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oreLight (大文)》之铭言:
你标题就问错了。什么是“民心”,你以为答案很明确、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来让国民党
朝着这个标准答案去做?天真。
: 民国在战后就积极想要立宪,成为一个有成文宪法的共和国
: 但战后百废待举,外敌虎视眈眈
换言之当时中国“一团乱”所以对当时的执政集团国民党而言实在苦于应付:趁个日本侵
华这个对中共千载难逢的壮大机会,战后中共羽翼已成,且加上外有就在中国隔壁的苏联
大力赞助,国府自己又是一盘散沙闹哄哄自扯后腿,加上中国当时民族素质也没有多高,
一些劣根性如同鲁迅写的,而更容易被共产党煽动。国府就算得(某些)民心,但是民心
鼓掌是为国府鼓几声掌,但是共军在苏联援助下暴打国军的时候,如果这些所谓民心“只
想着不干我事,我不想帮忙国军(共军还有大批民伕帮忙咧)”,你又怎么办?
而且,当时“姑且算是站在蒋中正”这边的美国政府,也是情况复杂,三心二意,对国府
要求一堆、援助也不干不脆。总之,当时对国府而言,就是“非常时期、紧急状态”,不
是“平时状态”。是内“战”时期,不是可以慢条斯理赢取民心可言。
: 且外战刚打完,国内内战就打起来,各方势力还在割据
: 最糟的是贪腐丑闻极重,如接收大员处置不公与跋扈的传闻让民心大涣散
: 最重要的盟友美国也开始转向
: 民国该怎么办,才能聚集一点民心呢?
就赢得民心而言,大致就是官员不要贪污等等,勉强可以有民间各群体的公约数的认可。
可是其他施政领域呢?
可是如我一开始所说,资本家的民心跟工人的民心一样吗?地主的民心跟佃农的民心一样
吗?...国民党要争取哪方面民心?顺了姑情,逆了嫂意。
是的,成熟的民主国家,不同的利益团体的利益分歧,有一套游戏规则来互动、折冲、妥
协,取代打打杀杀。但是中国在二战后一开始没有这样的环境,只有英、美等少数成熟民
主国家才做得到。
虽然统计上可以知道哪部份的“人民数目”多,但重点是国民党的主要组成背景如果恰恰
是民间里面人数比较少的那一方,那么国府要制定、实行不利自身群体的经济、财税政策
,形同自己打压自己吗?就算蒋中正咬牙愿意,宋美龄、宋子文愿意吗?不会施压蒋中正
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