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创作社《四情旅店》

楼主: ursaminors (ursaminor)   2016-09-15 00:25:25
blog版本
http://littleursaminors.blogspot.tw/2016/09/blog-post_14.html
《四情旅店》:想像之外,旅店之外
一个命题,四出戏,本质上是一场巨大的实验。
我身为一名来自台湾的观众,对我而言的实验性在于看戏同时,
除了看作品本身如何与命题对话(包括杨景翔导演于演后座谈所说,
舞台设计作为第五个导演般的存在),亦是检验自身对于中国以及香港现代戏剧的想像。
虽然导演们说著现今这个时代,地域之别已无足轻重,
但正因为这是一出由四段故事拼起的戏,同场竞技的结果反而让各导演创作背景的差异,
在各自的作品里显现出来;
表面上那与各自故事所使用语言有关,首先光听觉层次上的落差便大到无可能忽视
(粤语真的好适合表演),内里却是创作者身处不同文化氛围所发展出的质感
(一如演后座谈所提关于禁忌与自由),当中台湾、中国、香港各自对剧场的想像与美学
观点,甚至隐隐碰触到某种政治性。
过去几年的两岸小剧场艺术节,我在台北也稍稍看过或听闻过当代中国话剧的样貌,
那与台湾观众所熟悉的剧场风景相当疏异,是说著同一种语言却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
对我而言那种差别在没有理论基础上只能简单化约成“话剧”一词与台湾“小剧场”的差
异。此种台湾当代剧场的样貌与中国的差别若探究其原因,
个人感觉从台湾的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以降西方思潮引入,或许是可能的答案之一;
加上台湾八零年代后的小剧场运动,剧场工作者朝向挖掘艺术性以及物质性的语汇探索,
“话剧”语言渐渐不再是台湾的实验戏剧主流。
而将四位导演作品并置且试图融合的尝试,从剧场文本看来并不成功;
若从制作面来看,此种跨国合作则无疑是大胆的实验,
而正是这样的尝试使得戏剧当中的斧凿痕迹显得可贵,
整出戏的各行其是隐隐呼应旅店空间的特质。
中国导演王子川的〈废土旅店〉本来应是〈色情旅店〉但因为审查因素缘故致使导演放弃
原本设定,我认为这样的创作转折就是地域之别无法视而不见的原因,
同时这片段也是四出里唯一与舞台贴合的作品。
直接地以旅店为名,完全致力于在剧场里经营幻觉与说故事的技艺,
一则属于未来的科幻小说(科幻文类在中国并不那么小众)。
相形之下无论是杨景翔〈蜜月〉以及陈恒辉〈三生三世〉虽然也讲故事,
但两位创作者更像是藉著剧场空间发展自己的题目与叙事。
当中有趣之处是〈蜜月〉与〈三生三世〉在场上的表演是完整不间断的,
但〈蜜月〉里时间空间地点并无意义,故事只存在男人记忆回溯的独白与女人的画外音里
;而〈三生三世〉剧中剧的结构以及拼贴的实验特质,
加上与整个舞台刻意保持距离使得“旅店”被还原成初始的剧场空间。
结果反倒是〈废土旅店〉在不断的换幕间选择了传统的叙事结构。
至于李铭辰的〈客房服务〉作为连结各个作品的存在,提供观众剧场里的真实时间,
是创作者一贯的母题(至少自台北艺穗节的《摆烂》开始,不断地模糊剧场与行为艺术间
的界线)。
对我这样已经习惯台湾当代小剧场风格的观众,
最想知道的是北京观众如何看待这样的创作,
当进行最后一段类似吉他社成果发表会的表演时,坐我前方的观众渐渐离场,
在如此刻意反戏剧的场面下,他们心中是抱持着怎样的想法离开呢。
在此出戏的序曲,四出作品集合成一幅幅流动的舞台画面,就像旅店大厅里人来来往往;
而戏的最后收束在演员本身。看戏整整三小时中,戏剧节奏的不一致、
幻觉的建立与打破不断循环、各导演对剧场的思考与针对命题的创作,
从结果看来是会启发观众的(检验著自己对剧场的想像,对国外的想像),
是一场令人激动的看戏经验。
此戏最终已然超越了旅店的命题,就算在文本融合上失败了;
旅店之外,却是场有意义的“失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