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KC90 2025-05-21 23:56:105月21日 星期三 天气多云转阴
下午三点,我从椅子上起身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手臂笔直地往上举,让整个身体拉直发出几声微弱的“喀喀”声。连坐了几个小时的腰椎终于稍微舒展,我一边慢慢走向茶水间,一边用手揉了揉后颈。茶水间里的灯光比起办公区要柔和些,白瓷磁砖地板干净泛著淡淡的反光,让人稍微能有种抽离工作的错觉。我倒了一杯温水,没有加热也不冰,就那种刚刚好的常温,喝起来顺喉不刺激,适合让人把脑袋稍微“归零”。
我回到位子上,看着下午的行事历。其实今天下午并没有排会议,真正需要处理的内容就是把早上那份提案初稿再修得细一点,尤其是资料来源的交代和图表的说明部分。主管希望这次能够“一眼看出来我们的逻辑在哪里”,这句话在我脑中盘旋了整整一个早上。我打开提案档案,打算把一些段落再重新组织一下。对照着上周内部会议的纪录,我发现有几项客户数据用的是去年的平均值,而不是今年第一季的更新资料,我便登入系统重新下载了最新的报表,重新计算平均涨幅,接着把图表标注更新为“2025 Q1”,也顺便补上了一段关于分析依据的文字说明。
这个过程不难,只是要细心。每一份数据背后都藏着解释逻辑,不能只是把图贴上去就了事。修改完一页,我就存盘一次,生怕系统当机。将近四点半时,我总算把整份档案润饰得差不多,格式统一,语句简洁,图片也改用最新版本,连字体间距都重新对齐了一次。储存后,我站起来走到窗边,发现外头的天空已经完全转成灰色了,像是一层厚重的棉被覆蓋在城市上空。远方的阳光早已退去,只有一点灰光从云层中艰难地透出来。
差不多五点,我到茶水间泡了一杯微甜的无糖绿茶包,热水冲下去后立刻释放出淡淡的茶香,闻起来比喝起来更安定。回到位子上后,我把整理完的提案寄给主管,并附上备注提醒他图表有更新过,希望他有空能先看过。寄出后,我便开始收尾今天其他的工作事项。先整理一下桌面,把用过的便条纸分类,有些写得太乱的直接丢掉,改用数位记事重新输入。然后把桌上那支快没水的原子笔换掉,新的笔芯写起来果然滑顺得多。
到下午五点半左右,整层办公室的人声逐渐稀少,几位同事已经开始收包包准备下班。我的同事阿泽来到我座位旁,笑着问我要不要一起搭捷运回家,我摇摇头说今天有点晚回,要再等主管回复一下文件。其实我只是想自己静静整理完再离开,不太想在通勤人潮最多的时候一起挤。阿泽耸耸肩,说了声“那你慢慢来,掰囉”,就揹著背包走了。
等到六点,我终于收到主管的回信。他说档案看过了,整体很好,只是最后一页的建议措施部分还可以再更明确一点。他语气不像早上那么急躁,反而多了一些肯定。这让我心情顿时轻松不少。我回复了一封感谢信,并承诺明早前再补上细节。
六点十五分,我正式关掉电脑,拉开抽屉把笔电放进包包,然后开始一一检查插座、纸张、窗户等等小地方,像是一种下班前的仪式。六点半出电梯时,办公大楼的门口风一阵阵地吹过,风里夹着点湿气,像是要下雨的前兆。我撑起伞,小跑步走到捷运站。
到家已经快七点了,门一打开,熟悉的静谧就包围了我。我先把外套脱下挂好,再到浴室洗了把脸,换上一件家居T恤,整个人像换了一副面孔。晚餐我没打算煮,昨天买的微波熟食还剩下一盒鸡胸肉饭,加热后味道依然不差,我另外再煮了一碗热汤,用柴鱼高汤底丢几块豆腐和玉米进去,搭配一点青菜,这样也算是一餐完整的晚饭。
吃饭的时候,我打开电视,转到新闻台,看看今天有哪些大事。社会新闻依旧充斥着各种车祸、纠纷和财经争议,让人越看越觉得沉重。我吃到一半就关掉了,把平板拿来放点音乐轻松一下,播的是之前存下来的Lofi Jazz Playlist,那种节奏缓慢、旋律简单的背景乐特别适合用来放松。
吃完饭后我把碗盘洗好,抹布拭干水槽,然后坐回沙发。七点半过后,我打开笔电开始记录今天的日记。每当把一天的琐事用文字梳理出来,无论有多小、多琐碎,仿佛心里的线也跟着一根根理顺。
写着写着,我不知不觉已经快九点。这段时间其实什么大事也没发生,但我格外享受这种平静,没有会议通知,也没有人打扰,像是为自己留出的一块小小空间。我泡了一杯薄荷茶,然后边喝边打字,边回想今天工作的每个细节。想到下午那段数据修改的过程时,我特地又打开提案再确认一次格式,发现原来还有一处标题少打了一个英文字母,便马上修正保存。这让我暗自庆幸刚刚有重看一次。
等我把茶喝完、日记也写到这里,时间已经快十点。我站起来到浴室刷牙洗脸,再回房间换好睡衣,把床铺整理平整。夜深了,窗外的天色早就黑透,远方传来几声模糊的汽车引擎声,有点像梦里的杂音。我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发呆几分钟,然后把手机调成静音,放到床边的柜子上。
闭上眼的瞬间,我回想着今天从早上到晚上的每个节奏。今天虽然过得安静,但每一小段时间都充实而稳定,没有烦躁,也没有压力过载的情绪。一切刚刚好,这样的日子,其实已经很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