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 明朝利用国子学取代科举

楼主: cjol (勤朴)   2018-06-16 12:50:40
明朝一度有这个契机,但之后不了了之
如果当初真的使科举整个停办,局势会如何发展??
节录自: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513631664.A.D46.html
朱元璋做人务实,给国子学加了一条规矩,叫做“实习历事”。它还有一个更明白的名字
,叫做“监外历练政事”。
国子学或国子监的学生,到了一定年限,就必须要各个政府部门实习,熟悉政务。他们的
身份,就叫做“吏事生”或“历事监生”。朝廷视其在实习期间的表现,予以拔擢任用。
这种历练对培养人才的好处,自不待言。让学生早早经历政事磨炼,可以迅速上岗,对于
缓解明初人才匮乏的窘境帮助极大。
洪武十九年,朱元璋一口气选派了一千多名国子生,送到吏部除授知州知县;洪武二十四
年,又选拔了方文等六百三十九国子生,以御史的身份去稽查百司案牍;洪武二十六年,
登记在册的国子监生,从原来的平均两千人,跃升到了八千一百二十四人。
这三个时间节点很值得玩味。十八年,户部侍郎郭桓案发,株连万余;二十三年,胡惟庸
案发,波及数万;二十六年,蓝玉案发,波及万余。朱元璋每次大肆屠戮,都让官场为之
一空,这些缺额只好让国子监顶上去。
“实习历事”的效果实在太好了,以至于朱元璋觉得有这个选拔制度就够了,一度停办了
科举。一直到洪武十五年重新开科,他还反复叮嘱“务求实效、毋事虚文”。
这位叫武淳的国子监生,竟然可以主持鱼鳞图册这么重大的工作,可见他之前一定以“吏
事生”的身份实习了很久,对庶务得心应手,才会被委以重任。类似武淳那样的人,还有
很多。见诸史书的有吕震、古朴等人,都是国子生出身。可见朱元璋在主导土地政策的同
时候,对于配套政策的建设也没有放松。
作者: bcs (= ="frailty..gggg XD)   2018-06-16 13:12:00
吏派重起,没东林党觉青大义,崇与后金会和谈。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8-06-16 13:21:00
没差 只有学习欧美 由贵族垄断教育与政治 民间的能量才会投入工商生产
作者: godivan (久我山家的八重天下无双!)   2018-06-16 13:31:00
然后你会上来问为什么不科举国子监的事情明明这一整串就有说..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6-16 13:39:00
官学校(国子学)也是唸四书五经。但选官家子弟不会公平公正,反而长期易增值结党。科举文组虽然歪掉,只是较公平,全帝国有机会至少
作者: dragonclwd   2018-06-16 15:44:00
一般认为欧美教育较好不就是因为普鲁士义务教育而不是"贵族垄断教育"吧?
作者: vankojau (撷把绞众)   2018-06-16 15:51:00
不知道某楼在反串?
作者: tcancer (Vairocana)   2018-06-16 16:30:00
给公立学校学生塞文书替代役的必修学分来抵高普考资格?
作者: yoyun10121 (yoyo)   2018-06-16 21:07:00
实习成果怎么评断? 看主管考核, 所以就看你有没有关系不过比起科举考八股文, 哪个比较烂倒是个好问题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8-06-16 21:34:00
文艺复兴工业革命都是源起于没有义务教育的国家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6-16 22:29:00
欧洲早期是教会学校衍生到各地大学制度学生身分不是靠国家政权用挑选的。跟公平科举一样没有N品官员子弟官职世袭的问题不过西方学制出路更广,学习不是只为做官。国子监或科举,似乎都是以培养政权控制人才为目标所以国子学没有科举平民化公正优点,却仍承袭缺点
作者: dragonclwd   2018-06-16 22:37:00
这些发源了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却没有义务教育的国家最后都采取了义务教育
作者: idolater (strawberry of Wrath)   2018-06-17 00:36:00
民间能量明明都拿去种田了,有钱才有机会不事生产唸书阿,书本文房四宝以前没大量生产也不便宜
作者: EvoLancer (伊地知幸介)   2018-06-17 10:29:00
只有国子监作为增补官员来源 只怕又会变成累世世族
作者: bcs (= ="frailty..gggg XD)   2018-06-17 13:05:00
科举就不会变世世族?明严氏,张氏,宋泰桧不都有靠爸后代。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6-17 13:53:00
科举或高普考至少人人可考
作者: bcs (= ="frailty..gggg XD)   2018-06-17 17:09:00
科举那是人人可以考,没钱没地宗族帮没高iq 一般人还是从业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6-17 17:11:00
那已经是古代最公平,不满意也没别的制度是用来拖延腐败,不是维持完美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8-06-17 23:02:00
科举出题和批考卷的人有在换,国子监呢?
作者: yoyun10121 (yoyo)   2018-06-18 02:03:00
所以就是 公平+考垃圾东西, 比 不公平+考实务能力, 两种制度来比比看哪个比较烂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6-18 02:24:00
特挑权贵子弟在国子监学的也是四书五经,只是学完就去政府任职,做了再看它做的适合与否。但富二代官二代估计往往有伟大爸爸在罩考绩。这大概只适合创国初期短期,把权贵子弟召来培养,可稳定各地有实力不满的富爸爸派系赏权贵子弟高机率能世袭荣耀家门的机会。谢恩但不适合长期取代科举高普考的广泛公平与稳定力量科举虽然有点小闲钱才能K书,但寒窗苦读不少脑袋不行的,读到死再有家势财富也未必能考上而且大量落选者也造就文组知识普及的好处。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8-06-18 06:07:00
不公平+考实务能力 <- 都不公平了,考啥有差吗?我国一堆高管去读所谓在职管理专班的硕士,作业甚至论文颇有交给本公司手下完成者,学校教授都不知道? 都没办法鉴别? 不就师生和学校体系一体摆烂买卖学位证书?古代不管文官还是武将,就算升等要有某些实务经历和成绩,老子或家族在上面有人,照样有调去爽缺或让下面人帮忙建立功劳或甚至侵吞属下功劳的,这样的"实际经历"真的反映了官二代的实际办事能力?眼光暂时离开明朝,汉朝用察举孝濂的方式引入各地人才,这制度怎崩坏的?上面的人都只查举自己人啊。那国子学都是那批"教授"们在"考察"学生,然后大约除了猪剃头会认真考察这些教授有否放水而维持考察品质,之后皇帝不继续监督这方面的考察有否私相授受,当然完蛋。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8-06-18 09:19:00
所以才说不如学欧洲直接搞世袭 不给平民做官机会科学发展才会快
作者: dragonclwd   2018-06-18 12:04:00
楼上,前面几位的谈论不就是制度会趋向世袭...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6-18 12:11:00
那跟科学发展没关系。中原国子学还是四书五经维稳至上唸书是为了做官。前提没有改变。帝国需求也没有变,人才为皇权维稳服务欧洲科学是皇权低落,民间人才研究自由度很高而官员世袭与否,不是培养科学进步主要原因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8-06-18 13:31:00
支那民间研究自由度更高 但民间选择念书做官关键在欧洲断绝民间参政的机会 才投入研究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6-18 13:43:00
科学的产生不能如此简化。那是众多因素累积造成。只有世袭不会因此诞生科学。那只是整个封建vs帝国体制的一小部分多的是有封建官僚也生不出科学的王朝民族。甚至有宗教因素,西方一神教义缺陷导致进行研究的需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