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KC90 2025-04-23 20:14:28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天气:夜晚闷热、心情沉重
晚上九点,我躺在床上滑手机,原本只是想放松一下,看看有没有有趣的影片或朋友动态,但一则新闻突然让我整个人清醒,甚至感觉喉头卡了一块什么,闷住了。标题是:“澳洲国家公园变无尾熊坟场!澳洲派直升机射杀700只国宝 原因竟是为了牠们好”。我一开始还以为是那种标题党假新闻,点进去看才发现,这是真的,是澳洲政府亲自承认、主导的行动。
他们从直升机上开枪,射杀无尾熊。
不是猎人偷偷来,不是疯子虐杀,而是政府出动狙击手,从天而降,一只一只把无尾熊从树上打下来。那画面想像一下就让人难受,慢动作地重播在我脑中:柔软毛茸茸的牠们,被子弹击中,从枝头坠落,不明白为什么原本庇护牠们的大地,忽然变成了刑场。
政府说,这是为了牠们好。因为野火烧毁了2000公顷的栖地,尤加利树几乎全毁,很多无尾熊受伤、饥饿、脱水,与其让牠们慢慢死,不如让牠们“快点解脱”。
我承认,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确实,有些无尾熊的伤势可能已经超出抢救范围,等死的过程也极其痛苦。但是,我真的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这样的扑杀方式竟然是经过“专家建议”的结果。更何况,是从直升机高空开枪?这样能准确判断哪只该救、哪只该杀吗?很多动保团体的批评我完全赞同:这根本是无差别屠杀。或许连健康的无尾熊也死在了这场“慈悲射击”中。
我想到之前看过的报导,说无尾熊是澳洲的象征,是全世界游客去那里都想一睹风采的“国宝级物种”,甚至澳洲还印刷了不少以无尾熊为主题的纪念邮票、观光广告、儿童读物。可是当火灾来袭、危机逼近,这些国宝就变成了负担。然后他们给自己贴上“为了动物好”的标签,就让子弹解决一切?
这件事让我开始怀疑,我们人类到底怎么看待“自然”和“生命”的价值。当动物可爱时,是吉祥物;当牠们生病时,是必须处理的“生物问题”;当生态位失衡,我们就以“管理”为名,行“控制”之实。这是不是也在投射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傲慢?我们总以为自己可以决定万物生死。
我不禁问:为什么我们能射杀700只无尾熊,而无需道歉?是因为牠们不会抗议、不会控诉、不会上街示威吗?如果今天换成是700个受伤的老人、婴儿、甚至狗猫,政府还会用这种方法处理吗?
我也在想,这是不是其实不只是环保议题,更牵涉到人类对于痛苦的“忍受能力”。看到一只痛苦的无尾熊,我们心疼,于是想结束牠的苦;但这“心疼”,是不是真正建立在同理心之上?还是其实只是我们“受不了看到牠受苦”而已?换句话说,是不是我们不能忍受看到残酷画面,所以干脆用更快的方式“移除残酷”,假装一切都解决了?
我又联想到人类自己。我们社会其实也是这样对待“弱者”的。对于那些无法自理、没有经济价值、拖累医疗资源的老人或病人,我们是不是有时也隐隐有那种“不如早点解脱”的冷漠?不说出口,但在制度设计上,其实早已默认了哪些人值得被救、哪些人可以“放弃”。
这场无尾熊的集体扑杀行动,真的只是一场单纯的“野生动物管理”吗?还是它其实是一面镜子,照见了人类文明对于生命价值的扭曲判断?
我脑袋里突然浮出一个假设:如果今天不是射杀,而是出动一批志工,一只只将牠们救下来,安置在临时保育中心,喂食、医治,即便成本高昂、进度缓慢,但至少留下了“选择保护”的痕迹。会不会,那样我们能更骄傲地说:“我们是有道德、有责任感的文明人类”?
但现实是,他们选择了最快、最简单、也最冷血的方式。
我承认,我并不是什么动保狂热份子。以前看到有人为流浪狗猫痛哭流涕,我还觉得有点夸张。但今天,看到700只原本应该在树上悠哉啃叶子的无尾熊,从天堂变地狱,我真的懂了:生命,不该用“有没有价值”来衡量,更不能用“为牠好”的名义,轻易结束牠的存在。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不过是一场“不得已”的选择,但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场系统性的失败。如果生态保护真正被放在政策核心,野火发生的机率是否可以被更好地控制?无尾熊原本的栖地是否应该早早设立安全缓冲区,甚至定期检查植被与水源供应情况?我们人类总是在事情发生后才补救,总是在悲剧发生后才说这是“最后的办法”,但当这种补救手段是一场“从直升机射击无尾熊”的画面时,我真的无法说服自己去理解。科技可以送人上太空、用AI改变世界,但在“拯救野生动物”这件事上,我们竟还停留在用枪解决问题的阶段,这是不是也反映出人类对于自然界的
傲慢与冷漠?
当我把手机放下,脑中仍回荡著那些新闻画面。这样的新闻让我再次意识到,环境保育不能只是口号,不能只是做在课本里的报告,更不能只在发生灾难时才关注。我们生活的地球,正在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气候变迁、极端天气、森林大火,这些现象不是遥远的自然事件,而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警讯。无尾熊今天因栖地被毁而遭枪决,那么,下一次被“不得不牺牲”的,会不会是其他动物?会不会是我们自己?我想,从今天起,我会更努力在生活中实践环保,比如减少一次性塑胶、支持保育组织、关注自然新闻,哪怕只是小小的行动,也可能为下一只无尾熊带来不同
的未来。
这篇新闻,我不会忘记。因为它提醒我,在这个日益极端化的世界里,我们不能麻痺。我们不能对700只无尾熊的死亡无感,因为今天是牠们,明天可能就是其他被“系统”判定为不值得救的生命。
未来如果我真的有机会进入公共决策、或做与科技、AI相关的事,我会牢牢记住这件事:不能让“效率”与“资源分配”掩盖了最根本的价值 —— 同理与尊重。
愿无尾熊安息。愿人类记得今天犯下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