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四次工业革命

楼主: tomyeah (感受)   2016-06-05 16:17:21
来源自: http://www.jackie-datascience.com/
综观人类发展的1万6千年历史, 我们若以18世纪的工业革命(1770年左右)当作一分水岭,
根据Ian Morris的巨著“西方凭什么”一书所用的社会发展指数的评分方法, 可以看到东
西方社会发展的走势如下。
[来源: Ian Morris的西方凭什么]
[来源: Ian Morris的西方凭什么]
[来源: Ian Morris的西方凭什么]
[来源: Ian Morris的西方凭什么]
从图上可以看到, 工业革命后的一百年人类文明的发展是超过过去一万五千年的发展总和
。在此不讨论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Morris这本极富洞察力的著作“
西方凭什么”(此书即是探究西方文明为何在近代能远远领先东方文明的背后的原因, 作
者从上古猿人时期到21世纪, 深度探索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与各时期的东西方的领先与落后
)。
从图可以知道人类发展的速度在工业革命后是以指数上升, 机器动力取代人力, 社会产生
大批失业劳工, 社会生产组织型态从家庭手工业转变为工厂, 工厂用雇用失业工人, 工厂
流程的单纯化, 领取微薄薪水的工人负责的是流水线下的单站工作, 由于被取代性极高,
工作机会少失业工人多, 工人害怕失业的现实下, 雇主因此有了剥削劳工的强大动机, 因
此社会产生了阶级(劳方与资方)矛盾, 因此社会最终誔生了社会主义(Robert Owen
1771~1858)与共产主义(Karl Marx 1818~1883)。
从资产阶级的角度看待社会生产力的经典巨著, Adam Smith的国富论, 誔生于1776年, 几
乎与社会主义思潮在同一时期誔生。而Adam Smith的“国富论”与Karl Marx的“资本论
”则呈现了看待资本市场的二种阶级观点。
科技与社会是连动的! 革命性的科技的产生往往是为了提高生产力, 提高生产力的背后通
常是节省人力成本, 因此企业生产力的提升与劳工薪资上涨是不具连动关系的(劳工薪资
往往因此而冻涨), 而被解雇的工人往往需要再次的职业训练, 学习另一种机器无法取代
的技能…
历史告诉我们, 科技的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提升所伴随的解雇与劳工剥削, 往往会造成严
重的阶级对立与不稳定, 用18世纪的工业革命例子来对照21世纪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似乎
极具启发性!
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阶级对立 <–> 21世纪的贫富差距与M型社会
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劳工剥削 <–> 21世纪的劳工薪资冻涨
第一次工业革命取代人力 <–> 第四次工业革命取代人力与脑力
18世纪的共产/社会主义思潮为劳工发声<–> 20/21世纪的劳基法保謢劳工
状况似乎更加严峻, 过去第一次工业革命取代的是人力, 但第四次工业革命不只取代人力
, 也取代脑力(人工智能科技), 那么一个高度自动化的世界会是什么样貌? 若连知识工作
者也被取代的话, 又该如何? 社会的中产阶级劳动力若被大幅取代, 那么就代表着中产阶
级的终结, 而中产阶级的终结也意谓著支撑经济的购买力消失, 那么经济会不会崩溃?
因此有经济学与社会学家为因应未来自动化科技即将产生的大量失业问题所鼓吹的上调最
低基本工资与无条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 UBI)政策。
我认为资本主义发展至今已不可避免的誔生了因应严重资本主义缺陷的社会主义机制, 因
为当财富往顶端的1%人口聚集时, 为了维持社会稳定与消除阶级对立, 政府利用法律与政
策来保护劳工与增加社会福利的作法, 是必然的作法。
直到今天, 我们依然在社会发展的指数上升线上, 未来的科技发展速度是以二年一倍的速
度往前推进(Ray Kurzweil的加速回报定律与摩尔定律的预测, 因此会有所谓的发展“奇
点”), 我们也可以观察到过去个人电脑产业有50年的生命周期, 而2007年由Apple带起的
的智慧型手机产业的生命周期可能只有10年…一切都在加速!
根据历史, 由科技发展所引发的社会与经济的蝴蝶效应, 是人类共同经历过的, 且未来有
可能以不同型态出现。
作者: Sueo (鸮)   2016-06-06 17:09:00
UBI昨瑞士公投过半否决
作者: jack52073 (歧途远航)   2016-06-11 22:04:00
好酷
作者: SkyPtt (藍天白雲綠草地)   2016-06-19 02:25:00
说的好像没有工业革命就没有阶级对立似的,哪以前的农奴和地主是怎么回事?不觉得推论的基础一开就错了吗?西元前的地主贵族对农奴又是什么革命造成的剥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