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unrice (苏打饼干)
2010-11-07 11:03:24在二十世纪以前做为一种"乐队"的艺术形式
管乐队并未过多地向室内化和交响化的方向发展
虽然 很多专家都把莫札特 白辽士 理查史特劳斯等作曲家
的管乐八重奏作品视为经典室内管乐作品的典范
但管乐的重奏和管乐队的概念毕竟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十世纪初 霍尔斯特的第一管乐组曲应该是一部划时代的为管乐队而做的交响管乐作品
而此前凯莫的纽约第二十二军团军乐队 也为管乐队的交响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苏沙曾把凯莫称为美国管乐队之父
早期军乐队的演奏场地都是在室外
主要担任庆典演奏 征兵宣传以及行军和战斗时鼓舞士气的演奏
其中 征兵宣传 行军战斗时的演奏都是行进间演奏
因此 军乐队military band实际上本身就是行进管乐队
由于军乐队员是带着乐器而非武器上战场的
没有直接战斗能力和保护自己的能力
因此 往往随同军乐队一起的还有一支护卫队guard line
这就是我们今天经常在各种行进表演中看到的视觉表演组color guard
视觉表演组使用的刀枪 旗 正是从护卫队的装备演变而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 征兵方式逐渐以法律的形式制度化
不再需要军乐队在大街游行parade以招揽人群的注意
而作战方式的改变也是军乐队逐渐退出了战场
鼓号乐队和笛鼓队随之也慢慢退出了军乐的序列
只有军乐队military band做为一种礼仪和艺术团体在军乐中保留了下来
而行进演奏也成为一种规范的演出形式之一
这种形式保留了游行和军事队列中的很多规范动作和队形技术
主要体现军人的一种庄严威武的气势 艺术特色比较单一 表演性不强
除了担任庆典仪式演奏 劳军以及联欢活动演出外
军乐队还担负著与友军之间的互访友好交流等任务
随着军乐节tattoo的诞生 这种交流变得更加规范和更具规模
军乐节也成为各国乐队互相学习 互相影响 增进友谊和了解的一个平台
而军乐节的演出一般也是以场地游行为主要形式
军乐队的发展向来与战争有着密且的关系
而青少年管乐活动的迅速普及和发展
却与战争的结束和战后经济的恢复有着密切的联系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二战期间 美国军队总人数最多时达到一千两百万
而战后不到两年 军队总人数便骤减为一百五十多万人
大批军人转业到地方 其中有很多军乐队的职业管乐艺术人才
他们便成为组建 辅导学校社区管乐队编制 演奏方法 演奏曲目表演形式等等
在编制上除了有军乐队military的编制外
也同样有鼓号乐队drum corps的编制
军乐队的游行表演 也成为青少年管乐队的重要表演形式
日本等国家至今仍然保留有专门的场地游行比赛
在这类比赛的规则里 有很多传统的规定动作和技术
随着战后经济和文化的快速恢复和发展
仅仅以进行曲为主的管乐队游行表演 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青少年的需要
著名交响乐的片段 各种流行音乐 爵士乐等很快也被吸收到行进表演中来
很显然 这样的音乐已经不再适合严肃的游行表演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
逐渐形成了以表演为主的现代青少年行进管乐表演marching show
有专家认为 美国青少年行进管乐表演的爆发式发展
依赖于风行全美的美式足球比赛
最初 美式足球比赛每一节之后的中场休息往往是看台上各队球迷们互相斗殴的时间
因此 人们就想出了在比赛休息时间 让行进乐队到场上表演的办法 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这样就为学校和社区的行进乐队提供了很多表演和发展的机会
与此同时 管乐艺术开始向着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
以职业军乐队和专业管乐队(包括音乐学院的学生管乐队)为主的室内化和交响化的发展
和以青少年管乐队为主的通俗化 行进化的发展方向
前者在几十年中取的的艺术成就是众所周知的
而后者在近几年才引起了国内同行的重视
美国 日本等国家的行进管乐发展
经历了从传统场地形到现在行进表演的过程
既使今天 在最前卫的行进表演中 我们仍能看到很多传统的场地游行的技术和理念
因此 在我们学习现代管乐行进表演时 掌握传统场地游行的技术和理念同样是非常必要的
这不仅是补行进语汇和技术的课 也便于与世界行进管乐界的交流和学习
同时 在同一舞台上 甚至是同一乐队中抱持传统与现代的共存也许更是和中国的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