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试着推演一下
首先是大日本帝国开国战争,因为某种缘故变成七年战争(1868~1875)
期间英法大力介入,最后帮助明治政府建立
但萨长势力在七年战争中被英国阴谋削弱
导致最后无法掌握天皇
随后明治朝建立时,英国帮助建立的的御林军(3个师,主要由低种姓如平民贱民组成)成
为守护明治天皇的力量
随后明治朝全面西化,法国虽然也有投资但仅仅只在民间
但英国却不这么想,英国在帮助日本西化的过程中,实质掌握了日本司法机构
腹黑的维多利亚女王也主动提议跟明治天皇结亲
于是长皇子嘉仁被预定迎娶维多利亚女王孙女,爱德华七世的女儿
宫内厅则在七年战争中被明治天皇和英国势力斗掉换成没有办法影响天皇的明治自己人
此后在1895年甲午战争大胜时,虽然英军没有出手,但日本已逐渐被英国掌握
1900年,嘉仁与维多利亚公主成婚
同年八国联军之役爆发
1902年,第二期英日同盟诞生
同年发生西南战争,表面上是反明治,其实是日本列岛上的英法争霸战,最后法国支持的西
乡败北,法国也被逐出日本
萨摩势力大衰但又不想看长州得志下,加入英国势力和明治天皇这边
西南战争也成为英法交恶契机
1905,日本企图征服朝鲜,爆发日俄战争
日本胜,但因为英国因素而造成陆战止步在朝鲜
东北则依旧在俄国控制下逐步黄俄化
1912年,明治天皇崩,但此时日本已经被英国控制
明治天皇无奈下独自叫来儿媳,给她一份遗言
“我知道妳很善良,但也知道妳祖母和父亲、兄长的目的,现在帝国已经是不列颠的囊中物
,请妳...至少...别分裂了这个国家
朕不要求妳当曹节(献后),但至少不要为难妳的丈夫当一个刘协”
之后明治天皇去世,大正时代来临
维多利亚皇后私底下借由宫内厅的一半英国代表跟哥哥乔治五世交涉
争取到日本只成为英属日本(保护国)而不被并吞
在大正天皇的14年间,政治清明,走向英式民主化,政党政治逐渐成熟
期间被改造的日军也多次前往英国殖民地进行叛乱镇压
导致几十年后日本跟印度关系恶劣
(因为镇压印度人叛乱的通常是英日军)
但大正天皇40岁得病后,逐渐不能正常举止,在1921开始,由维多利亚和裕仁母子摄政,
裕仁从小由受良好教育的母后带大,基本不会怀疑母亲,因此实际1921~1935太后去世前裕
仁都是相当听从母亲
英国这边
由于日本明治末期就被英国控制,导致英法逐渐走向陌路
德国趁机修好与英国关系
而在日本失去外交权成为英属日本后
本来关系就不是太好的英美也逐渐冷战
英国对共同驻军等均拒绝,只允诺日朝台列岛自由通商
1911,英俄干涉大清革命,在英国默许下
沙俄将黄河以北(包括东北内蒙新疆)收入沙俄势力范围
民国拥有江南
但青藏被英国成立保护国
余下的黄河长江之间为非军事区
1920年,一战在俄国内战爆发
沙俄爆发革命,但德国强势介入支持保皇派,法国则支持革命
最后于1923结束
俄国被迫君主立宪化,沙皇全家被迫离开
只有克伦司机政府傀儡安娜塔西亚被扶上傀儡沙皇位子
期间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被波兰人占领脱出沙俄
而法国被德国击溃投降
1924,奥匈爆发革命,哈布斯堡家族逃到德国,德国趁机并吞奥地利并建立德匈同盟
土耳其被英德支持的希腊意大利击败而崩溃
希腊夺走欧洲剩余部分和小亚细亚西北部
意大利得到西南部
亚美尼亚得到东部
巴勒斯坦由英德义希共管
其余由英德仲裁让阿拉伯人分地独立
1935年,因为法国极权化和德国扩张、俄国衰弱且处于二次革命边缘
英国国会决定是否将日本分割给美法德以换取英美、英法关系改善
但军队大反弹,陆军表示日本是英军重要高素质士官和士兵来源
海军也大反弹说为什么要放弃这么一个完整舰队给养基地
此时,日本的皇太后维多利亚达信于兄长乔治五世
“日本愿意让英国统治是因为您保证皇室存在和领土完整,如果要瓜分日本让与他国,则可
能引爆革命导致联合王国最后什么都没有”
此案于是被搁置,翌年再重新提出
左派以一票之差胜利,决定放弃日本换取与美国、法国修好
结果引发政变
在保守派议员和军队支持下,政府被倒阁
就连英王和在日本有财产的贵族、在英日本人也都反对
邱吉尔领导的新政府确定不变,本人与上台前一样都强烈主张日朝台属于英国,不能裂土给
其他国家
同年爱德华自行退休前往日本跟堂弟裕仁见面,之后与妻子在东京生活,乔治六世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