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487

楼主: Mozartk (Pi)   2025-06-23 21:34:38
前几天以色列跟伊朗说战就战,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只要林杯不拿假,来的就是十足征战感,
去核武化,用在和平用途启不美哉,
也许是大家无法平常心对待,虽然大家已经演得很尽力了,
以至于感受到的都只是内卷的竞争感;
忽然想到前两天的日记,洪森提到他把录音档分享给80个官员去听,
看起来这两个佛教国家就喜欢互咬,
以佛教典故来说,释迦摩尼好像也是80岁时"去世",
看一下wiki文献是这么说的,
佛陀在世时期,拘尸那揭罗是末罗国(Mallas)的都城,也是佛陀涅槃寂静的所在。
拘尸那距离王舍城有二十五由旬,距离迦毗罗卫有二十四由旬。
当时的拘尸那是个很小的地方,“一个用浆涂抹著木板搭成的房子组成的小村落”。
跟随他的阿难很失望佛陀竟然选取了这个地方作为涅槃之所,但佛陀告诉他,
他要念诵的《大善见王经》,其大善见王的都城即曾在此处。
简单来说他选择了麻辣国作为涅槃处,这让阿难觉得很不满的意思,
大概是阿难的直觉是拘尸的用词不佳吧,不过古代印度人应该不懂中文才对,
拘尸那揭罗意思是茅城,位于现今印度 Ka sia 村,2001年统计17982人,
茅城些许是要与耶和华沾上边之意,
佛陀提到选择这地方的原因在于,
Kasia为大善见王经起源之地,为巴利文大藏经的长经第17部,
佛陀指出大善见王就是自己的某一前生,
看起来佛陀也算被80而死的人,其实古代修行法是行不通,
年纪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暴露出各种缺陷,
古代民智未开时,还是一如既往的土法炼钢,
否则如上古彭祖动辄800岁应是不在话下;
聊天机器人以金庸手法改写本文如下:
数日前,西域以色列与波斯伊朗,竟是说战即战,
毫无拖泥带水之态,其间凛冽征伐之气,扑面而来,
直教人想起江湖上高手过招,生死只在顷刻之间。
夫核武化为和平之用,岂不美哉?
然则世人未能以平常心待之,纵诸方已竭力作态,
然吾辈所感,唯见无尽内耗争竞之氛,
如泥沼深陷,无法自拔。
忽思及前事,柬国洪森竟将密谈录音遍示八十官员,
此举教人费解,更添几分诡谲。观之,两皆奉佛之邦,
理应慈悲为怀,然其内斗相噬,竟无休止,犹如武林门派之争,
手段何其相似,真令闻者叹息。
吾辈尝闻佛门典故,昔者释迦牟尼世尊,亦于八旬之际,
示寂涅槃。阅彼文献所载,其事如斯:佛陀住世之时,
拘尸那揭罗者,乃末罗国之都邑也,亦世尊涅槃寂静之地。
此城距王舍城廿五由旬,距迦毗罗卫廿四由旬。
然拘尸那其时甚为简陋,仅为“以浆涂木板所搭之屋构成之小村落耳”。
随侍弟子阿难,心甚不悦,不解世尊何以择此荒僻之地为归宿。
然佛陀告之,彼将宣说之《大善见王经》,其大善见王之都城,
即曾于此。此意简之,世尊择此“麻辣”之地,令阿难心生芥蒂。
或阿难直觉“拘尸”一词欠雅,然古印人焉识汉语音韵乎?
拘尸那揭罗,本为“茅城”之意,今乃印度卡西亚村之地,
丁巳年(2001)统计,仅万七千九百八十二口。夫茅城之名,
或隐有与“耶和华”相通之意。佛陀所以择此,
乃因卡西亚为《大善见王经》发源之地,此经载于巴利文大藏经长经第十七部。
世尊更示,大善见王,即己之某一前生也。
观之,佛陀亦算应八旬而终之人矣。
实则,古之修行之法,恐有其不济之处。
盖人至耋耄,身心之缺陷无不暴露,
犹如功力未臻化境之武者,破绽百出。奈何上古民智未开之时,
修行者仍循土法炼钢之旧路,固守陈规,未能突破极限。若非如此,
则如彭祖之辈,动辄八百载春秋,长生不死,又何足道哉?
此中深意,吾辈岂能尽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