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悭吝,所求违愿

楼主: tzboy (tzboy)   2022-06-29 20:53:13
参考书目:虚原堂 因缘与果报
济公活佛 降
二○一四年八月十六日
岁次甲午年七月廿一日
 
诗曰:
遥远山村油点灯 昏黄四壁度平生
身居困境贫如洗 果报原来不减增
 
圣示:吾今日降著“因缘与果报”
 
第三十章 一生悭吝 所求违愿
 
圣示:不论在家或出家修行,没有福报都会很苦,尤其是许多在家修行者,
一旦接触修行,就觉得工作、家庭都可以不要,认为家庭是累赘,上班没意义,
若是以此心态修行,必然世俗福报与修行难以兼顾,要想有所大成就,则难矣。
 
济佛曰:徒儿随为师上莲台,准备出发著书。
 
王生曰:徒儿遵命!
 
(此时济佛口念真言,堂外现出莲台,师徒二人上了莲台,快速飞往目的地。)
 
王生曰:叩问恩师!徒儿观世间有人自称为佛,或称自己是佛菩萨转世,
此是否有不如法的地方?
 
济佛曰:依佛法而言,每一大劫有成、住、坏、空四个中劫,每一个中劫有二十小劫,
现今娑婆世界为住劫(中劫)之第九小劫,因释迦摩尼佛曾发愿要在五浊恶世中成佛,
而一世界只有一佛,释迦摩尼佛授记的未来佛是弥勒佛,故若现有自称自己为佛者,
实乃打大妄语也。就以观音、普贤、文殊等菩萨而言,其久远劫早已成佛,
但却以菩萨称号而非以佛称号助释迦牟尼佛广度众生,
即是一世界无二佛之道理。
 
自古高僧,或古佛再来,或菩萨示现,也皆常以凡夫自居,断无说我是佛,
是菩萨者,因为若是身分一揭露,即须立刻入灭。故《楞严经》云: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
……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末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
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即是明证也。
 
王生曰:叩谢恩师之说明,依恩师所言,佛菩萨示现在世间,绝对不会揭露身分,
身分一揭露,须立刻入灭,若身分揭露仍四处吸金,就是招摇撞骗,
而非诸佛菩萨应现吧!
 
济佛曰:然也。
 
(师徒二人谈论间,莲台已抵达一偏乡。)
 
济佛曰:目的地已到,徒儿下莲台。
 
王生曰:徒儿遵命!下了莲台,看到一对年约四、五十岁的男女,和二位二十岁上下
的年轻人正在小麦农地上,好像正在休息,叩问恩师,今日是要访谈他们吗?
 
济佛曰:然也,待为师将男主人之元灵调出,你访问他为何会一生穷困,
请他说明以做为世人之警惕。
 
(此时济佛以佛扇一搧,男子昏昏欲睡,元灵随即被调出。)
 
王生曰:大菩萨你好,因为今日济公活佛恩师奉旨领我访游著书劝化世人,
我看你刚刚工作劳累,好不容易休息片刻,而从你历经风霜的外相来看,
似乎过得不太好,恩师说您一生穷困,不知是何因由造成,可否简略说明,
作为著书案例,积一些功德。
 
(男子经济公活佛点化后,即娓娓道出。)
 
男子曰:我其实是一位偏乡代课老师,和妻子育有一子一女,家中有四亩薄山地田,
田里种有小麦和玉米,虽然收成不佳,却是家庭赖以度日的基础。
因为代课老师薪水微薄,要让一家温饱、小孩上学读书,可说经济非常拮据。
我一生献身乡村教育,桃李无数,但也清贫一生,尤其前年我大女儿上大学后,
学费和生活费更压得我夫妻俩喘不过气。我常想,我一生不偷不抢,教育学童,
为什么依然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刚刚经济公活佛点化后,我才知道是业力之关。因为我前生是一位吝啬贪财之人,
即使家中府库充盈,却仍觉得不够多,因此为了聚敛财产,我攀附权贵、苛刻下人,
无所不用其极地积聚财富,只要有触及我一点利益之事,皆避之唯恐不及,
举凡对地方公益或贫困、乞讨者,都拒他们于千里之外,甚至临命终时,
仍不甘心一生的钱财无法带走,因此今生转世为人,受前世吝啬不肯施舍之恶,
而遭受所求违愿之报。
 
济佛曰:修财布施得财富之果报,吝财不舍得贫穷之果报,正是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世间有许多聪明之人,却穷困潦倒,即是有修法布施,
却不修财布施,而造成一生物质生活贫乏,希世人能明悟果报之原理,三施并行,
未来才不会后悔也。
 
(此时济佛佛扇一搧,男子之元灵又重返体内。)
 
济佛曰:好了!今日就访谈至此,我们回去吧!
 
王生曰:徒儿遵命!
 
(此时师徒二人上了莲台,莲台往虚原堂飞回。)
 
济佛曰:虚原堂已到,徒儿下莲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