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如果日本不占领南海 转攻苏联海参威

楼主: RichardIII (我没谋杀我姪子!!!!!!!!!)   2021-05-01 12:40:47
※ 引述《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之铭言:
: ※ 引述《revanchist (revanchist)》之铭言:
: : 也来玩玩.
: : 只针对想当台裔日本人的部分:
: : 只是请想想
: : 1. 如果二战后日本继续保有台湾, 包括不遣返日本军队及日本移民,
: : 也不改变日本的治台各种政策,
: : 那现在会活得如何?
: : 1.台湾仍然是农业社会, 依然贫困落后, 毫无任何现代工业,
: : 仍然只是日本的粮食供应地. 台湾人不得随意入境日本.
: : 2.如果认为台湾人将被日本人视为日本人,
: : 台湾人可与日本人同样生活在富裕进步的环境中, 且与日本人毫无区别.
: : 或是台湾人不被日本人视为日本人, 但台湾人可生活在富裕进步的环境中.
: 3.冲绳
: 冲绳大约有日本本土的2/3 GDP,以及进步的农业和观光业,工业也不弱
: 台湾大约就是冲绳的翻版
: : 答案在各人心中。
: : 对我而言,如果有人选2, 那代表认知的很多方面都出了问题.
: : 2. 如果现在台湾并入日本, 那会活得如何?
: : 1.日本疯狂吸取台湾资源, 就算有任何建设, 最终目的也只是为了日本的利益.
: : 2.台湾人将被日本人视为日本人,
: : 台湾人可与日本人同样生活在富裕进步的环境中, 且与日本人毫无区别.
: : 或是台湾人不被日本人视为日本人, 但台湾人可生活在富裕进步的环境中.
: 3.跟冲绳一样进步
: 不管日本是不是殖民统治,他依然比战后来台的国民党殖民统治更好更进步
: 若退几万步不如冲绳,也会比现在好
: : 答案在各人心中。
: : 对我而言,如果有人选2, 很低的可能性不一定代表认知的很多方面都出了问题.
: : 因为台湾并入日本绝大多数人受害, 必定有极少数人受益,
: : 而那些受益的极少数人会选2.
: : 3. 不想说了
: 3.狗去猪来,国民党来台的难民没办法认知自己的烂,
: 没办法名正言顺地说自己对台湾是殖民统治,这就没什么好说的
: 不想说了
http://www.tedc.org.tw/sol2017/sol/handout13.pdf
人家台大经济系教授不这么想:
1945 年战争结束,国民政府接收台湾。此时由于战争时期的破
坏,生产力未恢复,随即又卷入国共内战的漩涡,台湾经济极为紊
乱,通货膨胀尤其严重。接着国民党挫败,大批军队、难民拥入台
湾,局势更加不安定。1950 年韩战爆发,美国把台湾纳入围堵中共
体制的一环,美援开始抵达,局势才慢慢稳定下来。从 1945 年到
1952 年可说是“混乱调整时期”。1953 年政府开始实施“第一期四
年经建计画”,大部分学者分析台湾经济发展多以此年为开始。
从 1953 年以来,台湾的经济发展事实上经历许多不同阶段,每
阶段各 有其特色。我们承续 叶万 安 (1976、1999) 的研究加以延伸
到 2000 年,而将这 48 年的经济发展过程分成下列五个阶段:
1. 第一阶段,1953–1960,为第一、二期四年经建计画期间,
称为“依赖美援时期”。
2. 第二阶段,1961–1972,是典型的四小龙快速成长期间,称
为“自力成长与经济起飞时期”。
3. 第三阶段,1973–1984,经历两次能源危机,称为“遭遇国
际经济骤变时期”。
4. 第四阶段,1985–1992,台币由 40 对 1 美元升值到 25 对 1
美元,称为“台币大幅升值与调适时期”。
5. 第五阶段,1993–2000,与大陆关系逐渐加温,称为“两岸
经济关系日益密切时期”。
现就这五时期的一般经济情势分析如下:
(一) 依赖美援时期 (1953–1960)
1953 年政府开始推行第一期四年经建计画,此时台湾与当时大
多数未开发国家一样,面临许多经济方面的困境:
5
1. 由大陆涌入大量人口,失业问题严重。
2. 政府除了要应付沈重军事负担外,由于人口增加,教育与公
共卫生支出膨胀,财政赤字严重。
3. 台湾自然资源贫乏,生活必需品、能源以及农工生产所需的
原料、机器设备等仰赖国外进口供应。而出口主要以糖、米等农产
品为主,非常有限,国际收支有巨额逆差。
就 在 这 段 期 间 ,美 国 的 经 济 援 助适 时 发 挥 极 大 作 用 。 从 1951
年开始,到 1965 年 6 月底止,前后 14 年半的期间,台湾接受美援
总数 14 亿 8 仟多万美元,平均每年约 1 亿美元。
在此援助下,台湾进口大量物资,包括民生必需品、农工原料
与机器设备等,使物价逐渐稳定。若以当时经济规模,每年总出口
约在 1–2 亿美元,因此每年 1 亿美元援助所占比重甚高,实为弥补
外汇不足的重要关键。同时美援物资出售所得之价款,一部分支援
政府财政,一部分贷于农工建设做为投资,也弥补了投资资金的不
足。
依 Neil Jacoby (1967) 估算,美援在这段期间对台湾资本形成
贡献约占 31–34%,每年平均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达 91%,而使台湾
经济成长率提高约一倍。
表 1 数字显示台湾在这一时期经济成长率每年平均 7.6%,是
相当不错的表现;通货膨胀率每年平均 9.4%,比先进国家要高出许
多,但比起 1953 年前的恶性通货膨胀,有明显改善。台湾可说是战
后美援成功的少数模范之一。
(二) 自力成长与经济起飞时期 (1961–1972)
这 是 最 令 人 瞩 目的 典 型 四 小 龙 “经 济 起 飞 ” 时 期 。 在 长 达 12
年期间,每年经济成长率平均 10.2%,而通货膨胀率仅为 3.9%。能
有如此快速成长,物价相对稳定,且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正是
本文所强调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经验。
在前一阶段“依赖美援时期” ,台湾所遭遇的因难因美援而获
得部份解决,特别是在外汇短缺与投资资金不足方面。但政府也知
道不能长久依赖援助,必须未雨绸缪准备美援随时可能中止。而另
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农村部门开始有剩余劳动力,这也是必须
解决的问题。于是政府从 1958 年 4 月开始采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其
中较重要的有:
1. 推动外汇改革,尤其在 1960 年 7 月 1 日达成单一汇率,将
汇率固定在台币 40 元兑换 1 美元 。 此单一汇率的实现对于刚起步
的出口产业提供稳定而有利的发展条件。而该汇率一直维持到 1973
年 2 月才首次升值 5%,这在未开发国家中是很难得的成就。
2. 1960 年 9 月订定“奖励投资条例”,以减免租税方式来鼓励
储蓄、投资与出口,并排除种种对资本形成或出口不利的因素。
3. 1966 年在高雄港设立“加工出口区”,吸引外人来台湾投资
设厂。由于相当受欢迎,很快达到饱和,于是又选定台中潭子与高
雄楠梓来增设两个加工出口区。
基本上这些措施是为了解决当时外汇短缺、资金不足与农村劳
动力过剩等急迫性的问题;而其着眼点都是在于吸引外资、促进出
口,并鼓励国内的储蓄与投资。其结果使出口产业蓬勃发展,造就
了一个“出口带动”的经济发展奇蹟。在这 12 年期间,台湾的出口
金额从 1961 年 1.9 亿美元至 1972 年增至 29.9 亿美元,足足增加了
15 倍,平均每年成长率高达 28.1%!
8
有关这一时期的发展,我们特别强调下列几点以便加深对台湾
经济的了解:
第一,1966 年“加工出口区”的设置在当时是一项创新。本质
上是在临海地区设立以加工出口工业为主的免关税特殊工业区。在
区内行政手续简化,所有进口原料、零件、机器设备免关税,出口
也不必办退税。以此吸引外人投资设厂,在当时是为了要解决外汇、
资金短缺及农村过剩劳动力等急迫性问题。但事后执行结果,引进
国外甚多新技术与工厂管理办法,长期而言对国内工业技术提升有
相当的扩散作用。直到今日,这三个加工出口区仍在运作,而这个
制度也广为国际间所模仿采用。
第二,日本经济从 1955 年进入高速成长期,到了 1960 年代中
期有了大量外贸出超。此时日本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其国内工资迅
速上升,生产成本剧增;二是由于对美国商品输出增加迅速,导致
美国设置关税或非关税壁垒。因此日本的纺织和电子公司为了利用
台湾低廉工资和突破美国限额限制,纷纷将耗费劳力多的生产制程
搬到台湾,加工后运回日本;或将半成品、零件运到台湾加工装配,
贴上台湾制造标记,再转销美国(2 )。
1966 年台湾设置“加工出口区”正迎合日本利用台湾廉价劳动
力在台湾建立加工装配基地转销美国的实际需要。如此台湾在市场
上依赖美国,在生产上依赖日本,三者逐渐形成一个密切的“三环
贸易结构”。而在这一过程中,台湾贸易收支也逐渐显现对日逆差、
对美顺差的现象。
第三,美援于 1965 年中止。但大约在此同时,越战战情升高,
台 湾 积 极 争 取 越 南 美 援 在 台 湾 采 购 物 资 , 因 而 对 越 南 出 口 迅
速 增
加。以 1966 年统计来看,台湾对越南输出达美金 8,600 万元,在当
年 出 口 中 仅 次 于 对 美 国 与 日 本 的 输 出 而 居 第 三 位 , 占 出 口 总
值 16
%。若依越南官方统计,台湾高居供应国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因
此我们可说,越战所引发的物资需求在台湾经济起飞时期,也扮演
9
了相当程度的促进角色。
第四,除了政府政策与国际间一些有利因素外,促成台湾经济
起飞的一个基本重要条件,乃是大量工资低廉而素质高的劳动力。
随着经济发展,台湾农村部门开始涌出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不
仅数量多,工资低廉,且接受普及教育而素质高。若与国际间比较,
台湾当时的制造业的每小时工资只有日本的 1/4,美国的 1/22 (3 )。
甚且在当时威权统治下,工会活动受到约制,劳动争议被禁止。这
些都是吸引外资的极大诱因,也是支撑出口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
们可说,在 1960 年代经济起飞时期所建立的产业是以廉价劳力为基
础的劳力密集型出口产业为主。
(三) 遭遇国际经济骤变时期 (1973–1984)
1973 年 10 月第一次能源危机发生,原油价格由每桶 2–3 美元
剧涨至每桶 11–12 美元,引起全球性不景气与通货膨胀,即所谓
“停滞性膨胀”(stagflation)。台湾受此国际经济骤变影响,经济成
长率由 1973 年 12.8%下降到 1974 年 1.2%;通货膨胀率则于 1973
年跳至 15%,1974 年更达 32.4% (见表 2)!
1974 年与 1975 年是两年艰苦因应时期,到了 1976 年才算调适
完成,并再度展开连续 3 年的快速经济成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