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语现真 选读

楼主: tzboy (tzboy)   2024-10-27 10:04:12
出自 虚原堂
南海古佛 降
中华民国100年7月16日
岁次辛卯年六月十六日
诗曰:
云涛缈缈隐仙乡。莫问西天路短长。
梵海粼波帆尽渡。佛光普照耀三江。
圣示:吾今日降著:“灵语现真”。
 
第三四章 觉知实相,漏尽光耀
 
  古佛曰:一个深陷泥淖之人,要把其他深陷泥淖之人拉出来,乃是缘木求鱼之举,
故修行者若要度化他人,己身需有正确的基础修持工夫,如此方能利己利人也。
 
  吾今日领无色界天天人莅堂阐述,以悟世人。
 
天人曰:我乃无色界天天人,生于古锡兰(现今之斯里兰卡),距今约一百八十余年。
 
  我成长于一个人民生活贫困的时代,因为我的国家遭受不同的外来殖民主义者侵略,
造成水利失修,田园荒芜,但庆幸的是我出生于一个得闻佛法的年代。
 
  我于十六岁时,短期出家为沙弥,十八岁时还俗成为在家居士,我修持之教派
属阿曼罗波罗教派,此教派乃由缅甸传入,即是现今之人所称呼之“南传佛教”。
 
  由于我有短期出家之经验,加上我发觉在俗世中,几乎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地位、
财富、享乐,但这些都是把心囚禁起来的东西,而我并不想如此度过余生,
所以我秉持着探索者之精神,持续禅修。
  因为“心”是狭猾的,它喜欢变化,想要不同的东西,渴爱娱乐和刺激,
此亦是大多数人都在做的事情-以各种形式追求刺激。而“禅修”是完全的内部沟通,
它洞悉内心世界,让一个人对生命有正确、深入的了解。
 
  禅修并非仅侷限于“坐禅”,而是包含在“行、住、坐、卧”之中,因为一个人的
“贪爱、嗔恨、欲念、痴慢”是杂染在日常生活、与他人互动之中。而现今修持者最大
之通病-就是忽视在日常生活中“心性”的修证,却只在经典文字上打滚,因此“我慢”
如高山,法水不入心。
 
  禅修时,我念住于“心”的流窜,以往执著的事物、成就和挫败,
及各种强和弱的感受,并具清晰的觉知它们,渐渐的我内心就趋向于简朴、平淡,
思想不羁于世俗、传统,并且生起禅者的清明平静、智慧和喜悦。寿终之后,
因我已证得“阿那含果”,因此上升至无色界天为天人也。
 
古佛曰:真修行乃是从你睡眼惺忪醒来的那一刻开始,至你上床睡觉的最终一刻为止,
而非只是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如此,修行才不会颠倒,并且有所成也。勉行之!
〔省思〕
佛经云:自缚者,能解他缚,无有是处!
我看我还是先客观地学习各法门先行者所走之路,
不拘泥于善书,或可有解自缚之时到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