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心得]无梦世代的逐梦呐喊《XY事件簿》

楼主: imceleste (Celeste)   2019-03-04 22:23:31
【转录】无梦世代的逐梦呐喊《XY事件簿》
2018年12月20日 首刊于表演艺术评论台
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32869
演出:动见体剧团
时间:2018/12/16 14:30
地点:台中国家歌剧院 中剧院
文 范纲垲(社会人士)
于1995年成立的台湾摇滚乐团“五月天”,成军至今已有廿余年,是台湾音乐的众多工作
者中,极富知名度的音乐团体。在流行音乐主流主题中对情伤与情殇的描写之中,五月天
的音乐另一面写到了廿一世纪青年们所面对的生活与生命课题。
相较于上一世代“黑手变头家”的筚路蓝缕,廿一世纪的青年们的生活相对的富裕、安
稳,虽说如此,当今的青年一代面对的却不是一个友善的社会:全球化下人力与技术移入
的便利与竞争环境的扩大,还有资源的浩劫与耗竭让生活与生存的压力更加巨大。不可否
认,廿一世纪的青年人们,怀抱着对未来的憧憬,却活在一个充满危机的时代。
风华正茂的年纪,应当是勇于追寻自己的梦想,在重重危机之中,有些人选择反叛,并与
之对抗,于是有了拒绝联考的小子在教育界新的一片天、经历成长战争的天才也开创了台
湾资讯市场的一席之地。 但是更多的人在现有的生产体系中选择了屈服,进一步被社会
体制吸纳。
从学生到出社会,最后“多少有志之士的理想就在这上班、下班之中消磨殆尽!”,忙碌
的生活让青年人无法去想更多远大的、宏观的构想,因此五月天的几首创作歌曲替青年们
提供了这种迷惘的出路,在“生命只剩生存 ,活着只会呼吸吃饭喝水的生活”的状态下,
年轻人问著“如果世界平的为何人们都要往上爬?活着不是赢家就是输家,你敢输掉
吗?”,并且质疑着自己的命运“不敢自编自导”。青年们高喊著“我好想好想飞,逃离
这个疯狂世界。那么多苦,那么多悲,那么多莫名的泪水”透过摇滚的嘶吼,向我们身处
的环境提出质问。【1】
由歌剧院驻馆剧作家王靖惇创作的《XY事件簿》,在笔者看来,有相类似的命题。
本剧在舞台呈设上,舞台主要空间放置三个大小不等的三角体,在后方架著一倾斜的长方
形面板,作为剧中投影之用。面板下有支架,可攀登上下。道具方面则利用少量实际物品
(如桌椅、酒瓶、办公用品),配合投影画面,代表各种场景。开幕以学生在校园课堂
中,在一位白袍教师的带领下,证明“若X为能力、Y为努力、T为时间,求T(X+Y)的值”,
这一类似“我的志愿”的命题。计算过程中,学生们也都纷纷说明自己将来的梦想。然而
当教师提到“这个世界,得了癌症”这一环境变量,恐影响整个计算式,在众人的惊恐之
中,进入戏剧主轴。
本剧的故事线可化为四个相互交错,而又独立叙事的故事:怀抱歌手梦的男子吴念,一个
机会他得到了上知名歌唱节目的试镜,顺利参加之后,却发现电视节目不但不注重歌唱,
吸引人的反而是许多欺瞒、虚妄的“励志故事”,吴念为求生存,却也只能跟着电视台一
同编造自己的“故事”;吴念的妹妹小真是职场女性,因为无法忍受职场内的蛮横与欺
压,希望可以自行创业,偶然机会下她认识了游戏工程师柏翔,发现柏翔开发的虚拟实境
游戏〈秘密〉,是一个很巨大的市场,便希望可以将其开发上市,却在最后向自己公司募
集资金的过程,被上司拦下开发计画,收为公司所有;柏翔开发〈秘密〉的初衷,则是在
父亲经商失败,后又因意外逝世,造成家庭不睦、破碎,面对现实悲伤的无力,只好遁逃
到游戏之中,最后迷失在现实与虚拟之间;小真的好友陈思为一名记者,无意间获得采访
一位迷恋于SM的退休商业大老的机会,在商业大老沉迷于鞭笞、綑绑等性癖好下,道出了
该公司贩售黑心食品的事实。【2】
整体而言,全剧轻松诙谐,剧情方面也应用了大量的当代社会的议题与特色,颇引起当日
观剧的青年人共鸣,现场可说是笑声掌声不断。笔者认为,对于本剧,有几个面向可以延
伸讨论。第一是剧中出现的呕吐动作,令人联想到法国作家沙特的《呕吐》,沙特提出的
是人对存在的虚无性与荒谬感感到恶心,剧中则是对当代追寻“梦想”的违心与互相欺瞒
中,令人作呕;其次是虚拟与实景的交错,在互联网与媒体对影、音、文字的纪录与创
造越来越臻于完备,讯息传递以秒为单位的今日,空间与时间的界线也日渐模糊,但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人的性质也越来越空洞化,高度感官的刺激越来越容易寻
得,后期也引来更大的空虚感。
戏剧的最后,最年轻的阿展在听着母亲交代各个亲族的关心与近况时,演员们纷纷攀附、
吊挂在他身上,象征著这样的生活压力还是不断地延续在下一代之中。草莓族、崩世代,
这些对于廿一世纪青年的标签,也标志了这样一个“无梦的世代”,或者更精确地说,是
“无法成梦的世代”。《XY事件簿》再次点出了这个问题,随着五月天的背景音乐作为主
旋律下,即便社会是如此的险恶,逼着我们必须“无梦”,我们也不能放弃“造梦”的可
能,然后尽自己最大的心力“逐梦”、“成梦”。
注释
1、引号内用句依序摘自陈映真〈上班族的一日〉;五月天〈生存以上生活以下〉、五月
天〈三个傻瓜〉、五月天〈DNA〉、五月天〈疯狂世界〉。
2、戏剧摘要引自本剧广告宣传与笔者观剧记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