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麻身障者简伊宬 要作打不倒的巨人
2011/6/10 上午 10:30:00 记者吴佳玲/台北市报导
“我的名字叫简伊宬,有一位双胞胎姐姐,妈妈生我的时候,因为难产
而造成脑部缺氧,使我从出生就是一名脑性麻痺患者,从小住在保温箱,
后来因为要作肢体复健没有上幼稚园,6岁时才会讲话,却口齿不清,
因此做了很长时间的语言治疗,才能讲的像现在这样清楚…”
这是现年29岁简伊宬的自我介绍。
同卵双生,从同一个娘胎出生,和姊姊有着近似的外表,却因为生产时间的
差别,拥有截然不同的人生!相较于姐姐的健康,伊宬的成长与求学之路异常艰辛。
遍求名医 偏方符水样样来
因为出生缺氧造成的脑性麻痺,爷爷奶奶无法完全接受伊宬,
担心她会拖累父母。所以除了爸妈以外,从小最亲的就是外婆与舅妈,
伊宬说:“平日爸妈要上班,都是外婆与舅妈陪伴我到医院做复健。”
为了避免手脚弯曲萎缩的状况恶化,伊宬从小就需要“绑着”手脚睡觉,
平时也需要透过很多器材进行不断的复健练习。为了让身体状况好转,
喝庙里的符水,遍尝不同的中药偏方,各种能试的、能吃的,从未错过,
“就是死马当活马医”她说。
为了拥有可以行走的双脚,伊宬也曾跟随父母到大陆进行针灸医治,
当时双脚奇蹟似的可以站起来,但疗效两个月之后一切又恢复如常。
这样的结果或许让人感到灰心,但伊宬的父母鼓励她:“脚只是走路的功能,
但双手万能。”因此,开始训练伊宬使用双手。
备受歧视的童年 艰辛的求学之路
为了把握黄金治疗期,从小伊宬就跟着父母、外婆与舅妈,东奔西跑
进行各种复健治疗,一直到9岁才开始上小学。
那个年代,对于特殊教育所知甚少,伊宬也在父母的坚持下,进入小学
普通班级上课,然而求学过程却备受歧视与欺负,很多老师都认为她是
智能不足的孩子;上了国中,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变本加厉。
“班级导师无法接受我,因为害怕我把全班的成绩拉下来,于是我就像颗
‘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连转三次班,最后学校就把我丢给一位代课老师。
所以,当我被欺负,同学在我的课桌椅上写辱骂的言语、用篮球打我的头、
书包被画粉笔、轮椅的轮子也被刺破…等,师长都视而不见。”尽管事过境迁,
但回忆过往的伊宬,仍难掩内心情绪,毕竟这是成长过程中很难抹去的灰暗记忆。
这也是让原本喜爱上学、交朋友的伊宬,因为这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变得
不喜欢去学校。“可是书还是要继续念,因为如果希望未来要如一般人一样
过生活,就得勇敢面对。”这是父母一直灌输她的观念。
直到伊宬考上台北市立士林高级商业职业学校,一切终于有了改变,校园里
的师长们总是充满爱心、耐心,给与她不断的鼓励及照顾,校长总会说:
“‘伊宬’,学校很高兴有妳这位学生…”这种有教无类的精神,
至今仍深深感动的她。
考验接二连三 困难使人坚强
除了求学之路重重考验外,追求真爱的过程对伊宬来说,也是充满坎坷。
求学时曾暗恋某位男同学,提请勇气表白的结果,却是遭受“拒绝”,
后来两段“两情相悦”的恋爱,也总在男方父母的反对与阻止下,无疾而终。
为此,伊宬曾难过的躲在房里哭泣,三天不出房门,还不断自问:
“是我真的不够好,还是做的不够多…”
即使面对这么多困难,都没有打倒她,“我还是要感谢之前曾经欺负过我的人,
让我成长许多,更让我有坚定的意志力克服所有困难。”伊宬乐观而自信的说。
2003~2007年间,因父亲工作关系,伊宬陪父母前往大陆,并在上海、苏州、
昆山等地演讲,分享自身的故事与经历,鼓励许多失丧者的生命,
也在当地吸引许多媒体报导。
然而,最让伊宬难以接受的是至爱的外婆过世,她为此躲在家里不出门。
姊姊的基督徒男朋友见她闷闷不乐,便带她进了教会。
“神透过经文告诉我,外婆回了天家。”伊宬得知外婆最终的去处后,
不再感到难过,并于2008年12月圣诞主日时,和姊姊一同受洗。
现在的伊宬,积极乐观面对生命,“上帝让我变得更勇敢。”她说,
还主动报名担任伊甸基金会的志工,并在网络报名表的最后写下
“我很乐意做志工,因为付出很幸福。”她想用自己的生命故事,
鼓励更多灰心丧志的人,成为他们突破自我困境的力量。
资讯来源:今日报
http://www.cdn.org.tw/News.aspx?cate=13&key=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