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17000994-260301
记者赖廷恒/专访
“《三个诸葛亮》剧本连一个字都还没落笔,大陆版权就已经卖出去了!”成立刚满周年
的“故事工厂”艺术总监黄致凯,日前用此来形容“大陆缺故事缺得凶”;不仅《三个诸
葛亮》明年将出现“大陆版”,目前黄致凯几乎每个月也都会接到来自大陆影剧界隔海“
邀剧本”的电话。
黄致凯感慨地说,近10多年来,台湾编剧人才纷纷西进大陆,一开始“赚人民币”无疑为
最大诱因。但近几年对台湾编剧来说,大陆影剧界需求呈现“井喷”;对埋首数月、甚至
创作整年的编剧而言,心血结晶能交由大陆或两岸更佳的团队制作,乃至演员卡司、行销
宣传等,均提供创作者更多、更大的挥洒舞台,也让“西进”成为台湾编剧趋之若鹜的“
新大陆”。
讲故事功力 陆方买单
“如果只能选择一个身分,我会选择编剧。”黄致凯的名片上除“艺术总监”外,并坚持
放上“编、导”二字,甚至意犹未尽地添加“工头”的职称。他笑称,“故事工厂”的“
作品即商品”,一切只为“制造感动、制造惊喜、制造有生命的故事”。
黄致凯不讳言,身为已故屏风表演班艺术总监李国修的弟子,师承李国修“讲故事”的功
力长达11年;让他与北京哲腾文化洽谈时,一提到《三个诸葛亮》的“故事”为屏风《三
人行不行》的“变种”,“对方就买单了!”除届时北京、上海等地推出,大陆演员卡司
、台湾编导黄致凯的“大陆版”外,河南也在洽谈台湾“原版”登陆中。
语气、用词 入境随俗
心怀“大陆、台湾通吃”的企图心,创作《三个诸葛亮》的过程中,黄致凯“有意识地”
以“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为题材,以3个“说书人”舞台上狭路相逢,施展法庭审判、新
闻播报、光影秀、默剧及双簧等,让两岸家喻户晓的嫦娥后羿、牛郎织女、梁山伯祝英台
、白娘子许仙,一一先后被解构、新诠。
《三个诸葛亮》为“故事工厂”第二部作品,去年10至12月完成首轮全台巡演后,4月30
日至5月24日将于台北水源剧场,与创团作《白日梦骑士》共同连演4周。未来推出“接地
气”的大陆版《三个诸葛亮》时,大体上结构不变,除语气、用词等入境随俗外,剧中安
排的“本土剧”桥段,也改由大陆“宫廷剧”如《武媚娘》来上场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