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oreLight (大文)》之铭言:
: 年轻人就是年轻人,项羽死时不到30岁,却因为四面楚歌的心理战打击太大,连乌江
: 亭长都在招他过乌江,他却拉不下脸皮,说“无颜见江东父老”,遂不渡河。连后代
: 诗人都说他还大有可为,“卷土重来未可知”。
: 如果他肯脸皮厚一点,该怎样才能斗刘邦这老流氓?
项羽和刘邦是阶级斗争,而不是后世理解的同辈竞争
项羽是贵族骑士,刘邦是无产阶级地痞流氓
所以刘邦可以做的事情,项羽不能做
贵族骑士的团体,基本上是年功序列制,也有等级大小之分
唯有如此,才叫封建贵族,才叫封建社会
如果没有阶级的尊卑差序,封建团体就会有人不服,战斗力就会无法凝结
范增与张良都是游士,是外部出一张嘴的路人,在封建社会里本来就是格格不入的存在
英布属在散沙平民盗匪间,组织起游侠的游侠团体,和刘邦比较近
韩信则是纯粹游侠
如果重用了范增、张良、韩信的意见
那么项羽的封建组织里就会有人感到不公平、不服
可以理解为:地位低下的服部半藏(连真名都不是) 和谱代重臣鸟居元忠
两人因故当面吵架,意见不合
德川家康不可能接纳服部半藏的意见,如果如此,整个德川家臣团都会瓦解
或者可以理解为:已经拥有悠久历史的企业
外部顾问和长年老臣争执,社长不可能站在外部顾问一边
如果如此,企业的根基都会因此动摇
所以
真正的问题本质在于
刘邦集团是游侠集团与秦末的盗匪集团,所以可以不问尊卑用人
君主可以武断的随意任免人事职位
其实这个形势很类似于曹操与袁绍
袁绍与曹操真正的差别在于
曹操是中央集权的武断君主,用他发明的成文法治理组织
袁绍是汉末经学的宗族名族,他是用经学宗族的礼法习惯法在治理组织
所以袁绍不可能武断,根据汉末经学的政治正确,他一定要每个人的意见都要听都要顾
后世不察,误以为袁绍“好谋而不断”
其实这是完全不对的
根本原因是因为袁绍受到他自己的组织文化(即宪制)牵制
他根本就没有曹操那么强的决策权
后世主要的问题,在于后世人很难理解当代的社会结构
于是很容易把历史人物扁平化理解,然后做出:谁比较笨、谁比较聪明的错误想像
项羽也是同理
秦灭六国,楚国被征服的最晚,土地最广,所以他们的社会结构最晚被破坏
意思就是:楚国其实只是“被占领”,还没有“被消灭”
楚国当地还有强大的基层组织资源
项羽率领的江东子弟,是整齐划一的旧楚国贵族骑士
楚军和汉军,有非常明显的战斗力差别
其实就是菁英骑士军队,与充员平民杂牌军的差别
既然楚汉之争的本质是阶级斗争
那么谁胜谁败,其实问题只在于:楚国的封建社会比较大,还是瓦解的散沙社会比较大
很明显的,在秦灭六国之后,天下的社会结构已经是后者
所以后者有无穷无尽的杂牌军充员补充
楚国的菁英骑士死一个少一个
而且项羽不可能组织改革,改变成动员杂牌军的组织方式
因此楚汉之争的结局是无法逆转的
项羽也不可能做出那些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