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基本功-化暴躁

楼主: tzboy (tzboy)   2025-04-05 16:04:33
出自 虚原堂
张果老仙翁 降
二○一四年四月十二日
岁次甲午年三月十三日
诗曰:心生暴躁毁仙根 外败贤德内丧真
   宁静淡泊颐养性 如愚如讷道行深
圣示:吾今日降著:“修道基本功”
第八章 化暴躁
世之人皆知心平可以和气,中医亦言怒气过盛伤肺充血,而心平气
和可平衡阴阳,调和六脉,祛病延年。因此,修道之人更应戒浮躁
之心,淡化得失恩怨,自可达到“心静神安,老而不衰”的境界。
张三丰在《玄要篇》中指出,“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
,此皆言其暴气躁性,有害于道,必须用心除去也。然而世间许多
糊涂修道者,喜人奉承,好人抬奖,只爱人顺己,自不去顺人,
稍有磕撞,即躁性发作。怒由此而起,忿由此而生,甚至以力争胜
,彼此两伤,入于死地,自丧性命者有之。
暴躁一生起,则只知有己,不知有他人,不但清静心消失,佛号远
遁,也失去禅定的境界。吾举一例为证:昔时有一位修炼者名赵通,
虽各项修为皆不错,但唯独遇事控制不住脾气,因此为了警惕,
即自取别名“冷灰”。
冷灰住在山区,门前有溪无桥,对于老弱、童子过河有困难者,
冷灰就背他们过河。
一日,一位瘸子要过河,冷灰就背他过去。过河后,瘸子对冷灰说
:“我走路不便,你能否再背我一段路程。”冷灰说:“可以。”
而在往山坡上走的时候,瘸子问冷灰说:“听说你为克制脾气,
不发无明火,还特意另取别名,是什么儿来着?”赵通回答说:
“冷灰。”往前走了几步时,瘸子又拍了一下冷灰的脑袋问:
“叫什么来着?”赵通回答说:“冷灰!”这瘸子连拍三次
连问三回,冷灰就生气的高声喊道:“冷灰!冷灰!冷灰!”
话音刚落,顿觉身上背的人消失了。正在惊疑之际,忽闻空中
传来话语说道:“冷灰灰不冷,冷灰堆中冒火星,吾乃铁拐李特
来度尔,看来尔的火气不灭,难成正道,再修几载吧!”说罢离去。
故可知暴气躁性一发,大火烧身,性乱命摇,任性而行,随心
而作,妄想明道,难矣。
“省思”
修行者赵通,面对老弱、童子皆能起慈心,
这说明修行者的第一关-要能“敬老怜幼”、“关怀弱势”;
第二关,李铁拐仙翁化身的身障者对其不合理要求,
其内心应该是这样想:‘是我在帮助你!
你反过来教育我!真是岂有此理!’
所以第二关考的是修行者真诚为众生的心念,
不存有“是我在帮助你”、“我尊你卑”的想法(注1),
是借由众生的考验才成就我内果-品德的修持,
如此才能通过第二关的考验。
而第三关,躁性的消除,仙翁言明“再修几载”,
这说明要改正此一习性,需要时间的洗练、
需要深入佛理、对道理有更深一层见解、
才能勘破内心的执著点,而通过此关考验。
注1:对于佛教信徒供养师父一事,
是师父专职于修行,心得(果实)给自己也给信众,
信众发心供养师父,符合佛制;
而道教修真-要行三千外功修八百内果,
如邱长春道长苦根尽于蟠溪,专志修行,也要跟乡民
化缘斋饭。
佛教道教的差异,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历代有信佛的皇帝、
也有崇道的帝王;中土众生从昔转轮至今,衍生成信仰佛教跟
信仰道教两派主张(更有信仰佛道教者),自然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