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KC90 2025-02-12 23:17:322025年2月12日 星期三 晚上11点
今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开了一本期待已久的书——《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是由岸见一郎与古贺史健共同撰写,主要介绍阿德勒心理学的核心思想。这本书以对话的形式展开,一位年轻人向哲学家请教人生的问题,两人透过一来一往的讨论,深入剖析人际关系、幸福、自由等议题。
初识阿德勒的思想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阿德勒心理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书中最核心的观点之一便是“人生的烦恼皆来自人际关系”。这句话一开始让我感到震撼,因为我们总是以为自己的烦恼来自于外在环境、命运、天赋的限制,但阿德勒却认为,一切烦恼的根源皆是人际关系,而我们能否摆脱烦恼,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与他人的关系。
这让我回想起自己过去的经历。曾经,我对于他人的评价极为在意,总是害怕被误解、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因此,我努力迎合他人,甚至牺牲自己的想法与立场,以换取认同。然而,这样的生活并不快乐,反而让自己逐渐失去自我。每当我试图满足他人的期待时,内心总有一种空虚感,仿佛自己只是在扮演一个角色,而不是真实的自己。
课题分离的重要性
书中另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概念是“课题分离”。简单来说,就是区分“这是谁的课题”,并且不去干涉他人的课题。举例来说,如果我发表了一篇文章,而读者不喜欢,这是读者的课题,而不是我的课题。我能做的只是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如何接受我的内容,则是他人的课题。
这个观念让我想到学业与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我时常因为害怕老师或同学的评价,而对自己的表现感到焦虑。然而,老师如何评分、同学如何看待我,这些都不是我能控制的范围。我能做的,便是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至于他人的反应,则是他们自己的课题。这样的思维方式让我感到一种解放,不再需要背负过多的心理压力。
举个例子,以前我在小组作业中总是担心自己的意见会被否定,因此常常选择沉默,或者附和别人的想法。但现在我明白,表达自己的想法是我的课题,而其他人是否接受则是他们的课题。这种思维让我更有勇气去表达自己,不再因为害怕被否定而退缩。
真正的自由来自于不在意他人的评价
“所谓的自由,就是不再寻求他人的认可。”这是书中令我最震撼的一句话。我们常常以为自由是无拘无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阿德勒的观点则是,自由来自于“不活在他人的期待之中”。
这点让我思考自己过去的选择。我曾因害怕父母的失望,而选择了一条他们认为较为稳定的道路,却未曾真正问过自己:这是我想要的吗?如果能够勇敢地选择自己的道路,而不被他人的期待所束缚,或许才是真正的自由。
书中提到一个例子,一位年轻人因为父母的期望而选择了医学系,但他内心真正热爱的是艺术。他每天都在痛苦中挣扎,觉得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直到他开始学习阿德勒心理学,才明白自己一直活在父母的期待中,而不是为自己而活。最终,他决定转系,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这个故事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也曾经因为他人的期待而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贡献感与幸福
最后,书中提到幸福的关键在于“贡献感”。当我们觉得自己对他人有所贡献,能够带来价值时,便会感受到幸福。这与我过去的想法截然不同,我总以为幸福来自于成就与成功,但如今才发现,真正让人快乐的,是在关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回顾这段时间,我发现自己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并不是获得好成绩或完成某个专案,而是当我帮助了同学解决问题,或者当我的文章能够带给别人启发时。这样的贡献感,确实让我感到幸福。
书中还提到,贡献感并不需要是巨大的成就,即使是小小的举动,也能带来幸福感。例如,帮助一位迷路的陌生人找到方向,或者在朋友心情低落时给予安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其实都能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这种价值感并不是来自于他人的赞美,而是来自于我们内心的满足。
自我接纳与他者信赖
除了贡献感,书中还强调了“自我接纳”与“他者信赖”的重要性。自我接纳是指接受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不因为自己的不足而感到自卑,也不因为自己的优点而自满。他者信赖则是指无条件地相信他人,不因为害怕被背叛而封闭自己。
这让我想到自己过去在人际关系中的一些问题。我常常因为害怕被伤害,而不敢完全信任他人,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但阿德勒认为,只有当我们愿意无条件地信任他人,才能真正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这种信任并不是盲目地相信,而是一种对人性的基本信任,相信大多数人是善良的,愿意与我们建立真诚的关系。
总结与反思
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许多关于人际关系与人生的课题。我学会了“课题分离”,理解到“自由来自于不寻求认可”,也发现了“贡献感才是幸福的关键”。这些观点或许无法一夕之间改变我的生活,但它们像是一盏灯,照亮了我未来的方向。
今晚的阅读带给我许多启发,也让我更有勇气去面对未来的挑战。或许,被讨厌的勇气并非真的要让人讨厌自己,而是让自己不再害怕不被喜欢,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幸福。
未来的行动计划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决定将这些理念应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首先,我会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课题分离”,不再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而是专注于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其次,我会努力培养自己的贡献感,通过帮助他人来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最后,我会尝试更加接纳自己,并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建立更多的信任。
我相信,这些改变不会一蹴而就,但只要我持续努力,终会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心理学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活出真实自我的指南。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带着这份勇气,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