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敢说剧评,仅为浅见。
约莫四年前,台南人剧团推出了“Q&A首部曲”,当时的我无缘亲眼观戏,而是在两年前
透过DVD一窥所谓“影集式剧场”的样貌。如同K24的戏剧张力,首部曲所带给我听觉、视
觉上的冲击,令人激赏,但在轻松诙谐的表演背后似有些许阴暗沉重。以蔡柏璋导演一贯
的方式,将同性爱恋的议题再次赤裸呈现舞台。
二部曲延续了记忆追寻的故事,以三段式的交错型态开展一幕幕的悲喜人生。戏中主角们
各自拥有自我主线,看似无所交集却又紧密相连。
傅严歆远赴伦敦及对于腹中子去留抉择、刘忆锲而不舍飞往柏林寻回破碎的片段记忆、严
和及萧伶一段因大时代动荡而留下遗憾的真情。这些主轴串在剧情里,似有些片段零散,
却也拼凑起帷幕下的具体轮廓。
想来探讨剧中几个主要的分线。
(一)傅严歆和刘忆的个人存在:
在二部曲中,傅严歆和刘忆再无如同首部曲时的交会,从孩子的产生及刘忆记忆的自我
破茧、到两人间爱恋无声无息的逝去,这些都型塑彼此分道扬镳的交叉路口,并踏上各自
的追寻之路。二部曲始自二人分开后的追寻,终于追寻之后所觅得的不同结果,但仍未完
待续。
(二)傅严歆的追寻:伦敦的亲人
傅严歆因刘忆为追寻记忆的背弃,而怀着身孕孤身前往伦敦寻找未曾谋面的爷爷严和,企
图能一圆奶奶未竟之憾。而在伦敦巧遇的旧友严馥娴却和自己有着密切又疏离的血缘之亲
:她两竟分别是严和的孙女和女儿。严馥娴的抗拒除了潜意识中埋藏着对父亲隐瞒一切的
怨怼,或有更多的无可奈何,对着已患有阿兹罕默症的父亲,这些亲情中的背叛与失去也
成为彼此无法言说的伤痛,甚至不愿面对真相。严馥娴的形象在二部曲中显得更为立体,
在强势的演示中不难看出表面下隐匿的坚毅。
(三)刘忆的追寻:渴求爱的同志意象与性爱的露骨解放
刘忆,在首部曲中渐进了解自己的性格实际上并非车祸后的样貌;在二部曲中远赴德国柏
林,凭著一段熟悉旋律和仅有线索,徘徊于曾经暗恋的盟友家门口、听着曾与自己发生关
系的中年同志父亲述说,那些在自己脑海中已是一团混沌的爆炸性过去,再经历厘清自己
的真实性向,无法与深爱的伴侣结合,进而直视曾经身为性成瘾者的事实。
在刘忆的部分,较之首部曲,蔡导用了更多更多鲜明的同志、性爱与裸露意象,来呈现刘
忆失忆前的人生。煽情锋利的台词和各种视觉、听觉冲击,使观众不难单刀直入地直视这
赤裸裸的世界。也许是要以对比的型态充分展现刘忆失忆前后的剧烈改变,但是如此不羁
的性解放手法,似乎稍有些过,不啻让人产生误解,也失去原意。
蔡导也许算是台湾少见常将同志议题放入剧场的导演之一,从早期一点的木兰少女、
RE/TURN、浪迹天涯以至Q&A系列,同志意象些许隐晦些许彰显,但都十分细腻深刻的传达
导演所希望观众了解的这一部分世界。
(四)Stafan、Meggie与刘忆间的三角情爱:性向的窒碍
刘忆在失忆前的美好片段,是跟着暗恋着的Stafan在柏林同居一处并合组双人乐团,伴随
著吉他与歌声的单恋既温暖且心酸。Stafan喜欢热情奔放的经纪人Meggie,但Meggie却爱
上了刘忆。心之所向并非她他,而是他她。
典型的异性恋、同性恋间的三角纠葛,是有些老梗,但放在戏剧中依然还是张力十足的。
爱里的无奈有太多种,剧中一幕gay bar里Meggie示爱遭刘忆拒绝后,反身拥吻了还不及
反应的Stafan,gay bar后方屏幕中还停留在男子交媾的放映画面,刘忆眼中净是空洞的
绝望。无奈的并不是爱情本身,而是无法停止去爱不爱你的人。但终究到最后,这段三角
习题一样是悲剧收尾,当失去记忆的主角天真的找到Stafan和他们的旧居,以为可以解开
一切困惑,但此处却已人去楼空,只剩与Stafan结束感情的Meggie,颓然的收去一身尘埃
,避刘忆而不见。
(五)大时代下严和与萧伶的爱情与遗憾:
这是整出戏中最令我动容的部分,若少了这画龙点睛的支线,想此作品未必能如此出色。
在严和与萧伶的故事中,导演用了三幕戏的重点式呈现,细腻刻划大时代下的爱恨无奈。
以伦敦地铁上罹患失忆症老翁(严和)手中一台录载着豫剧王魁负桂英段子的旧式录音机
,铺陈出这三幕戏中的悲欢离合。
第一幕戏在1966年的开封湖畔,描绘富少爷严和与唱戏女子萧伶的热恋情愫;第二幕戏,
在戏班子里揭发了两人对于未来的徬徨未知与冲突,导致决绝的别离;第三幕戏,分隔的
几十年后,已失忆的老人严和和年轻时期的萧伶跨时空相会,道尽一切恨与叹,留下观众
席上一片怅然。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饰演萧伶的女角当真披上了戏袍,以豫剧唱腔表演了这段“王魁负桂
英”,唱来铿锵有力、震荡人心,对比舞台下方严和的焦急和脆弱无奈,更显得情绪到位
、丝丝入扣。
(六)剧末的记忆交会:
整出戏其实是结束的有些唐突,最后一幕,刘忆在伦敦的地铁上忆起,多年前他曾因缘际
会下答应帮助严和修复摔坏了的录音机。而当王魁负桂英的调子从收音机中再度响起,也
带出了严萧两人在地铁上的跨时空相会。
忆起一切的严和请求萧伶的原谅。
“原谅了你又如何?原谅了你,你的回忆就会比较不痛吗?”
严和和刘忆的记忆复苏,年轻的萧伶背影步出门口,同时谢幕。
这样的收尾着实是令人有些措手不及的,就像还在弹奏的琴弦嘎然止歇,有那么点不痛快
,似乎收得太忙太仓促,还没来的及感受三方的惆怅,也有点不完整,感觉只收了一个支
线。最后虽然也草草交代刘忆传了讯息联络傅严歆并道歉,但确实是失去结尾该有的力道
。
再来想谈谈二部曲中舞台、时空设定及其他细节的部分。
其实每一次的台南人剧场舞台设计,都令人十分激赏,其中尤以K24中的旋转式舞台使人
眼睛一亮。
这回二部曲中的舞台设计也不遑多让。虽是简单的二层楼式舞台,但二楼部分是以一格一
格的货柜式型态呈现,每一格可以是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故事,在戏中同时
呈现多场不同地点及心境的戏时,是非常有感觉的。就算只是简单的一块长条形空间,靠
著视觉上的黑框隔间,却可以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效果。
我特别喜爱这出戏里多个车厢式的舞台结构,可以是伦敦地铁,可以是台北捷运,不管是
营造车体行进中窗外的跑灯式效果,抑或是具有巧思的车厢把手设计。舞台中一楼通往二
楼的阶梯也就顺理成章成为车站里的扶手梯。一个好的舞台营造真正能让人身历其境,值
得肯定。
另外我觉得这出戏特别用心的地方,还包括了多个跳跃式时点,故事发生地点横跨了台湾
、中国、香港、伦敦和柏林,试图营造出宏大的视觉观点。不同场景的变换和多国语言(
粤语、英语、德语、中国式国语)的使用,也在在使此剧加分。多媒体萤幕和舞台剧配合
的呈现方式比较新鲜少见,同时也能转换视觉焦点,从演员本身移转到萤幕上放映的主轴
,是另一种吸睛模式。
音乐的部分也就不多提了,蔡导的歌唱实力真的棒,是会让人沉醉其中的水准。虽然仅一
首和Stafan的合唱的确是太少,可惜了。本想能多听几首的。
“我们总是忘记想忆起的事,却记得想遗忘的记忆。”
严和和刘忆为二部曲里所谈“记忆”的中心。
我们想记起的太多,能记得的却太少,活在分分秒秒都在变化的世代,美好的回忆总是稍
纵即逝,直至年华老去时刻,应该所剩无几了吧。
那也许Q&A首部曲及二部曲能带领我们,或多或少回想起、追寻到好些美好的人生时刻。
如果还会有三部曲(应该会有吧…),我还是选择进剧场支持,只希望别让我等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