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台中.暗恋桃花源30周年纪念版

楼主: posture (不要说话)   2016-12-03 20:45:40
网志好读版:http://posture925.pixnet.net/blog/post/64713151
本文有雷
以舞台剧看过的次数来说,这一部,应该是我看过最多次的,影片。
看过最多次影片版本,每次公视在转播时就会停下来看,但从没在现场看过。
在台湾重新演出时我还没开始看舞台剧,开始看舞台剧时却又都在中国巡演不在台湾了。
这是我第一部看的舞台剧,确切的说,是舞台剧影片,也是因为这部,让我喜欢上舞台剧
,对舞台剧开始向往。
然而这样的向往,一直到多年后,才真的现场看了第一部,征婚启事。
那种现场的直接魅力,让我惊为天人(形容词好像怪怪的)。
但总有个遗憾,看不到现场的暗恋桃花源。
于是在三十周年的今年,终于再在台湾演出,票一开卖我马上就订购。
那时表坊的售票系统还一度连不上,看来识货的不少,我也一直在FB上大推这部,不管有
看没看过或对舞台剧有一点兴趣或闲闲想接触一下的都不能错过。
看三十周年纪念版,有很多情怀,是为了一圆一个看剧的梦想,甚至抱着就算戏评价差我
也一定要看的心态买了比以往看剧还要贵的票价,奢侈了一点。
早鸟还不能选座位只能选票价,而且系统问题,还一度不确定有没有买到票(怎么跟买五
月天的票时类似)。
但早鸟打折后并没有贵多少,而且拿到限时挂号寄来的票时发现,座位甚至比自己选的还
要好。
一部不用管演员名单,冲著剧名就可以看的戏,早鸟还很划得来的票价,这么多的好康诱
因。
但周遭朋友终究还是没人理我。
直到预购时间折扣过后上网查,除了北部场次,其他地区的场次居然还有许多空位,总觉
得有点可惜。
因为错过这次,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看到这一部就算我影片已经看到台词都知道了,
还是会因为剧本感动的戏。
我想起剧中导演说的一段:
“导演,观众不是你,观众不能体会你的感受啊”
“那样的观众也不用来看这戏”
然后,千盼万盼,终于来到这天。
2016/11/27,台中中山堂,暗恋.桃花源,三十周年纪念版。
============================
剧名:表演工作坊.暗恋桃花源30周年纪念版
时间:2016/11/27 14:30
长度:150分(中场无休息)
地点:台中.中山堂 (https://goo.gl/maps/QofCS)
座位:1楼9排5号
领衔主演⊙【暗恋】樊光耀、朱芷莹、范瑞君、张复建、翁铨伟、张洛君(台北场次)
、林维哲、杜知晨、林妤柔、周宇柔、叶育德
     【桃花源】屈中恒、唐从圣、谢盈萱(台北、员林场次)/ 张本渝(台南、新
竹、台中场次)
如一开始说的,我并没有注意演员名单,所以谁主演我完全不知道。
另一方面,也或许是觉得影片版本的演员已经都很适合那个角色,其他人来演应该很难超
越,所以并不特别在乎。
所以当我提早到达中山堂,在星巴克点完咖啡转身跟屈哥刚好四目相对时,我才知道原来
今天他有演。
当下我的反应居然是跟屈哥点头,是在跟人家装什么熟啊!
然后他傻了一下,也跟我点头......(心里应该疑惑这是谁吧)
进场前特地买了节目手册,其他剧不一定会买,但对我而言,暗恋桃花源这一剧有着特别
的意义。
影片版本的江滨柳,是金士杰主演。
第一幕是四十年前的上海,年轻的江滨柳跟云之凡由金士杰跟萧艾诠释,总觉得他们两个
人的型就很适合那个时代的感觉,是我觉得换做其他人很难超越的地方。
三十周年版的江滨柳,是樊光耀主演,云之凡则是朱芷莹,或许是因为影片版的画面太深
刻,连台词跟肢体动作我都已经深烙,所以感觉这组合太年轻,常会有跟记忆中的影像重
叠的感觉产生。
第一幕有一段是我特别印象深刻的,在江滨柳跟云之凡说不管二十三十四十年,他们一定
会相遇的,云之凡回:“那时,我们都老了”
江:“老了(停顿),也很美啊”
这一段这个画面,在我之前看的影片,金士杰诠译得刚刚好,情感语气停顿得刚好,说完
后就有语言的余韵产生。
但樊光耀诠译得有点可惜的是,他是很快速的说完这句话,“老了也很美”,说完没有那
种情感传达的力量,感觉就只是说完一句话。
这让我想到第一幕戏中的“暗恋”剧的导演喊卡时的不满,不满江滨柳跟云之凡最后的那
一握情感不够到位,因为这一握之后,就是四十多年后再见了。
这里我反而有个想法,因为剧中毕竟是在彩排,如果第一幕的这句话第一次语气表现是如
此,然后剧中的第二次彩排时,反而改成金士杰诠译的那个版本,这其中小细微的差异,
其实或许也很不错。
但对没看过之前任何版本的观众而言,应该不会有这样的比较心理出现。
接下来舞台由“桃花源”一剧接手。影片版本的老陶,是由赵自强演出,演得比较像“武
大郎”的感觉;三十周年版本,是唐从圣演出,比起来就像是身手娇健版本的老陶,但桃
花源的第一幕一开始,有很长的一段是老陶的独角戏,事实上这对从从应该不成问题,我
以前看过他挑大梁的“疯狂电视台”,就觉得肢体超强的,而桃花源第一幕也的确有许多
肢体动作。
但或许是太快速,动作太多,来不及消化,有一瞬间会让人冒出“他在干嘛”的感受。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唐从圣体格也太精壮了,这形象跟老陶不太符合啊。
三十周年版,其实增加了不少细节,我喜欢这样的安排,在主剧情上多了一些改编跟惊喜
,例如在两个剧团换场时唐从圣对“暗恋”白发导演戏称“邓不利多校长”时,我不小心
笑了出来(笑点很奇怪)。
当年第一次看暗恋桃花源的影片版本时,对舞台剧的一切充满好奇,第一次感受到这种戏
中戏剧中剧的呈现,还有跟现场观众的互动;又例如在老陶沿溪寻找桃花源,背景会跟着
他的原地踏步动作而移动、停下,对第一次看到舞台剧的我而言,这些细节都让我惊叹不
已充满好奇。
老陶前往桃花源的那一幕也让我印象深刻,除了一个人要绕着布景跑来诠释遇到乱流及进
到桃花源后原地走路搭上背后布景营造前进的效果,不管是当年的赵自强或三十周年版的
唐从圣都让人很佩服,从从还更有活力(例如飞跃过呼拉圈摸拟钻出洞口的动作)。
三十周年的布景更进化更现代了,灯光效果也是,比较起来,影片版本(该是第三版)的诠
译比较内敛一点(但赵自强还是带出许多笑点),三十周年的版本则是更活力点,外放一点
,加上一些新的小趣味,现场的笑声也更多。
在看剧前,我原本其实是抱着“很难超越以前的版本”的心态,纯粹是抱着圆梦的心情来
看戏的,但实际在看的时候,却多了许多惊喜,而且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各有特色的版本

“暗恋.桃花源”这剧有许多桥段都让我印象很深刻:
老陶、袁老板、春花的十八响,在三十周年的唐从圣、张本渝、屈哥感觉没有影片版本的
那么一致(尽力了)。
“桃树逃出来的感觉”这个桥段在当年还让我去搜寻蒙太奇手法到底是什么手法。
还有立即在空白布景画出桃树这绘景功力当年看影片时觉得不可思议,现场版本还是让我
很佩服(所以每一场都要画一棵?)......
或许是因为是自己接触的第一部舞台剧,加上是影片,所以看了很多次,对很多细节也特
别注意,后来虽然现场看了不少剧,但反而没那么仔细了。
剧情进行到两个剧团同时在舞台上彩排,两个不相关的剧的台词居然意外的可以对话,三
十周年的现场版本其实有点乱,因为不断的交错,在看影片时焦点可以很容易知道,这种
交错的效果很明显,但现场版本这个效果反而有点打折扣,而且全挤在舞台上感觉舞台好
像小了许多(但看影片时没这个感觉)。
不过对没看过的观众而言,这一个桥段应该也是很惊奇印象深刻。
另外三十周年版也有直接把布幕全拉上让观众直接看到后台的情景。
我才发现原来后台那么大,前面的表演场地只占整个大舞台的一小部分而已。
这也是三十周年才看得到的部分。
最后,来到各自的,最终幕。
==============================
<<桃花源>>
老陶回到自己的家中,已经变成袁老板跟春花的家。
心境已经不一样,在一片混乱后,看着春花跟袁老板,还有他们的孩子,自己突然醒觉,
原来已是外人。
望着春花跟袁老板哄着他们怀中孩子的这一幕,回头再看一次这曾是自己的家,收拾行李
,长叹一声,转身离去。
“放轻松~~~~放轻松~~~~”
背景乐响起,落幕。
桃花源的终幕,当年看影片时其实没有特别感触,可是三十周年的现场,或许是人生也又
过了十多年,许多人生经历都累积了,老陶的这一转头叹气,居然让我看了那么多次影片
以来,第一次因为这幕,有一股心酸的感觉。
=====================
<<暗恋>>
登了许多天的寻人启事,四十多年后,云之凡终于来了。
四十多年没见,变了 ,也没变。
原来,四十多年来,两个人,都在台北。
江:“想不到......想不到,好大的一个上海,我们可以在一块;一个小小的台北,把我
们给难倒了”
许久没见的两人,不着边际的谈话,招呼。
然后云之凡准备起身离去。
江:“之凡......这些年,妳有没有想过我?”
云:“我写了好多的信,到上海,好多信......”
云:“后来我大哥说,不能再等了......再等,就要老了......”
(暗恋背景乐响起)
最后,哭泣声中,离别的一握,呼应第一幕被导演骂的一握,此时此刻,情绪全到位
.....
(桃花源主题乐响起)
(暗恋.桃花源,落幕)
“老了,也很美”
没想到,真的老了,才又相遇。
故事很美,剧情很美,情感很美,可是却很心酸。
三十周年的“暗恋”终幕,准备离去的“桃花源”演员,经过时席地而坐在舞台四周。
跟着观众,大家一起看着这一部经典的终幕。
台上的情感,都感染给全部人了。
不管是演戏的,看戏的,演员,或观众。
暗恋.桃花源。
===========================
我真的很推崇这部舞台剧。
我也很喜欢这一部的音乐。
不管看了多少次,我还是会很感动。
虽然电影版是的确有点奇怪我不喜欢,但剧本好,演员诠释得好,难怪会被视为华人舞台
剧的经典。
老陶跟江滨柳我觉得是最难演的两个角色,一个是常常自己一个人唱独角戏,另一个则是
情感的收放传达要很到位。
唐从圣跟樊光耀都诠释得很好,终幕时的感动,眼泪自己流了下来,虽然交杂许多其他情
怀(如愿所偿之类的),但又有我当初第一次看完宝岛一村的感受一样,情绪得以抒发,好
像长长的呼了一口气,许多什么的被释放了。
三十周年版本的演员,还有两个亮点让我目不转睛的,就是饰演护士及助理导演的周宇柔
及杜知晨,两位演员都很漂亮,有她们两个在台上,画面十分赏心悦目,让我一直记得看
完戏要去查这两位演员并去FB按赞(咦?)。
不管是影片版本的演员,还是三十周年版本的演员们,保留原来的风格,加上一点不同的
诠释,三十周年的暗恋桃花源,不管是新戏迷老戏迷,我想都获得了很大的满足。
==========================
每个学舞台剧的人都要朝圣的一部,不看舞台剧的人也会想看的一部。
喜欢舞台剧的人更不能错过的一部。
那个年轻的时候的自己,对于人与人的际遇,还没有那么深刻。
当时或许因为这剧,而让自己更珍惜与人的关系。
现实人生里,有不少人,已经从我们生命中消失。
“收信快乐”里面,女主角最后失在异乡,男主角来不及见上一面。
“暗恋桃花源”里,原本只是短暂分开的一握,再见面,已经是四十多年。
故事或许只是故事,但其实也是许多真实人生的映照。
明年在台湾还会巡演,别再错过。
*******************
陌生女子:“刘子骥,我要找刘子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
.桃花源记)
陌生女子找不到刘子骥;刘子骥,也没找到桃花源。
暗恋.桃花源。
***************
作者: crescentalle (我想看大陆剧>"<)   2016-12-03 21:42:00
唐从圣一开始的独角戏我觉得太多太过,有种硬是要让他狂秀逼观众笑的感觉,我看到后来就累了orz
楼主: posture (不要说话)   2016-12-03 22:08:00
就像我写的有“他在干嘛”的感觉..不过我还是很喜欢这部
作者: Yelnats28 (live)   2016-12-18 00:36:00
这版本的暗恋有时候让我出戏 而桃花源结局比以前更让人怅然所失 可能如你所说观众也经过岁月的洗礼了
继续阅读
[口碑] 你变成了一棵树。动见体《暴雨将至》回响imceleste[新闻]长照压力锅 恰似暴雨将至 imceleste[情报] 肢体开发课程 免费试跳Shaur2002[情报] 即兴明星梦 --- 即兴舞台体验工作坊SAimprov[口碑]风吹树倒,而暴雨究竟会不会来?-暴雨将至imceleste[赠送] 两厅院之友风格卡资格 [额满]ironmonkey[征人] [email protecte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