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瘟疫关上剧场之门 继续生存的大哉问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20-04-05 11:26:30
瘟疫关上剧场之门 继续生存的大哉问 表演艺术产业 疫情下如何度难关?
https://udn.com/news/story/7040/4461393?from=udn-relatednews_ch1015
联合新闻网 / PAR表演艺术杂志 撰文/魏君颖
十七年前的SARS,重创过台湾的表演艺术产业,但表演团队挺了过来,而当下正热烧蔓延
的新冠肺炎,在时空条件变换之下,为表演艺术带来的是更严峻的寒冬,我们又将如何应
对?在演出延期、停演的现实中,虽有文化部与各场馆的纾困方案与协助,与除了有与其
他行业面临的相似困境外,表演艺术产业更有其本质性的脆弱体质,如何活下来,继续让
人们可以享有艺术的动人力量,是所有从业者必须面对与思考的严肃课题。
瘟疫影响剧场,在历史上有迹可循,却也每次都能想办法度过难关。据考证,一六○三年
,伦敦受到黑死病传染的威胁,莎士比亚的剧场被迫关闭,无法在伦敦演出,为了生存,
莎翁决定进行全国巡演。近日,网络上更流传,莎士比亚在被迫隔离期间,写出他的著名
作品《李尔王》,恰恰说明“危机就是转机”这件事。
面对危机,剧场人最不缺的就是创意,根据二○○三年表演艺术年鉴的记录,两厅院在当
年三至七月间,便取消超过一百九十七场各类活动。而表演团体却未因此溃散,提出创意
弹性策略来积极开发吸引观众,也提出替代方案来展现表演艺术团体的韧性。
无法预见的,是十七年后另一场瘟疫袭来,再度重创各地的表演艺术。
在防疫上,因SARS的惨痛经验之故,台湾政府在医疗用品的供应、检疫,均能迅速做出反
应。而疫情下所受到影响的各种产业层面,究竟需要花多久时间和力气来恢复健康,则尚
未定论。
十七年来,台湾的艺文生态也面临许多重大改变:政策上,文建会改制文化部,业务更加
庞大。网络发达,我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也有了更多面貌。疫情之初,文化部宣布国际书
展延期,而后取消,预示了接下来一连串艺文活动的取消潮。
尽管书展受影响,读者仍可以网购书籍、购买电子书等方式持续进行文化消费。然而对表
演艺术而言,从古希腊至今,它的形式并未有革命性的改变,即便技术进步,演出的现场
性仍难以取代,以其聚众、着重临场感、劳力密集的特性,更容易在疫情下受重创。
表演艺术联盟秘书长李孟融受访时表示,若直接宣布国内三月所有演出停演一个月,相关
的损失估算约为两亿,停到四月底则约3.5至4亿。数字背后,还代表了整体产业从核心创
作者、演出者、设计、技术、行政人员的生计。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展一日数变,究竟影响会有多大,持续多久?目前都是无法解
答的问题。而不可预测性,正也是剧场人面对这波危机格外头疼的原因。
防疫措施纷出 如何找回观众进剧场的信心?
在疫情尚未升温之前,行销上票房已经不尽理想。开春之后,各场馆逐渐提高防疫规格,
请观众戴口罩、量额温、酒精干洗手,尚处于谨慎防疫的阶段。各县市政府所采取的防疫
规格不同,如高雄市便率先取消市府主办和五百人以上活动。然而随着各国检疫措施提高
,航空运输减班,国际邀演如台湾国际剧场艺术节(TIFA)开始受到影响。三月初,自欧
洲抵台,与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的中提琴家布莱特.狄恩(Brett Dean)确诊新冠肺炎
的消息传出,国家音乐厅封馆一天消毒,国家交响乐团取消欧洲巡演及后续演出,开启了
一波节目取消潮。三月中,表演艺术重镇如百老汇和伦敦西区,也在数日内纷纷宣布停演

文化部亦公布活动办理的六项防疫因应原则及风险评估指标:“能否事先掌握参加者情形
、活动空间通风换气情形、参加者之间的距离、参加者位置是否固定、活动持续时间、可
否落实手部卫生及配戴口罩”在这波冲击下,决定继续演出的实属少数。如全民大剧团在
台中国家歌剧院演出《最后一封情书》,就执行“实名制”,请观众在票券上留下姓名连
络方式,以便必要时追踪接触史,执行进场量额温、消毒、提供观众退票等办法。
在座位安排上,若以参加者保持一定距离为原则,采取文化部所建议的“梅花座”作法,
尽管节目继续演出,却也造成许多问题。显而易见的,便是票房短收一半,尽管场馆如国
父纪念馆可以在团队实施梅花座时减收一半场租,但制作的其他费用并不会因此随之减半
,对于剧团来说,损失依旧庞大。对于早早开放售票的演出来说,开演前调度座位,更是
件大工程。
而这些防疫措施,最核心的问题仍是,在中央疫情指挥中心宣达:“为避免群聚感染,建
议停办室内一百人以上、室外五百人以上集会活动”的情况下,如何将观众进剧场的信心
找回来?
而“梅花座”也引来质疑,究竟对防疫是否有效?如果是考虑民众近距离接触可能带来的
传染,在大众交通如台铁、高铁均无设置梅花座的状况下,剧场这么做的考量为何?实务
上,剧场座位仿照学生餐厅,设置透明隔板亦不可行,亦会对音响空间及观赏效果造成影
响。
或许从售票系统端着手,订下售票规则,启售时便采间隔座位配置,也是避免现场调整座
位、也减轻行政负担的方式。即便如此,当情侣夫妻家人同行,如何决定谁该坐哪?全民
大剧团的团长谢念祖也观察,实施梅花座之下,观众在演出前抵达现场才发现必须更换座
位,在忙乱下,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调整情绪看演出,整个剧场氛围也大不相同。同时,
在疫情不确定会延续多久的情况下,下半年的节目该依照规定,以梅花座或间隔座的座位
图启售吗?若届时疫情减缓,多余的位置是否能够释出贩售,又是另一个问题。
节目取消或延期 从个人到团队的产业重击
表演艺术在当下的精采之前,往往经历了数月甚至数年的筹备和策划。从创意发想到制作
行政,“超前部署”是业界常规。许多场地跟剧团的巡演档期,往往是一年半甚至两年前
就已预定。在取消潮下,节目延期要延多久?原本的场地何时会有空档?是否会挤压到之
后的档期?如何让之后演出继续进行,种种思量如连锁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
节目是否能顺利演出,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剧团收入。以创团以来便朝产业化方向发展的全
民大剧团为例,团长谢念祖试着用商业机制让剧场从手工业转为产业。在没有受政府补助
的情况下,经营者也必须锱铢必较,精打细算每分钱是否用在刀口上。在节目取消潮中,
即使票房吃力全民大剧团仍旧尽可能如期演出。谢念祖直言,有的演出者上半年只剩这个
案子,只好想办法演。
自由工作者亦是这波海啸中的重灾户,表演艺术联盟的李孟融说明,从核心的创意来源如
编剧、作曲,灯光舞台音响设计,到执行端的行销及制作,还有演出的技术跟前台人员,
都看得到自由工作者的身影。而根据人力飞行剧团行政顾问兼制作人张宝慧从演出时订的
便当数估算,以在城市舞台、国家剧院演出的规模来说,一场演出约有五十至六十位自由
工作者,以非典型劳动的方式参与。
在这个产业链中,舞台下的支持演出进行的,还包括平台行销、设备商、供应商、场地等
,李孟融指出,承租空间营运的小型展演空间,也是受灾严重,演出取消不说,连平常排
练的租金收入也没有了。这时候依旧必须付出租金人事等成本,负担极大。以音乐家来说
,受影响的还不只是演出,还包括平常的授课,如学校的课程、社团、教学系统甚至婚丧
喜庆等。在此危机中,过去隐而未显的劳动条件、法规等问题陆续浮现。
从创作核心到周遭支援体系,整体产业的冲击有多大?李孟融提醒疫情对表演艺术生态及
产值影响的评估,不是只有钱跟量,而是它会呈现一个多不稳定的状况,同时也对比整体
市场所产生的震荡。根据估算,一块钱的艺文消费,会带动二点一元的周边消费。而当整
体市场受到影响,是否能反推艺文产业的冲击幅度,恐怕还需要更长期的资料累积跟研究

十七年前的SARS,重创过台湾的表演艺术产业,但表演团队挺了过来,而当下正热烧蔓延
的武汉肺炎,在时空条件变换之下,为表演艺术带来的是更严峻的寒冬,我们又将如何应
对?在演出延期、停演的现实中,虽有文化部与各场馆的纾困方案与协助,与除了有与其
他行业面临的相似困境外,表演艺术产业更有其本质性的脆弱体质,如何活下来,继续让
人们可以享有艺术的动人力量,是所有从业者必须面对与思考的严肃课题。
网络直播取代现场 数位之路可行吗?
随着时代技术演进,网络直播演出的替代方案,很快地就被国外演出所采用。如原本就长
期经营数位音乐厅的柏林爱乐,和纽约的大都会歌剧院,皆释出免费收看的节目。对民众
来说,即使隔离在家,精神还可无限遨游。
在疫情产生的宅经济下,若能在订阅平台上播放,让观众付费收看,既让艺术家的创作心
血有了呈现机会,也提供另一种收入来源,看似不失为灾情下可能的替代方案。谢念祖也
认为,直播在台湾的状况下很难执行,其一是直播演出需要一个摄影班,器材费用高昂,
对观众的收费难以打平支出。其二是若创作的起心动念就不是为了转播,而是在剧场,动
机相当不同,萤幕也造成了舞台与观众间的第四面墙。同时,原本不是训练对着镜头说话
的剧场演员,不是设计来直播的脚本,临时要更换演出方式,确有困难。况且,若都是看
著电视,观众为何不去看韩剧?张宝慧也说,剧场表演在形式上比较缓慢,不像电视电影
上比较快速的效果。
李孟融提出网络直播的功能之一,是避免让现在无法进剧场的观众,未来再也不进剧场。
同时,也看剧团的对网络媒介的定位是什么?如果演出的目的是推广或扩散,那直播可行
,但萤幕取代剧场这件事情不会存在。尽管线上资源在这波疫情中纷纷涌现,也不能忽略
观众从“线上”走到“现场”的距离很远。而在数位化的尝试中,表演艺术联盟会采取陪
伴策略,整合工具跟平台,相关法令跟问答,法律问题等。
振兴方案和未来因应 如何增加产业“抵抗力”?
文化部喊出“防疫为重,纾困并行,振兴在后”的原则,现下看来,防疫尚未完成,国民
仍须努力。很快地在三月中下旬,文化部便已召开说明会,并开始受理纾困补助的申请,
在说明会上,文化部艺术发展司张书豹司长说明,纾困补助并非竞争型补助,不比企划优
秀与否,尽量提供。期待在超高效率之下,纾困补助能成为表演艺术界的及时雨。
为了减少艺文工作者在填表时的困难,张宝慧呼吁剧场相关的各中介组织,可开放办公室
时段、提供公版文件、相关咨询及填表协助,会比各自面对表格来得有效率。同时,也可
协助剧团及个人工作者,视个人适用状况选择最有利的申请方式,借此也了解各剧团所面
对的困难,和解决方式,是了解剧场生态的好方式。
而在振兴层面,仿照实施过的“夜市券”而提出的“振兴券”,是否能够帮助疑问产业?
李孟融认为,艺文消费已有既定的通路如售票系统等行销方式,印券成本很高,有点难想
像真能对艺文有所帮助。
就张宝慧的观察,表演艺术票券票价较高,也许对于本来就喜欢剧场的观众可以少付钱,
不见得能因此开发新的观众。比较有可能开发新观众的,倒是在儿童艺术节等票价较低的
亲子节目。但整体艺文产业的振兴,仍需要等到大众心理上准备好了,不再需要为了疫情
担忧,才会有看戏的心情。
剧场也向来有“先百业而衰,后百业而兴”的特性,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将再度面临经
济衰退,艺文产业得花多久的时间复苏,也尚难推论。表演艺术界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变,
考验的是整体产业的体质,也许此时尚未有时间沉淀思考,但不可不记取教训的是:未来
的面对同样的突发事件,有没有能力去因应,增加“抵抗力”?
值此之时,风险管理便更加重要。例如面对每年夏天的台风季,剧场界亦曾讨论过“节目
中断险”是否能给予更多保障。全民大剧团和人力飞行剧团都曾经评估过,但最终没有投
保。除了财务上的评估之外,剧场的运作方式和思维跟保险业者的想像也有很大差异,必
须仔细对焦才能理解保险是否适用。
而政府在提供急难补助及纾困方案外,或许还可思考:比照农委会推动的农作物保险,以
政策方式鼓励艺文团体投保相关保险,若以劳保为劳方和资方分摊的概念看来,团队跟政
府各自负担部分风险,团队固定提拨保费等,提供团体未来在急难时可以申请理赔的管道

参考国际案例 激荡不同做法
同样面对剧场关闭的取消潮,以英国为例,一些具有受捐助资格的团体,面对大量需要处
理退票的订单,也请观众考虑将票款转为捐款,协助剧场度过难关。亦有团体如英格兰国
家芭蕾,则提供观众将票款转为储值券,日后再用来订购别的节目。除此之外,国外案例
亦有转为会员年费、转为线上收看节目的付费点数等做法,尽量减少因退票产生的损失。
灾变来袭,对个别团体来说,考验的是运作核心的行政能力,能否立即反应各种状态;对
个别国家来说,则足以显现各国艺术与文化政策生态、法令规定的不同做法。从香港、台
湾、新加坡到英国,各国从中央到地方纷纷提出不同的纾困和补助方案。国际性组织如国
际艺术协会与文化机构网络(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rts Councils and
Culture Agencies,IFACCA)或是欧盟的 On the Move,皆不断地协助汇整艺术家在这段
期间所需要的资讯和资源,研究者、自由工作者、工会组织等,借此得以跨越国界整合起
来,互通讯息,而拜远端通讯工具之便,已有研究组织发起线上国际研讨会,为未来检视
相关政策做准备。
集众人之力成就的艺术 集众人之力挺过难关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不得不待在家的日子里,剧场、歌剧院、
音乐家纷纷用不同的方式,提供各式各样的解忧之道。如果要问文化有什么了不起,为什
么值得用这么多预算纾困,或许重点不在产值,也不在它所带动的经济活动,而是艺术提
醒人们,天空中仍有星星存在。剧场是集众人之力成就的艺术,而集众人之力,最后也能
挺过难关。
作者: pinaa0421 (我是个迷姐)   2020-04-05 17:53:00
剧场人辛苦了!
作者: ringfan (蒋蒋)   2020-04-06 01:15:00
作者: venusliu (胡子先生)   2020-04-24 02:57:00
泪推 顶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