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清廷南征记—崩坏的预兆
甲子之变
1768年适逢甲子年,也是这一年淮南侯刘质向清朝叛变,对于投诚的淮南侯,清朝加赐以
淮北土地,并封为定淮王。就此,秦藩最为关键的淮河防线被一夕摧毁。更糟糕的是,前
任秦藩首辅—郑燮在1766年去世,如今秦藩缺乏老练的首辅。
虽说如此,但是秦藩早就对淮南侯可能的叛变做过多次的沙盘推演,在收到淮南侯叛变的
消息后,秦藩迅速派遣长江水师指挥使—柴大纪,率领江南水师兵分二路,抢占扬州与合
肥。柴大纪率领的军队行动快速,加上扬州、合肥地区的守军与百姓都不愿被清朝统治,
因此柴大纪顺利在清军抵达前接管扬州与合肥。
此时乾隆以派遣温福为征南将军,另外年仅19岁的福康安则任命为领队大臣,随军南征秦
藩。淮南侯刘质的军队作为前锋很快便抵达扬州地区,然而却遭到秦军击败。于此同时,
秦军接管合肥的消息也传到了清军耳里。温福得知后,他清楚必须要在秦军站稳脚步前,
先一步攻下扬州或是合肥,如此一来清军才能有机会进一步渡江。
为此,温福下令让军队急行军,清军在经过两天的急行军后抵达扬州城。由于温福率领的
是来自东北平原的满州军队,平日里他们便有进行军事训练的习惯,因此此次行军速度相
当快速,柴大纪略有准备不足,他以为清军仅仅是前锋抵达,便率领军队离开扬州城作战
,结果被清军击败,被迫撤入扬州城。
另外一方面,福康安作为领队大臣,率领偏军攻击合肥。福康安也是采取急行军的策略,
抵达合肥后,清军便迅速开始攻城。由于清军是自淮南出发,与合肥的距离比南京更短,
因此秦军的前锋虽然已经抵达,但是此时福康安率领的清军是不带重砲急行军的,因此清
军的大部军队先一步抵达合肥。
福康安见秦军尚未抵达,便派遣军队趁势攻击。虽然秦军的援军尚未抵达,但是这并不影
响守军的士气,双方爆发激烈交战。然而在此次攻击中,来自满洲八旗的海兰察身先士卒
,一马当先,率领其部众拿下了先登的战功,合肥城告危,合肥城守军被迫与清军展开巷
战。
不过就在此危急时刻,秦军大部主力终于抵达,清军为了避免遭到内外夹击,因此选择撤
军。稍后,在淮南的清军重砲部队也开到战场,清秦两军陷入对峙状态。
绕境大别山
眼见清军与秦军陷入对峙,这让乾隆开始质疑温福的指挥能力,而这也让温福心有不安。
就在此时,福康安向温福提出一计,在合肥西侧便是大别山脉,当地地形崎岖,不利于军
队通行,因此秦军并未派遣大量军队驻防。然而这正是清军的好机会,福康安向温福推荐
其底下的海兰察与他们的黑龙江士兵,这些士兵世居外满洲,极为适应山地作战,在先前
的讨平准葛尔之役中也曾立下汗马功劳。
福康安建议让海兰察带领黑龙江士兵跨过大别山,自九江至安庆一带寻找渡口,伺机度过
长江。再度过长江后,再攻下更大型的城镇,接应清军至江南地区。对于温福来说,由于
海兰察在准噶尔之役与先前的合肥之战中都表现出过人的勇气并展现出极具潜能的指挥能
力,因此温福准许海兰察率领3500精兵,前往大别山。
附注一淮南战线地图(红圈地区为大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