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6

楼主: anglesong (小雨)   2025-09-06 15:34:05
问题:
鸡蛋里挑骨头是对团体能量非常伤害
找到痛点询问可以减少团队吃不必要的苦
在无法在专业性面面俱到的状况下
高阶主管 如何知道中阶主管是在装忙挑刺 还是真的协助团队成长
Ai:
你提到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多组织的共同困境:高阶主管如何分辨“中阶主管是在鸡蛋里
挑骨头”还是“真正在帮助团队成长”。这涉及到管理心态、观察指标,以及制度设计。
下面我整理了几个切入角度:
1. 行为动机的观察
‧ 装忙挑刺的特征
‧ 问题集中在细枝末节,缺乏对整体成果的影响力。
‧ 提问方式倾向“刁难”而不是“探索改善”。
‧ 常常指出问题,但没有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 团队成员普遍对这些问题讨论感到消耗或无助。
‧ 真正协助成长的特征
‧ 问题聚焦在影响专案成果、客户价值、团队效能的核心点。
‧ 提问方式能引导思考,例如:“如果我们这样做,是否能减少后续的返工?”
‧ 通常会伴随具体建议、资源协助或学习方向。
‧ 团队虽然会觉得“有挑战”,但最终多半觉得有收获。
2. 可观察的团队指标
‧ 团队士气与氛围
若中阶主管介入后,团队普遍士气下降、觉得被监视或挑剔,这是负面讯号。
若团队虽然辛苦,但觉得“学到东西”“方向更清楚”,则是正面。
‧ 成果 vs. 消耗比
‧ 如果中阶主管提出的问题导致大量的额外工作,但最终对成果没有实质改善,可能是
“挑刺”。
‧ 如果额外的努力换来品质、效率或客户满意度的明显提升,则属于“助力”。
3. 高阶主管的判断方式
‧ 要求“价值连结”
高阶主管可以要求中阶主管在提出问题时,必须说明:“这件事如果不改善,可能造成什
么后果?”
→ 若无法连结到业务成果或组织成长,那可能只是表面功夫。
‧ 观察后续行动
中阶主管是否有跟进协助,而不只是“指出”?真正的支持会包含:提供资源、引介专家
、调整流程。
‧ 听取多方回馈
不只听主管本人的说法,也观察团队成员是否认为他的介入有帮助。
4. 制度化的方法
‧ 设计“建设性提问”机制
例如:规定所有问题必须附上“潜在影响 + 改进建议”。
‧ 设立“团队健康检查”
定期用匿名问卷或 1:1 访谈,检视主管的介入是否被认为有帮助。
‧ 成果导向考核
评估中阶主管的价值,不只是“挑出多少问题”,而是“问题是否带来实质改善”。
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个“高阶主管判断中阶主管是否真正助力的检核清单”?这样可以快
速对照,不容易被表面行为误导。
问题:
高阶主管如何惩罚中阶主管的不当管理
并维持中阶主管汰弱留强 让更有潜力的人适得其所
避免彼得效应
Ai:
你提到的关键词“彼得效应(Peter Principle)”:人在组织里常常被升迁到自己无法
胜任的职位,造成管理层失能。高阶主管如果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有一套 “惩罚机制
”+“发展机制” 并行,既能抑制不当管理,又能扶植真正有潜力的人。
下面我整理出几个层次的做法:
1. 惩罚:针对不当管理的制衡机制
重点是“矫正”而不是单纯打压,否则会制造更多政治内耗。
‧ 透明化的绩效评估
中阶主管不只看“业务成果”,还要看“团队健康度”(离职率、士气、成员满意度)。
若数据长期偏低,即属管理失职。
‧ 问责机制
针对“装忙挑刺、消耗团队”的行为,高阶主管可以:
‧ 要求公开说明“问题背后的价值”与“改善结果”。
‧ 若屡次提出无实际价值的批评,给予警示,列入绩效扣分。
‧ 取消晋升与奖励
中阶主管若无法展现带队能力,即便业务能力强,也不该进一步晋升管理层。这是避免彼
得效应的关键。
2. 留强:强化优秀中阶主管的正向循环
‧ 以成果与团队反馈为主的奖励
那些能让团队“更强”的主管,应得到更多资源与曝光机会。
‧ 授权更多决策空间
对于被团队认同的中阶主管,应给予更多的自主空间,以强化正向示范。
3. 汰弱:减少无效中阶主管的沉没成本
‧ 职能调整(横向调职)
如果某人专业能力强,但管理力不足,可以调回专业岗位,避免“彼得效应”让他继续坐
在管理位子上消耗团队。
‧ 设计“试用期式”管理责任
升迁到中阶管理层后,必须在一定期间内通过“团队成果 + 团队健康”的检验,否则降
回原位。
‧ 最终淘汰
若某人既无法带队,也不愿回专业轨道,则需设计离场机制,否则会造成长期的“烂苹果
效应”。
4. 制度化避免彼得效应
‧ 双轨职涯
让人才有“专业发展”与“管理发展”两条路,避免所有升迁都往管理层堆积。
‧ 360 度回馈制度
不只看高阶主管的评价,也看团队成员、同侪、跨部门合作对他的评估,避免单一视角误
判。
‧ 定期管理力检测
用数据(例如员工流动率、专案延误率、团队满意度)加上质性回馈,做出“管理绩效雷
达图”,让高阶主管清楚看到谁在拉高组织能量、谁在拖累。
总结来说,高阶主管要 “惩罚”不当管理(汰弱)、 但同时要 “奖励”有效管理
(留强),并建立一个能让人才“适得其所”的制度,这样才能避免彼得效应。
要不要我帮你设计一个 “高阶主管惩罚与奖励中阶主管的决策流程图”?(方便直观判
断何时该矫正、降职、或提拔)
===
好像吧
前几天
看见一个统计啥鬼的说
高阶女性主管考虑离职比率变高
恰巧我今日有幸与一位年长且智慧的女性沟通
她问我尖锐的问题不会让我感觉到冒犯
反而有种放松被关心的感觉
这是一种大地母亲的感觉
然后我就不经痛了
蛮神奇的
如果一个年长男性
身边有一位智慧女性的陪伴
那可真是活在天堂
应该吧…
那如果一个年长女性
身边有一位智慧大地母亲陪伴
人生怎么可能不越来越顺遂
既然这个供给如此珍贵
为何企业不提供更多的弹性 福利
或甚至是薪资
在年长且具有专业性的女性高阶主管呢
还是有什么男性是有大地父亲的感觉
应该也蛮珍贵的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