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8.16 19:30
地点:台湾台北 国家戏剧院
名称:宝冢歌剧团 花组 凡尔赛玫瑰 +宝冢幻想曲
位置:1-10-3、1-10-5
好读图文版:http://wingtroupe.pixnet.net/blog/post/202542523
8月10日时,曾经坐在三楼的位置观赏此次
《宝冢歌剧团 花组 台湾公演》
到了千秋乐,也就是8月16日晚上七点半的场次,
换到了一楼观戏,回到家思考了一整晚,
有了一些心得感想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 演员身上的光
丹麦戏剧大师尤金诺芭芭(Eugenio Barba)
认为舞台上的演员之所以俱有‘存在感’,
或是我们俗称的身上有光、有强大气场,
即使不说话也能够吸引众人的目光,
这种能力是透过长期训练所产生的无意识技巧,
在西方,严格且系统化的身体训练是芭蕾,
而在东方,则以师徒制发展表演技巧,
不论是印度舞、巴里岛舞剧、日本能聚、
中国京剧,皆有严谨的身体训练体系,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我们在观看非写实剧场表演时,
这些表演者身上散发的能量,
总是能让观者进入一个超脱写实的空间。
日本曾在近代进入一段盲目西化的新剧时期,
模仿西洋人坐姿、站姿、点菸,
这些不曾出现在传统日人生活行动的表演,
曾有西方戏剧评论者认为日本人不可能上演西方文本
因为日本人手短脚短无法呈现真正的西方人!
(当然,这个观点带着无药可救的种族歧视),
我们怎么来看这次日本宝冢剧团的凡尔赛玫瑰?
二 必须是宝冢风格
导演必须在西方题材上选择一个日本式,
或更明确地说,一个宝冢式的表演风格,让作品得以成立,
那么什么是宝冢式表演风格?
除了全女子扮演,故身形与声线有男役与娘役的区别,
宝冢式风格更是一种混合西方(芭蕾)
与日本传统戏剧(能、歌舞伎)的表演形式,
能剧的表演美学是一个‘见得’到另一个‘见得’的连续过程,
(‘见得’:指舞台一个情绪高潮时,演员突然定睛不动
摆出特殊的肢体造型以及眼神,展现高度凝聚力以及张力的瞬间,
观众往往会在这一瞬间给予喝彩),
在《凡》剧里,常常看到演员分离时,
前弓后见往前追逐爱人,但却被另一个角色拦腰阻挡的画面,
两方拉扯的物理能量在视觉上制造极大的冲突感,
相较于纯粹传统的能剧,演绎宝冢剧最困难的地方是,
演员必须平衡歌舞伎身体以及芭蕾肢体,
摊开宝冢音楽学校的课表,可以发现现今的课程安排中,
传统日本舞的训练比起过去大幅减少,
演员身体过度西化以至于呈现不出能剧里面腰力以及脚步移动的劲力,
演好这出名作的演员必须同时拥有能剧身体壮丽演绎诸如生死诀别场景、
还要有足够的芭蕾技巧演绎开场群舞、
攻陷巴士底狱(里面不断出现芭蕾常见的attitude),
能剧名家世阿弥说过,能剧的表演动作与唱词必须一致,
有点类似中国昆曲‘无声不歌、无动不舞’
歌词中提到‘看’便要有‘看’的动作,‘拉’‘指’石,
也要有相对应的肢体,唱词语动作本为不同物,
将之天衣无缝的相互合一,才是至高无上的能之妙,
端看《凡》乱世儿女壮烈激情的台词,
若没有与之搭配的舞台肢体表演,便显空洞.
我曾经询问过宝冢一名演员:
“为何演凡尔赛玫瑰时,
演员说话要用一种很不真实的声线?”
她说,这是这出戏特有的风格,同样演十八世纪宫廷剧,
可能别出戏不需要以类似歌舞伎高亢音调说话,
但排练这出戏时若不小心唸的太自然,是会被导演骂的。
我们可以理解为何《凡》的开场总是要花上近十五分钟的琢磨,
以极为奢华的歌舞渲染,
一开场著粉红色与粉蓝色的演员一字排开唱着
‘请您观赏、请您观赏,凡尔赛的玫瑰’,
第一秒便建立了少女漫画的风格,就算是悲剧,
也有少女漫画的浪漫风格、
铁达尼号的史诗风格或是世间情的电视剧风格,
《凡》剧的悲伤是属于少女式的纤细敏感,
舞台上一块块平面的景片制造出漫画景框的空间,
可惜的是受限于剧场设备,
这出戏在宝冢剧场上演时的绚丽三层旋转舞台无法在国家剧院重现,
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三 独步世界的三层旋转舞台
旋转舞台在日本剧场史发展已久,
而宝冢剧场拥有全世界唯一的三层旋转舞台,
可独立升降、调整转速,
当时小林一三以‘明日的剧场’作为噱头,
召告示人宝冢剧团的前卫创新,
旋转舞台在当时蔚为风行,
但知名舞台设计师妹尾河童(著有《窥探舞台》《窥探厕所》)
曾与菊田一夫合作一出舞台剧,
他想挑战舞台上出现一艘跟旋转舞台一样大的船,最后爆破,
结论是,这些看似酷炫的舞台装置其实不适合所有舞台剧,
能用一般舞台技术达成,硬要用旋转舞台,只会显得侷促不安,
而观众也会对不断旋转的技术失去兴趣,
故,妹尾认为,剧场需要的不是制式旋转舞台,
而是可以供组装的移动式旋转舞台。
但,宝冢歌剧团就是需要这样的舞台装置,
就宛如歌舞伎舞台透过花道、
升降等特殊空间创造非现实表演空间,
宝冢歌剧团也需要利用看似大而无用的旋转舞台,
制造梦幻华丽不可思议的想像国度,
妹尾河童当年看的是雪组三本物,
第三幕《这就是陀螺舞台》令他留下深刻印象,
而《凡》的开场也像一段鲜明畅快的前奏,
将观众拉进这个虚构的历史爱情浪漫诗篇。
四 改编的开场
这次台湾公演的版本序曲开场中间夹杂了一段菲尔逊的独白,
交代与玛丽皇后、奥斯卡初次见面的场景,
原意应是强化三角关系,我觉得反而破坏了原本的一气呵成,
奥斯卡突兀的那一巴掌,也打醒了观众想像的距离,
玛丽皇后经典的独唱不见了,菲尔逊与玛丽没有一起合唱‘因为有爱’,
而是以歌姬在后伴唱,娘役群舞在前舞动,
一路真辉曾在与花总まり的对谈中提到,
宝冢绮丽的世界是需要靠控比一起创造出来的,
短短一分钟的双人开场舞不足以渲染两人的恋爱,实为一憾事,
另一个突兀的点是芹香斗亚一人出场的歌唱,
不明确是以哪一个角色的身份演唱,
若可以强化安德烈与奥斯卡之间的情感,
之后两人的诀别或许可以多那么点铺成。
五 画龙点睛的物件
终场前的两场戏利用物件,巧妙地聚焦情感,
(一)成日沈迷‘开锁’的路易十六,
终于与妻子打开心结,直白恳谈。
(二)孩子间天真无邪地唱出歌词极为悲伤的‘儿歌’
母亲悠悠谈到被夺走的‘洋娃娃’(暗喻被夺走的童贞)
(三)一碗‘热汤’为不见天日、
寒冷阴郁的监狱温柔地注入温度。
‘开锁’‘儿歌’‘洋娃娃’‘热汤’
这些元素原本都是幸福的象征,
但放在剧中之时,令观者不胜唏嘘,
物件在舞台上呈现的情感张力往往是强大地惊人。
六 凡尔赛的迷人氛围~浓郁不散
将庞大的作品浓缩从来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尤其是如此脍炙人口的经典漫画,怎么演绎角色,
每个演员都有每个演员的风格,
每个读过原作的观众也会对角色有个人既定印象,
凰稀说过他认为的奥斯卡不可能同时符合观众还有导演理想中的奥斯卡,
他只能做到不愧对自己内心。到底要怎么掌握角色?
最近读到一个观点是,演员无法真正变成那个角色,
做的只是呈现戏剧中的氛围跟情境,
我们姑且不从版本比较去分出《凡》众多诠释者的优胜劣败,
毕竟每个人都有其审美标准,
如果单纯一欣赏一出舞台剧作,
《凡》的确成功创造出独特的舞台氛围。
关于秀
哎,这次感谢老师的帮忙,得到一楼中间的座位,
原本想好好写一篇针对秀的评论
但请原谅我,是也实在太炙热,
以至于我丧失理智……嗯,我爱柚香光。
为了避免被鞭打,还是认真分享一下,
我问过秀导稻叶太地,是不是特别喜欢文化混搭?
上一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秀是柚希礼音累死人不偿命的卡波耶拉,
只见稻叶眯起眼睛说,嗯,混搭本来就是宝冢的特色,
宝冢也因为不同文化的混搭,舞台变得更丰富。
让我好期待春假去看月组的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