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高龄长辈在住院期间已经接受某不必麻醉的手术及医师说要不要做其他部位的全身麻
醉手术。
有的医师愿意多讲也不认为他的同行靠着脑补幻想多讲几句就构成啥法律责任。
若是病患从来不是要求医师“担保、保证”的话...
这是病患的幸运。我及朋友也真的遇过这样的医师,帮忙让家属在整体上做出参考。
比如其长辈已经接受手术的那次。我较熟的某医院社工师也赞同这本来就很正当。
然后为了其他科的处理范围,换了病房,当然也遇到“其他”医师了。
是关于8~90岁高龄者全身麻醉的照会评估。涉及麻醉科医师。
有些医师则采另一种心态。当然,后者的心态也不会改了,没必要浪费时间说服他改变心
态、他爽就好、社会上各种人都有;跟他唸什么科系就一定做事正确无关。....
如果是在医学meeting他讲这种喇叭话,早就被教授电到飞起来。
“体质因人而异”“统计数据是别人家的事、当事人遇到就是机率1、没遇到就是机率0
所以你不要问我”、“我不是上帝我不知道”
言归正传,如果遇到后者的情况,对于一些手术麻醉风险的评估,遇到遮掩过了头(有无
过头这一点先不需争论,不然干脆争论新闻中某些医师被打是不是真的该打好了一样变成
喷口水罢了。如今要解决问题才重要)的医师的话,那么“假设”在此事实情况“若是成
立”下,病患该怎么另循管道咨询呢?
比如说,换一家医院去住院诸如此类?但麻醉这种情况好像无法事先咨询?
完全碰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