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Q8i (Q8i)
2019-08-30 23:51:13在昨天2019年8月29日深夜11点01分,在IOTA的官方交流平台Discord的TangleMath频道,
IOTA的开发人员Hans Moog透露了,基金会开发团队正在讨论一种垃圾交易抵御的新的思
路,看了他写的思路以后,频道顿时炸了锅,因为这个机制一旦被采用,抛开垃圾交易抵
御本身的目的来看,极有可能对IOTA的币价支撑造成重大的正面影响。因此,笔者第一时
间将对此思路进行独立剖析,如有偏颇,欢迎指正。
https://imgur.com/uFnErUe
1. Hans Moog是谁?
Hans Moog在网络上留下的个人信息非常少,在twitter和LinkIn上能搜索到的信息也非常
有限,根据IOTA官方发布的他加入IOTA基金的正式公告,他是技术狂热者、黑客和企业家
,21岁就开始创业,并参与过众多国际级的项目,有24年的软件开发经验,比特币初期投
资者,很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在CfB不再专注为IOTA贡献代码之后,Hans Moog开始主导了IOTA最重要的Coordicide项目
,其为人谦和,不仅对技术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编程能力也非常高,是目前IOTA最耀眼
的技术明星,也是IOTA对外的主要技术交流人。
2. 他这大段到底在说些什么?
简而言之,他和团队们正在考虑扩大Cooridide中的Mana机制应用场景,来防御Spam攻击
,彻底取代原来的动态Pow调整机制。是否拥有Mana和它的数量将决定了节点发送交易的
优先级。
3. 为什么打算这么做?
笔者技术背景有限,尽可能将与对话相关的背景做下说明:
IOTA目前最重要的开发项目Coordicide是为了移除前期为了在网络初期保障网络安全所设
定的协调器机制(比特币在发展初期也有类似的设置),而协调器机制一直是竞争者一直
攻击IOTA的去中心化的一个靶子。同时该项目也是为了彻底实现IOTA的tangle网络支持百
万级以上TPS的真正业务场景的扩容性,这个具体就不介绍了,一句话,目标高远,难度
也很大。但IOTA目前也基本上敲定了解决方案,并通过goshimmer项目已经快完成原型了
。
在这个方案里面,IOTA在白皮书当中提到了一个抵御恶意垃圾交易(Spam)的机制(因为
IOTA支持0值交易,所以它面临的恶意垃圾交易的风险要更高),就是通过动态改变本地
POW(工作量证明)的难度,来控制拥有高算力(或者租用外部高算力)的节点的交易发送
频率,防止网络拥堵和保障网络整体安全。
这个想法其实是一种很普遍的做法,但在昨天的讨论中,Hans表示这种方式在网络发展到
一定程度以后,特别是引入Mana机制以后,这种做法就显得不适宜了。因为就算采用这种
动态Pow难度调整机制,spam攻击者依然可以通过算力竞争来进行攻击,从而拉高整个网
络正常节点的Pow平均能耗,虽然这种情形对攻击者成本巨大,但是也不能排除这种狂乱
型攻击者的存在。
随着IOTA在Cooridice中引入了新的mana机制,这种机制有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更合理的经
济模型,持有Token的节点就拥有更多的Mana值,而这个值有助于该节点在网络中具有更
高的“声望”或“信用”,因此Hans认为可以参考Mana来决定每个节点的交易发送次数上
限,而不仅仅只用于达成网络共识。
从技术层面讲,这样做无疑彻底避免了算力竞争,同时也进一步让IOTA网络更加节能绿色
。同时,也对币价形成了支撑。
4. 为什么说:这个想法对币价是个重大的利好?
如果交易次数上限由站点的Mana来调整,那么谁具有更多的mana,就意味着他能发送更多
的交易,且被网络优先确认。
根据官方目前零星披露的mana生成机制,mana跟该节点持有的Token数量有直接关系(可
能不是唯一关系)。因此,对于Tangle网络的使用者而言,就同样意味着,必须要持有一
定数量的Token,才能保障自己的交易机会足够且具备更高的确认优先级别。随着IOTA被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这当然对币价是个天大的利好。
5. 这样做是否违背了IOTA对用户的“0手续费”的承诺?
笔者一开始也觉得这是否违背了“0手续费”承诺,但随着Hans的解释和自己事后分析,
其实不然。理由如下:
节点持有Token产生的Mana,应该只会用于当网络拥堵时的竞争,而在整体资源不够的前
提下,持有Token对整个生态有突出贡献,自然有必要给予更高的优先级和资源倾斜,这
是符合生态经济的良性发展逻辑的。
节点持有的Token并不会随着Mana的消耗而减少。
节点Token产生的Mana值有上限,且随着停滞时间而逐渐消减,因此并不会造成穷者越穷
,富者越富或者通货膨胀。
新机制减少了所有节点用于Pow的能源费用消耗,而原来的这种7*24小时的不断的能源费
用有时会超过持有的Token的价值。
因此,我个人认为,这种机制并没有违背承诺,反而使整个生态经济更具有合理性。
6. 这个想法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从目前Hans透露的信息来看,这个想法在IF团队内部还属于讨论阶段,也并未透露目前正
反两方的力量对比,如果单纯从技术可实现难度来看,应该并不困难,因为目前shimmer
原型中mana部分的开发已经基本完成,现在只是将它新增一个应用场景,由此是否产生其
他的一些技术困难,作者能力有限,无法评估。
7. 实现这个想法对现在的项目进度影响大不大?
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很大,因为该机制只是针对Spam攻击所转换的一种机制,整体
Coordicide的其他模块的实现路径依然没有变化。
非常期待Hans Moog能针对这个议题继续展开公开的讨论,也期待读者您提出宝贵的想法
资料来源:IOTA中国
作者:
TimWater (Just a bucket of Water.)
2019-08-31 00:23:00推推~
他这边文章说Bitcoin早期发展有错Bitcoin从来没有协调器这种东西有的是中本聪持有的全网广播私钥,可在紧急时全网广播而Bitcoin早期时可以发出零手续费交易用的是coin age来避免spam
作者:
MRjk 2019-08-31 01:42:00啊不就POS吗
作者:
kugwa (kugwa)
2019-08-31 02:55:00其实coordicide和mana这些东西一出来 就把原本的tangle白皮书自打脸光光了就算不懂细节 光看文字也能感觉IF正在节节败退照这样继续下去 等有人花力气去看完coordicide 然后批评coordicide造成的新问题的时候IF大概又要再推出新的白皮书来解决新问题然后就发现这些问题连锁根本解不完追根究底都是因为他坚持在不切实际的方向:0手续费+去中心回顾一下历史:1. tangle白皮书由于“暂时”存在容易被51%攻击的问题 所以先用个白皮书也没提到的COO来挡一阵 (打脸1:那tangle白皮书写好玩的?)2. COO时期 被抨击中心化问题3. 终于可以拿掉COO这个中心化的东西惹 什么?你说拿掉COO的话要还再推出新的机制?IF:因为完全照原本的tangle白皮书那样运作就容易被51%攻击啊(又打脸:这就是当时tangle白皮书一直被抨击的问题啊 现在终于自己承认了齁)4. 提出coordicide取代COO 节点持有mana类似信用分数因为实在太多无意义的内容 所以我也没去研究
作者:
kugwa (kugwa)
2019-08-31 03:24:00但coordicide引起的新问题倒是可以直接在这里断言要码就是mana根本可以轻松累积 这就回归最初容易被51%攻击类似的问题要码就是获得mana要KYC之类的 但这样就不够去中心总之coordicide怎样弄 一定可以举出他的问题只要把握0手续费+去中心这个矛盾 往这个方向思考就很容易想看上面这段发展 不难观察到 1->2->3->4这个演进不断重复遭遇着“容易被51%攻击”“不够去中心”这些老问题懂的人就知道整个就是在搞笑 不懂的也该看出其实根本就没啥突破A大我还没打完啊 被你断惹
作者:
sdtty (龙井裘德洛)
2019-08-31 09:11:00iota很难达到去中心化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奖励,不单单是技术但有奖励的币若不能公平的分配,也一样很难达到去中心化。像预挖、改难度调整、频繁改算法或每区块有25%分配给自己的这些币种,最终都是中心币,都是归零币
我觉得看起来是平时tangle, 有大量交易冲突时pos判定。大量零元理论上应该没关系,因为交易时也做验证。只是不知道这样会不会牵涉到交易冲突时的判定而有问题。
作者:
sdtty (龙井裘德洛)
2019-08-31 10:25:00要让系统动起来需要永恒的能量,永动机在币圈一样是不存在的
作者:
pohy960 (069yhop)
2019-08-31 11:58:00原来iota有支撑
作者:
kugwa (kugwa)
2019-08-31 14:00:00是缺乏激励没错 手续费是激励之一
bitcoin的checkpoint主要是是硬分叉的安全机制早期时常硬分叉,当然会需要这个机制但和协调器那种常态型直接决定tangle共识走向不同其实我觉得IOTA某种程度上和Blockstream Core的LN还真有些雷同,很喜欢用fancy词汇去包装新技术但这些技术从立论基础就已经是不稳的了LN是认为大家愿意收钱之前还要先花钱,花钱之前要锁钱
IOTA则是认为一个没有实际利益的完整节点大家会愿意为了去中心化的理想,大家都来跑达成去中心而为了避免被攻击,每个交易的PoW必然和手续费等价那其实就直接用Bitcoin系统还更为简单和合理而为了抛弃PoW,改成类似于PoS的mana系统必然也会有nothing in ths stake的PoS问题我是没啥兴趣去批评IOTA,不过这些议题是本质上的问题只能说中本聪真的太猛,一开始就已把各个机制巧妙安排就算现在整天被Blockstream Core恶搞也难以动摇BTC@desion30checkpoint是依附在client节点软件之上的甚至还有参数可以直接关掉它的作用是告诉软件之前发生过那些分叉,不要白白走错"只有在"client节点软件发行新版的时候才有可能发新的这和协调者一直在网络上"直接指定"那些tip才是正确的两者对于网络的控制能力根本天差地远checkpoint只能告诉节点旧的fork不要走错协调器则是可以在网络上直接即时指定新的交易确认方向
作者:
kugwa (kugwa)
2019-08-31 17:55:00IF把COO归类为“早期的辅助”根本就混淆视听比特币的checkpoint、deep reorg protection这些东西在算力生态系建立起来之后可以直接拔掉 奖励制度促使矿场或阿猫阿狗都来投入算力而tangle没有这种促进机制 根本无法独自运作所谓的把COO拔掉 根本就不是在“维持原本tangle机制”的前提下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