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如果日本不占领南海 转攻苏联海参威

楼主: RichardIII (我没谋杀我姪子!!!!!!!!!)   2021-05-03 19:15:15
噢对了,刚刚找到这篇:
https://tinyurl.com/du2fvh4m
摘 要
基础设施是建造国家的机制,发挥协调国家、社会和自然之间关
系的作用。国家并非已完成的法理主权实体,而是必须以发展计划及
基础设施为媒介,持续建造和维护国家以确保正当性。本文回溯日本
殖民迄今四个阶段国家建造的基础设施部署:(1) 日殖体制将台湾转变
为商品化农业基地及大东亚共荣圈南进基地,以现代基础建设调动自
然资源,建立统治的物质部署和正当性。(2) 美援规划体制在冷战格局
及威权侍从体制下,以基础设施物质化了自由中国的宣告。(3) 1970
年代至 1980 年代,十大建设及十二项建设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升级,迎
合加工出口经济的快速增长,弥补中华国族的正当性缺损。(4) 1990
年代以降,面临中国与东南亚后进工业化追赶、全球资本主义竞争及
台湾本土化与民主化趋势,经建计画强调产业转型、区域竞争、数位
建设、社会福祉、民间参与、地方分权、生态现代化及文化治理等课
题,呈现多层次的基础设施中介之国家、社会与自然关系。然而,2000
年以后,前瞻性竞争转化为治理困局下的应付型竞争,基础设施部署
的内蕴危机则映照出国家的正当性难题。
关键词:发展、规划、正当性、国家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
摘取部分内容:
瞿宛文(2000,2007,2009,2010,2011,2017)关注台湾经济
奇蹟的原因,以及东亚后进国晚近经济转型的危机与转机。她主张,
相较于学界对日本殖民建设遗产及美援的重视,台湾战后经济发展还
必须考虑致力实业发展、源自中国大陆的财经官僚体系(瞿宛文,
2009)。她认为这些于战后推动经济发展的“儒官”,拥有溯自晚清知
识分子的“救亡图存”意识形态,构成战后台湾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意志”。张国晖(2013)也回溯晚清以来科技与社会的互动,探讨台湾
科技官僚于 1960 和 1970 年代兴起的历史脉络,强调科学、技术和工
程都内蕴了政治价值。他呼应瞿宛文的观点,主张晚清以来“救亡图
存”、“理工救国”等中国国族意识形态,对早期技术官僚养成有深远
影响。但由于中日战争和国共内战干扰,直至 1960 年代冷战格局和威
权统治背景下,才结合了国族复兴、经济发展和科技倡导三者,形成
台湾技术官僚的特征。
但张国晖(2008)认为,我们不能将技术官僚视为均质同一,而
应区分财经、产业及基础建设等不同技术官僚的专业实践特性。他以
台湾高铁规划为例,说明基础设施规划文官的专业实践如何展现了经
济成本考量,以及独有的技术混合实作(张国晖,2008),呈现特殊工
程文化(张国晖,2009)。他更将高铁工程师的专业实作置于台湾解严
和民主化背景下,认为威权转型脉络促进了工程师社群的主体性追
寻,进而影响高铁设计和方案选定。相对于忠诚、简便、安全、技术
至上等价值,高铁工程师将开放性置于优先考虑,先从事土木结构设
计以利各国机电系统都能参与竞标,借此改变台湾与国外工程师之间
的支配关系(张国晖,2011)
不过,怀抱救国意识和发展意志,乃至于追求主体性的技术官僚,
必须置身于制度和组织脉络中方能发挥作用,也受其限制。瞿宛文
(2017)曾详述战后台湾经建体制的萌发与转化。她所谓的经建体制,
是指推动经济发展的先驱者,及其界定的工作与组织架构、作事方法
和政策的复合体;制度是游戏规则,而组织是玩游戏的单位(瞿宛文,
2017:162)。瞿宛文将国民政府的经建体制溯自 1935 年成立的资源委
员会,该机构以较健全的规章制度组织了现代化人力、组建公营企业
群、推动基本工业,更培植了战后接收日伪企业的人才,奠定接收与
恢复台湾日人企业和设施的基础。1951 年美援恢复,除了迁台的农业
复兴委员会、美援运用委员会、美方顾问怀特公司驻台机关等,另在
美方要求下成立财政经济小组委员会,1953 年改组为经济安定委员
会,接手省府生产事业管理委员会权责,形成稳定的中央层级经建规
划体制。1958 年经安会裁撤,由美援会接手业务;1963 年因应美援结
束,改组为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1973 年改组为经济设计委员
会,1977 年改组为经济建设委员会(瞿宛文,2017:222-270)。最后,
经建会于 2014 年与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合并组成国家发展委员会,但
已非经安会时期通过美援以高薪聚集人才,享有高度自主能力的推动
发展机制,而沦为形式化的政策协调平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