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级日文翻译 刘万来辞世
http://goo.gl/KsgwfI
嘉义县大林国小退休教师刘万来本月十七日辞世,让成长在六○年代的大人们不胜唏嘘,
因为“刘万来”是早年大量将日本青少年读物译成中文的传奇译者。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
周婉窈说:“‘刘万来’是个谜,也是个‘神级’人物,在闭锁的年代他翻译的书给各种
可能的‘迷’,带来无比的幸福之感,影响了很多人。”
当时儿童读物少,加上挣钱贴补家用,所以翻译日文书。”刘万来生前自述,指早年从事
教职之余,突破当年政府审查,翻译日文书约五百本,大部分是青少年读物。
周婉窈是刘万来的学生辈,去年刘万来出版回忆录《一个老KANO的回忆:大林之子刘万来
自叙》,周婉窈获邀写序,书中详述,刘万来在日本时代的嘉义
农林学校毕业,日文程度好,二战结束时还未满十六岁,之后努力向上并在小学教书,却
面临语言转换的困难,因缘际会接下翻译工作,帮台南大山书局把日文书籍翻译成中文。
戒严时期严查禁书 “大和舰”改“黄帝号”
戒严时代严格查禁书及其内容,刘万来的字里行间也须避嫌,如“日本火车”改成“亚洲
火车”,“大和舰”也改为“黄帝号”等。周婉窈表示看见刘万来那个年代,身处战前战
后两个社会交替的混淆。却也认为,在那莫可奈何的时代,刘万来卯足全力,贡献自己于
乡梓,并影响了他自己所无法知道的广大读者群。
洪致文:铁道迷看其译作长大
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洪致文回忆,早期六○年代中文的课外读物少,但因台湾、日本
无版权概念,许多日文书籍就被飘洋过海“简单”翻译上架,小学买到刘万来翻译的《火
车.铁路图鉴》、《电气机关车图鉴》,启迪了对铁道的兴趣。大学时要筹组火车社团更
发现:“原来大家小时候都是看刘万来先生翻译的书长大的呢!”
曾担任嘉义县志研究助理的林群桓推崇说,刘万来曾任嘉义县文献委员,广泛阅读日、台
文献,活到八十九岁,经历不同时代世局,对日治期间的台湾历史尤其了解,是他在研究
台湾史的“百科全书”。
女儿刘碧真:翻译工作先为赚外快 后来成义工
刘万来的女儿刘碧真、刘碧玉表示,父亲最早翻译日文书是为了赚外快,后来经济不虞匮
乏,去教日文或帮人翻译,往往是义务或把所得捐出去。事实上,刘万来早年曾在大林民
众服务社成立博爱小组,募款帮助急难人家。
刘碧真说,父亲近三年来因肺病、糖尿病等,多次出入医院,十七日早上坐在椅子上表示
“觉得不舒服”,女儿建议“那就躺着”。他竟一躺就走了,非常安详,送到慈济医院时
,医师确认他已去世,院方助念了八小时,相当有福报。
小档案:译作五百刘万来
1929年,出生于台中县南投群水里庄(今南投县水里乡)
1942年,进入嘉义农林学校就读
1948~1995年,进入嘉义县的国小任教,先后在三和、柳沟、秀林及大林国小教书,计达
47年,期间曾到新竹师专进修
1969年~1994年,翻译日文书多达500本
2016年2月17日,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