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 餐桌上的神话学

楼主: enkilin (风和日丽)   2019-03-09 12:15:07
节目名称: 餐桌上的神话学
时间:2019/3/2 Sat 14:30
买票的时候没有多想
看到“莎妹”就买了
快要演出时 看到一些视觉
萤光色调为底
食物和生活物件充斥整个画面
赶紧仔细看了一下导演和编剧的杂志访谈
觉得不太妙:
“一个来自亚洲岛国的导演,要用什么观点去述说一则希腊古文明的神话?”
这样的沉重句子
让我预感作品会是冗长的
充满长篇说理、脏兮兮的演员和舞台
戏一开始
六个角色拿着伞、水桶、塑胶袋、雨靴、脸盆、电热水壶
一边走入 一边依序
将容器中的水倒到下一个人手中的容器
过程中水自然有一部分溅到地上
我暗自心想 果然开始弄乱了
没想到 角色一坐定
来自印度的Sharanya Ramprakash
拿起桌上的圆盘放在头后面
充满力量地宣示“I am Athena(我是雅典娜)”
瞬间那个盘子就像雅典娜发光的头盔
让我眼睛一亮
因为我是第一次看“物品剧场”
所以对剧中 充满著这样使用道具的巧思
觉得很新奇
叉子作为三叉戟、折起的餐巾作为Odysseus(奥德赛)的船
调味罐作为觊觎Penelope(潘妮洛普 Odysseus之妻)的人
菲律宾的沙丁鱼罐头 打开就像我们的蕃茄鲭鱼罐头
由独眼巨人一口气倒出来 便充满血腥味
倒空的罐头还可以当被挖空的眼窝
导演事后说明
这一段由雅典娜作为主角述说奥德赛的故事的剧本
是根据Mary Zimmerman的剧本 去年在纽约的工作坊中
与当时的演员共同发想而成的
每一个角色的台词和动作 环环相扣
但角色之间并无对话 全是对观众的宣言
这样的对照让我觉得有趣
然而(改编过的)文本其实只占全剧的一小段
演员很快质问 亚洲人为什么要演这样的故事
有人提到“Asia”的由来
接着 结束第一篇“英雄”
后面六个篇章 进入“亚洲”话题
接下来的篇章中
还有许多道具的使用
其中以小家电来代表各国人刻板印象
应该是令人印象最深的一段
观众席笑声不断
每个篇章间 萤幕会播放一小段画面
我猜主题是 由各个演员拍一段自己喜欢的事
所以韩国人铺了床、大字型躺下
日本人游了泳
也或许主题是文化传统
所以菲律宾人参加宗教游行、印度人全身披挂准备跳传统舞
更可能是生活日常
所以两位台湾人 拍了骑机车下台北桥和走往排练室的画面
虽然各章有一个主题 也有一个主角
但其实各个角色都会针对该主题发言、分享自身经验
这样的分享
让我发现 其实有时我是用西方观点在理解亚洲
有时甚至是从其他亚洲观点在理解台湾
这样的过程就像看万花筒 目不暇给
看介绍
其实多数演员都不是单纯的演员
主要工作是舞者、视觉艺术、行为艺术等
我觉得 印度的Sharanya存在感最强 跟雅典娜一样
日本的kanako最放不开
(导演事后有说 她很不想演 被导演逼来的XD)
但这一点 跟潘妮洛普的形象又很符合
虽然导演是从自己的朋友中找人来演
演员本身的气质和呈现出来的角色却很有说服力
本部戏另一个重点是即时摄影
导演事后说明 单纯就是怕大家看不到XD
不过我觉得 因为视角安排巧妙
所以现场跟画面分别呈现不同意义 很有趣
例如潘妮洛普第一次发言
讲到其他男人意图趁虚而入时 脸侧在桌上
画面拍得就像日本谜片封面 微妙地呈现那种被物化的状态
还有 韩国人讲到不了解父亲、意图模仿父亲来了解他
现实中 演员吃那一整餐就无法讲台词了
画面便播放一个吃饭的完整过程
好像代表他的父亲
又好像要指出现实中模仿的过程的仪式性
最后 印度人讲述祖母的过程
使用塑胶手套后 埋在象征家庭的地毯下
虽然观众席看过去 是一个低头跪坐的女性
萤幕上却是一个用手套搬演的偶戏
另外
音乐除了偶尔堆叠情绪
更多是用恰到好处的频律 让长段的台词不会枯燥
有趣的是
在演员把罐头、零食 像上供那样摆在长桌上前
出现2001太空漫游那著名的开场音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虽说演员摆放的动作就像是太空船登陆
但还是觉得奇怪
接着才想到是因为电影名称就是A space oddeyssey
很喜欢这样的小彩蛋
最后 用大片的塑胶袋 像太平洋那样包容一切
一开始出现的各个容器
接着突破而出
这样的前后呼应
让我感觉 亚洲确实是可以有一个可以被想像的共同体
看完的心情很舒畅
话题其实很碎很杂 但是环环相扣
就像跟一个有趣的朋友尽兴地聊天
让人满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