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ozartk (Pi)
2025-08-29 16:59:56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CETeOwV_Yg
这有趣的影片在三天前发布的,
内容大概是在讲述D社因不支持以男性观点塑造的主角形象而导致票房低落,
这个注解似乎对现况的描述略有巧合之意,
anyway,
好奇为什么吠陀经会称之为吠陀而不是韦陀,
吠基本上就是狗叫的意思,
为何当初会选择具有负面涵意的字做为译文,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8072353
在上面的讨论串中,似乎提供了不错的参考,
古代是玄奘把梵文翻译成中文,
里面有几段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时大概会理解到,
因为当时或多或少是有站在佛教观点来看这件事时,
会合理化不同文化典籍是兽阶思想,
特别是在《大唐西域记》《阿毘达摩俱舍论》《俱舍论记》《广百论疏》,
便明显透露出对于思想包容度的问题,
那难不成,巴哈的创作也要被称为狗乐吗??
虽然说有哈巴狗这小可爱,
但音乐人从不会因为谐音而对于此人的音乐贡献有所质疑,
此外 吠 音同 费,所以黄狗爱讲黄色笑话正解,
狗呢台语发音叫做 告,与台语9同音,
自然就是告知原本吠陀Veda字义的"知识"或"启示",
这类经典大概就类似于心理学上的临床研究,
那些人的结论与当时心领神会之事相结合,
若已直接理论方式推演则会呈现没有一个合理逻辑的根据,
其实在这个历史的长流中,
许多人对于智慧一词费尽心思,
甚至教条化分析已至于走火入魔不在少数,
为了导正此歪风,不得不引用史料申论,
若以单以文化角度来看,
智在梵文的拼音为Jñāna,最接近知识的意思,
因为只是知识,还称不上智慧,
所以用台语唸起来就是,"这里"或者是"家"的意思,
令人想起有趣的地方就是,
先前具有还称不上智慧记号的人特别容易与自己产生某些摩擦,
这概念大概就像matrix里面每一个agent Smith是差不多的,
但如果有自觉时,则会转变成主动配合而呈现好的一面,
另一部电影里,达摩传有一幕就是,
达摩在盖起老师要求他盖自己的茅屋后,又选择打掉,
大概就是在想比喻说,生命归宿或者智慧的概念跟实体房屋有段距离??
有人就好奇说,那智慧是什么,
佛教就煞有其事的专门定义智慧就是般若,
选 般 与 若 根本就只是 如此一般、仿佛若此,
意思就是这种东西根本讲不出来啊,
纯粹就是犹如很接近很Near的意思,
甚至般若在巴利语来说叫做paññā,
站在黄狗角度来说,不得不重新提起一个有趣短片,
https://www.tiktok.com/@specsome/video/7295683059595169032
也就是说,潘仔是干您娘为最接近追求智慧的最终目的,
并非巧合,
要知道对于黄狗来说好吃的鸡腿才是王道,
人呢,回家的快乐就是跟另一半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哪,
没想到达摩居然把屋子拆掉,
傻眼,
果然拈花惹草才是佛陀最终想表达的含意,
结果大家还是执迷不悟,
要知道这就是为什么,
佛陀劝阻当时人不要把他的教导以梵文的形式传下去,
因为那个其实有点好笑的快乐就失去了嘛,
呵呵,
本篇是以七夕角度所著作,
如有雷同,纯属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