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别人眼中的我们 When They See Us|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本剧预告 https://youtu.be/LR33_DUVMq8
本剧改编自真实事件,1989 年 4 月 19 日晚间,一位在纽约中央公园慢跑的白人女性遭
人攻击并强暴;而在同一晚,多名非裔与拉丁裔少年被警方以聚众滋事为由带回警局。警
方在破案压力下,很快就认定其中五名少年为强暴案嫌犯,即为后来大众所称的“中央公
园五人帮”(Central Park Five)。在后续的审判里,五人皆被定罪且入狱服刑。直到
2002 年、其中四人都已出狱时,真凶才坦承犯案,五人帮的罪名也才得以平反。
全剧分成四集,沿“事发当天”、“审判”、“狱中生活与出狱后”、“平反”的线性
叙事,搭配富有张力的镜头语言和动人的配乐,还原五人帮所走过的心路历程。
# 程序正义 vs. 虚伪自白
本剧导演 Ava DuVernay 在 2016 年推出的《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13th)纪录片里,
已剖析过有色人种被贴上罪犯标签的历史成因,而本剧更直接把一件真实案例再现于世人
眼前。在前两集,你可以看到警方在事发后,很快就把案件与当晚聚集在公园的少年做连
结,甚至察觉到五人与案件的时间地点有所不符时,还刻意想办法编一套故事去圆那薄弱
的假设。所谓的“欲加之罪”,这便是血淋淋的例子。
侦讯过程中,警方不但未让少年的家人陪同、无视程序正义,甚至还玩起“好警察、坏警
察”的手段,透过威胁利诱与长时间的疲劳轰炸,使少年陈述了警察想听却有违事实的虚
伪自白(false confession)。在科学办案刚起步的年代,那些自白还能作为法庭审理的
呈堂证供并不令人意外,加上当年已有多起未侦破的性犯罪,检调与警方在急切定罪的压
力与种族成见的催化下,什么“无罪推定”早就抛诸脑后。第二集还呈现一个令人玩味的
历史事件:当时还是商人的川普,花大钱买报纸广告,呼吁“把死刑带回来”(纽约州从
1984 年后就不再执行死刑)。这反映出某些人对社会问题眼不见为净,却没意识到,一
味把犯罪者从世界上抹除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 逝去的青春与罪犯的标签
五人帮的其中四人在事发时未满 16 岁因此刑期较短,第三集便呈现他们出狱后面临的冲
击,此时他们已至少在狱中度过六年时光。虽然他们是被诬陷的,但在平反前,他们仍得
和“前科”为伍。除了必须忍受旁人的耳语,找工作也处处碰壁,有人更因此走上贩毒一
途,罪犯的标签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令人不胜唏嘘。另外,他们的家人不但面临亲戚的
指指点点,也因当初没保护好他们而陷入自责的情绪。本该安然度日的这些家庭,只因生
错了肤色、只因在错的时间踏进公园,人生从此变调。
第四集的大部分时间,集中于事发时已满 16 岁的的 Korey Wise 身上,他在狱中度过
13 年的岁月。成人监狱的环境恶劣,加上美国的囚犯数量过多、狱卒的素质参差不齐,
使得 Korey 在狱中受尽折磨。剧情侧面带到一段与主线较无关、但相当有议题性的事件
:Korey 的跨性别姐姐遭人杀害。这一小段剧情,除了是形塑 Korey 内心状态的因素之
一,也凸显出非裔 LGBT 社群面临的双重压迫。剧终五人的罪名获得平反后,画面展示他
们本人的样貌和各自的现况,看到他们有人家庭美满、有人事业成功,着实令人为他们感
到欣慰。
# 结语
本剧以“中央公园五人帮”这个真实事件,为观众呈现了有色人种被罪犯化的残酷历史,
以及虚伪自白作为一种不科学办案手段的争议,也让人体会到程序正义的重要。而即便是
单纯从戏剧的角度来看,本剧也十分精彩,尤其是少年演员们的演技,非常令人惊艳。今
年是此案的 30 周年,本剧在这个时间点推出格外有意义,也不禁让人思索,在这些被平
反的案件之外,不知还有多少受害者等不到这机会,不知还有多少不公义仍然在持续。或
许有人会问,不断书写这些苦难,真的能有所改变吗?我想,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
要改变,人们得先“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