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在《量化历史研究告诉我们什么》中引述了“宫启圣教授”的研究认为:“从1776
年到1910年间,中国14.12%的人口增长是由玉米所致。而从16世纪初到20世纪初,中国粮
食增量的55%是由于这三项新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
陈志武称:“按照1776年、1820年、1851年、1890年、1910年几个时间点看,在每个时期
,已经采用玉米的县人口密度明显高于还没采用玉米的县,而且一个县已经种植玉米的年
份越长,其人口密度高出的就越多。种玉米的时间每多十年,其人口密度就多增5%-6%。
经过各种严格计量方法的验证,他们得出的结论为:是玉米带动了中国的人口增长,而不
是人口增长压力迫使中国引进玉米、番薯。”
但也有学者吴慧提出反对意见,据吴慧估计,清中期(乾隆末嘉庆年间)玉米、番薯产量
合计仅占全国粮食产量的4.63%,因此他认为清朝人口增长主因并非新品种农作物。
因此两种计量历史学的观点,所得出的结论却截然相反
不知道大家采信哪一种?
假设陈志武观点为真 那如果明朝末年 特别是天启、崇祯年间 各种灾荒频发时期
如果大力推广番薯、马铃薯、玉米、花生等各种新品种农作物
玉米、番薯最大的优势是适应力强,对土地要求不高,可以种植在贫瘠的山区丘陵坡地,
不与传统稻麦争地。
能不能有效缓解大明朝的人口压力?
使得大明朝的许多人有粮食,如果有饭吃,很多人就不会造反
也许大明朝末年的流寇之乱会减轻许多
可能明朝就不会灭亡
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