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十二年国教的“反教改阴谋”

楼主: elleryhuang (elleryhuang)   2014-06-19 09:37:27
http://n.yam.com/yam/politics/20140619/20140617361525.html
十二年国教跌跌撞撞上路,首届国中会考甫落幕,可说是民怨四起。教改的精神在于破除
明星学校迷思,扭转文凭主义现象,减轻无谓竞争所导致的精神内耗,使我们的青少年有
更多的自主学习热情,让教育与学习回归自身的目的,并附带使国民更能透过终身学习,
适应快速变迁的世界。
其中,高中全面免试入学,是最重要的一项政策。但实际施行,却摆脱不了菁英教育的意
识形态,不但考试不减反增,甚至连才艺体育、服务学习,都成了竞技厮杀的场所。吊诡
的是,民众一边抱怨这种范围与强度都更大的考试筛选制度,却没有诉求政府应落实免试
精神,反倒矛盾地怀念起高中联考,因为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公平。
事实上,即便目前的“菁英主义假教改”实际上因为考试与竞争越来越多,的确是比联考
对社经地位较低的孩子更不利,但这并不能抹煞联考本身也是对社经地位较低的孩子不利
这样一个有学术证据支持的事实。但是,这样一个以免试为口号,实质上却更竞争、更多
考试、更菁英主义、更不公平的假教改,却成功让人忘记联考的不公平。这就让人不得不
怀疑,目前的十二年国教政策,背后是否受到欲维持联考制度的既得利益阶级操盘。
若不想让反教改的既得利益者得逞,我们必须冷静激动的情绪,实际检视教育科学证据,
以理解并分享“将教育视为公共财”这样一个平等主义的理念。
根据PISA(学生能力国际评量计划)在2012年所发表的调查了全球65个国家的研究报告,
证实了教改的原始理念是正确的。PISA发现,国家中依照学业表现来筛选学生的菁英学校
越多,并不会使学生的整体表现更好,而且还会导致社经地位较低的孩子表现更差。而且
,校内能力分班现象越严重的国家,学生表现的学业程度就越差(偏相关系数:-0.26)
。此外,PISA也发现带有新自由主义意识型态的学校私有化与市场化竞争策略,并无法达
到让孩子的表现更好的目的,而只能保障权贵子弟的阶级,并伤害社经地位较低的学生。
更重要的是,PISA还发现,不管用的是联考还是会考等等五花八门的考试,一个国家依照
学生的学业能力来决定可以读哪间学校(能力分校)的程度越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越低
(附图)。这样的结果也支持考试与竞争会扼杀学生学习动机,不但让我们的孩子活在压
力与痛苦之下,还使孩子离开校园后更难具备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更容易受到全
球化快速变迁的伤害。
除了以全球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研究之外,芬兰教改的成功经验也教导我们,应该尊重教师
专业,让老师拥有安稳合理的待遇与教学自主的空间,而不该用各种消费主义式的绩效与
评鉴指标等外在动机,来扼杀教师的教学热诚与内在动机。
教育是一生的事,是全民的事。我们误以为菁英才是带动国家发展的动力,应该特别筛选
出来培育。但竞争筛选与阶级培育的后果,却牺牲了让更多人培养自我学习与关心社会的
公民素养,同时造就了从小与广大民众生活隔离而看不见社会底层悲哀的菁英官僚阶级。
我们应该抵抗新自由主义侵袭的恶潮,破解教育商品化、私有化、市场化的竞争力迷思,
从戒严时代反共洗脑教育对平等主义的恐惧中解脱,而不该鸵鸟心态式的只看到联考那两
天的公平,只看到教师绩效与评鉴的枝微末节,只看到学生帐面上、学校内的考试成绩,
只看到菁英学校由社经地位的撑腰与筛选机制的偏差所美饰的升学指标;却看不到被竞争
扼杀学习动机的学生,丧失了终身自主学习能力,出了社会之后徬徨无助。
作者: cleanx (cleanx)   2014-06-19 10:42:00
什么叫“表面公平”?乱冠帽子,有努力就有收获,实际公平!社经地位低的小孩也能努力成为陈水扁!
楼主: elleryhuang (elleryhuang)   2014-06-19 12:12:00
所以更要推动免试入高中,让弱势学生考大学时更公平欢迎批评指教,但请先看完看懂内容再回应
作者: cacud (梦与自由)   2014-06-19 12:22:00
陈水扁是个不好的例子...因为现在正在被关
作者: NoOneThere (没有人在这里)   2014-06-19 21:43:00
陈水扁是因为能力不足被关吗? 显然跟联考无关呀...
作者: tiuseensii (自由主义不可信)   2014-07-16 01:52: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