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zboy (tzboy)
2025-04-17 14:20:01出自 虚原堂
张果老仙翁 降
二○一五年七月十八日
岁次乙未年六月初三日
诗曰:松林笼雾遍峰峦 野水叮咚空谷传
一翥冲天飞万仞 脱胎换骨不思还
圣示:吾今日降著:“修道基本功”
第卅七章 扫业力
昔时,大长者摩诃男命终,因为没有儿息,因此波斯匿王以摩诃
男无子、无亲属,而将其所留下数千亿万不可称计的庞大家产,
悉数纳入作为政府财产。因为摩诃男曾因布施辟支佛后悔,又杀
害同父异母的兄弟,夺其财产,因此得到无子继承家业的果报,
针对此个案,佛陀即对波斯匿王说:“一个人造业之后,‘业’
就会如影之随形,即使是天涯海角,也会紧紧跟随,生生死死
都不会舍离。”
佛陀形容业力“如影之随形”,以“形”来代表众生,业力就如
同影子一般,紧紧地跟随着每一位众生,即使“飞上空中也追逐
上去,走入山石中也亦步亦趋,钻进地底下也跟着钻入,潜入
海水中也一同没入”。每一位众生,都会依着他的业力而受报
,而且“父作不善,子不代受报;子作不善,父亦不受报。”
即使是父子、夫妻之亲,也不会有交互替代的错乱情形发生。
因此一念一事,须要谨慎,一动一静,不可忽略。
虽然每一位众生,都是业力在引导人生,但业力不是一成不变的
宿命论,而是随着新增加的善恶业不断的变化。例如《盐喻经》
中以盐溶入水来作譬喻:“当一个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
不修慧时,业力就像一两盐投入一小杯水中,水中盐的浓度非常
高,因此必定咸得难以喝下口。但当一个人修身、修戒、修心、
修慧时,业力就会像这一两盐丢入恒河中,在大量河水的稀释下,
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了。”
以盐代表恶业,以水代表善业,如果有大量的善业,来稀释恶业的
影响力,那么,恶业的影响程度,就会相对地变小,反之亦然。
因此凡事当慎之于始,非礼不履,非义不行,行行皆善,不使有一件
恶行见于日用之间,如此自能全之于终老也。
‘心得”
虽说把今世所有的痛苦全部归咎前世的业,并非“正知见”,
但若生活苦境太多,当“修身”、“修心”、“修戒”、“修慧”,
张果老仙翁此处所讲:以盐代表恶业,水代表善业,如同难以入口的盐水
《恶多善少的宿业:
但能当人即有基本福慧,无需尤怨于既往之造业,当着眼于未来之忏悔、行善、增福》
加入大量的清水(今世的善业),
日子便可以过得较为平稳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