笑着说,不仅有碍观瞻,也太泛政治化,不适合国小校园,且“司令台”
的概念并不符合她的教育理念。
“迪士尼乐园的工作人员守则写着,看小朋友的时候,视线一定要跟他们平行,”对学生
不该有上对下的阶级感,是李钟慧的坚持。
至于穿堂的蒋公铜像,在她眼里也是“占空间、根本和教学无关”的障碍物,“我们不叫
中正国小,放它在那边干嘛?”她一不做、二不休拆了铜像,让空旷的穿堂转变成新的朝
会空间,小朋友们只要席地而坐,即能参与颁奖典礼、庆生会。
李钟慧担任公馆国小校长时,运用学校的地利特色,建自然步道、蝴蝶园,大幅改造校园
景观。(公馆国小网站)
李钟慧深信,学校再小、再远都能找到优点和长处。“学校小又远,要做的就是找到特色
,并且好好经营那个特色,”她说,公馆国小的校地约1.7公顷,旁边的芳兰山、蟾蜍山
,都是得天独厚的礼物,却被历任经营者忽略了。
靠山吃山,在她的坚持下,学校建了自然步道、蝴蝶园,还重编校园植物手册,规定学生
每个年级都要认识校内10种花草树木,“小学六年毕业,他们就至少会认60种植物。”才
经营一年,生态教学成了公馆国小因地利而养出的特色,许多家长慕名而来,招生数字开
始有起色。8年后,人数更来到331人,涨幅达7成。
开发视力保健餐 独创“查阅蛋”鼓励阅读
除了善于利用环境空间,李钟慧还着重健康和阅读。以视力保健举例,公馆国小研发出视
力保健餐,也开放让小朋友自己设计菜单,“小孩做得很起劲、也学得很起劲,对眼睛好
的食材是哪些,不用特别教他们就都记起来了。”公馆国小前家长代表陈映如说。在李钟
慧任期内,公馆国小都是台北市视力不良率最低的小学。
而培养阅读习惯,是所有学校的共同目标,但李钟慧独创“查阅蛋”更让这个目标不沦为
纸上谈兵,看完10本书的小朋友可以来领她亲手做的茶叶蛋,“每个礼拜我都做60颗,目
前已经送出去两万多颗”。
学校资源少,在李钟慧眼里不是无法克服的难题,她不仅能记得住全校数百名学生的名字
,连他们的家长从事什么工作、有什么兴趣都能掌握。
“有一次,我们六年级小朋友办自然科发表会,需要评审,但学校没有经费邀请外部评委
,校长马上说,某某小朋友的爸妈在台大、台科大当教授,应该可以问问,”柯怡安说,
李钟慧很清楚有哪些资源,这不但来自平常的记忆力与观察力,也因为她与每个人都保持
好交情。
公馆国小从一所几近废校的偏远小学,成为让人挤破头的学校。去年5月,位于中山区基
隆河滨的大佳国小,面临旧校长任期将满,家长会四处打听后锁定治校出名的李钟慧,终
于三顾茅庐将她请过来。
邀请李钟慧来大佳国小的前家长会副会长郁女士说,“当初就是听闻公馆国小有很创新的
教学方式,现在果然不负期望,她把大佳经营得超乎我们预期。”
学生作文簿里的生活故事 认真记在脑中
对于大佳国小的经营,“基本经营理念会保留,但不想全部复制公馆国小的模式,”于是
李钟慧又推动因地制宜的“陆海空”特色教学,分别对应河滨的自行车、基隆河的轻艇、
松山机场的控制塔,让小朋友利用新课纲特色课程的时间去体验。经营效果从今年新生家
长们彻夜搭帐棚、铺睡袋为抢入学名额的盛况,可见一斑。
大佳国小在李钟慧的带领下,发挥因地制宜的特色教学,给予小孩们全新的学习体验。(
邱剑英摄)
为了解李钟慧,《天下》记者访谈了不少她的同事、员工,以及学生家长,每一位与她共
事过的人,都能洋洋洒洒说出一大串她的创新办学方案,或受惠于她的事蹟,但最令我们
动容的,还是学生们真实的互动反应。当李钟慧带着我们逛校园,每个遇到她的孩子开口
都是“校长妈咪”,她也能立刻和小朋友搭上话,聊聊他们最近关心的事情。
“参加公馆国小毕业典礼,家长、学生都会红了眼眶,因为校长会把你家孩子从幼稚园的
故事讲到小六,”公馆国小家长陈映如进一步分享,“孩子的作文簿都有校长核阅章,原
本以为只是形式上的查核,结果每次遇到李校长,她都可以讲得出我们家小孩在作文簿里
面分享的生活琐事。”
家长的真实体验,对照大佳国小校长室里堆积如山的作文簿,坐镇其中的李钟慧有治校所
需的领导力、创新力、行销力,但驱动这些能力的,还是对教育源于本能的热爱。
当记者离开大佳国小,通过唯一的出入口9号水门,一路弯过几条曲折小径和隧道,车子
终于重返喧嚣。回头望向高架桥旁、基隆河畔的大佳国小,李钟慧的话语回荡在耳边,“
我如果是家长,我为什么会愿意大老远开车送孩子来读这所学校?”
透过一次又一次大胆而温暖的尝试,她每天都离答案更近一步。(责任编辑:吴凯琳)
作者: EratoPulim (托托)   2018-11-27 22:11:00
好感动!
作者: mimi1126 (Mimi)   2018-11-28 15:07:00
赞啦,校长是学校的关键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