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20250316 嗯

楼主: htx9 (蚂蚁)   2025-03-16 17:25:28
※ 引述《htx9 (蚂蚁)》之铭言:
: 看完一本书《大脑如何精准学习》,看到快睡着,很多东西都讲得很抽象看不太懂。
: 【这本书在讲什么?】
: 在讲大脑学习的机制,主要针对教育者所写的书吧,教育者如何能够更了解大脑学习
: 的机制,那么就可以制订更好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或孩子能够有所成长。
: [前言]
: 在讲大脑的可塑性,以及为什么要学习? 基因是一种很神秘的东西,它们能够记载的资
: 讯有限,它们能够建造大脑和身体的蓝图,但是有许多细节的部分,是要靠我们学习才
: 能够发挥它们的功效,有些学习是自动的、被动的,有些学习是主动的。许多复杂生物
: 都有学习能力,比起基因的突变漫长的演化(微生物可能突变很快),学习的能力更能够
: 快速地适应环境,让物种能够延续下去,所以学习的能力是演化出来的。
: 人类比起其他的动物有着更长教育他人的时间,学校的教育能够快速让一名幼童学会他
: 该学的东西(但方法要是正确的),教育者应当去了解大脑如何学习的知识,才能够更有
: 效率地去教导他人。
学习的四个支柱: 专注力、主动参与、错误回馈和固化。
作者认为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仍然比不上人脑学习上的有效率,这边指的是人脑不需
要历经大数据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会一项事情。不然如果AI趋于成熟,在处理资料的效
率和正确率可能比人类还高。
[第一部分 学习是什么?(What Is Learning?)]
学习就是逐渐形成外在世界的内在模式。
[第一章 学习的七个定义]
学习的七个定义:
(1) 学习是调整心智模式的参数。
(2) 学习是利用组合性爆炸。
(3) 学习是减少犯错。
(4) 学习是探索各种可能性。
(5) 学习使报酬函数达到最佳点。
(6) 学习是限制搜索的空间。
(7) 学习是投射一个先验的假设。
这边学习的定义,是拿人工智能和人脑做比较,人工智能有许多地方是模仿人脑而建立
。不过我不晓得生成式AI是否也如此,有空来研究一下。
[第二章 为什么我们的大脑比目前的机器学得更好]
人脑在抽象的部分做得比AI还好,而且学习一项东西可以应用到许多层面上。现在通用
型AI可能还要过个许多年才会问世。ChatGPT聊天机器人虽然懂很多东西,不过这是大数
据训练的结果,遇到无法回答的问题就会开始瞎掰。
人工智能缺了什么?
(1) 学习抽象概念。
(2) 有效率的数据学习。
(3) 社会学习。
(4) 一次学习。
(5) 系统化和思想的语言。
(6) 组合。
[第二部分 我们的大脑如何学习(How Our Brain Learns)]
这边是主张人脑拥有先天的大脑功能,也就是人一出生(或还没出生)就懂得怎么学习。
婴儿不是一块白板,而是先天就有一些大脑功能。
[第三章 婴儿看不见的知识]
婴儿拥有一些先天的大脑功能,如判断物体、算术、机率、面孔辨识、语言的知识,当然
具体内容还是要透过学习。对于违反常理的事情他们会感到惊讶。这边还提到婴儿喜欢探
索,所以教养者要不断提供新东西给他们体验,才能让宝宝智力正常成长。
[第四章 大脑的诞生]
这边拿宝宝来做fMRI的实验,得到出生的大脑在构造上和正常成年人没有太大的差别。也
就是基因设定大脑什么部分会做什么功能是一开始设定好的(当然会有错误或异常的发生)
。不过实际上神经元的突触或轴突会怎么生长还是要靠不断地尝试和调整,而且大脑具有
可塑性。
[第五章 后天的部分]
大脑神经元会透过后天学习来改变他的回路,常使用的回路会变大,让运算更有效率。
记忆主要有四种:
(1) 工作记忆。短期记忆。
(2) 事件记忆。记忆事件发生的5W1H。
(3) 语意记忆。长期记忆。
(4) 程序记忆。动作记忆。
这边还有提到透过刺激某些大脑部位来强化或淡化某位记忆,有点像洗脑的意味。
还有提到婴幼儿如果缺乏维生素B1,可能会对大脑发展有长久的伤害。
对于一些脑损伤或缺损的人类,剩下的大脑部位可能可以取代原本缺失部位的功能,
不过还是有其限制存在。因为大脑蓝图基本上是固定的,顶多就改变一些功能,但
不能改变太多。所以大脑可塑性也不是万能的。
大脑有所谓敏感期,也就是某些部分的可塑性只在某个时间范围内有效。例如感官区在
孩子一岁或二岁时到达顶点; 比较高层次的区域,例如前额叶皮质到童年的晚期甚至青
春期初期才到顶峰。一旦超过敏感期,可塑性便会关闭或降低,所以要训练或早疗要趁
早,免得将来改变要费更大的力气。例如对于双语训练要趁早训练(听语音),否则可能
某些语音辨识会被关闭,就像日本人可能很多人分不清楚/R/音和/L/音的差异。
嗯,听说绝对音感好像要在几岁前培养才能养成,否则长大后就难以培养了。不过绝对
音感也不是必要的。
早期的创伤如果不尽早治疗,可能会对大脑发育有永久的不良影响。
[第六章 重复使用你的大脑]
作者提出神经元重复使用假设。也就是神经元一开始的位置和功能是设定好的,在学习
新的事物后,这些神经元回路会相对应进行调整,但这些调整不会超出它们原本具有的
功能。讲得很抽象我也看不太懂,可能也不是很重要。
[第三部分 学习的四根支柱(The Four Pillars of Learning)]
即第七章到第九章四根支柱。这些支柱可能是我们人类大脑比其他动物优秀的原因。不
过其他许多动物也有注意力和积极参与(好奇心)等学习功能,人类可能差在具有“语言
”,能够将事物和抽象概念语言化,所以才能进行深度的思考和知识的传播。
[第七章 注意力 Attention]
注意力放大我们聚焦的讯息,让讯息的印象更加深刻。注意力分成警觉(何时注意)、
导向(注意什么)、执行注意力(如何处理注意到的讯息)。
现代人就是注意力太涣散了,常常被3C产品绑架,不过研究显示玩游戏有助于训练注意
力,只是太过沉迷可能也是一种问题,尤其孩童容易因为贪玩而闹情绪或注意力分散。
[第八章 积极参与 Active Engagement]
积极参与又叫好奇心,鼓励大脑不停地去测试新的假设。
[第九章 错误的回馈 Error Feedback]
比较预期与真实现况,修正我们对外在世界的模式。
[第十章 固化 Consolidation]
使我们学的东西完全自动化。其中固定时间复习、睡眠是它的重要部件。
: 结 语 教育与神经科学的重修旧好
有空再打。
忙死了,喔气气气气气,我打这些干什么? 像以前一样轻松PO废文不好吗?
谜:自作自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