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命名

楼主: silense (宁静的韧性)   2021-11-25 20:04:25
不健康的退让,
往往跟心理界线有关系,
你的时间,
你的金钱,
你的注意力,
你需要等比重的划分,
并且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超支了,
分不清楚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责任,
无聊在关系中保持妥善的距离,
禁不起别人讨厌或者不认同,
这些特质很容易造成在关系中,
因为别人的需要而“让出自己的位置”。
你如何去认识一个人?
是别人口中的那个人,
还是你自己感受的那个人?
在别人乱七八糟的关系中,
我只能做好我自己。
你只能做“你和A”,“你和B”的关系,
无法对“A和B”之间的关系做什么。
————————————————
所以撇除他人引起的蝴蝶效应,
去思考我和这个人的关系是什么。
————————————————
情绪勒索型,决裂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隐藏自己的喜好。
不去想对方的需求,
也不让对方知道自己的需求。
——————-
被照顾者同理的好经验,
最后会转变成孩子理解自己的能力,
而有能力同理自己的人,
在受到挫折的时候,有能力安慰自己。
这种同理自己的能力,
也会展现在跟他人的关系之中,
当关系受挫时,
不会立刻受挫而中断关系,
而是能够回忆起对方好的那一面,
愿意更加了解对方,
让关系有延续和成长的可能。
一个人如果不能发自内心的肯定对方的好,
也就难以真正的对对方好。
—————————————-
培养对真实的接受度。
不要害怕看见对方的不完美,
也不要因为缺点,就立刻推翻其他优点。
————————————-
内在小孩在说什么?
内在父母在生气什么?
接纳“坏我”的能力。
———————————
因为我不够完美,所以不被爱?
因为我不够完美,所以不值得被爱?
宽容的爱自己,才能够真实,才能够快乐。
试图把自己装进别人审美的框框中。
试着让所有人爱自己。
可是其实爱我的人,
只需要我的心是饱的就可以了。
而我的心的充足,不是因为人数。
可预测的照顾者&生活规律。
因为时间观察,
我们不容易对这个人产生误会,
不会因为某个时间让我们不解或受伤的行为,
就大幅度的动摇我们对他的信任,
这是长期亲密关系的基础,
也是人在世生活的安全感来源。
基于某种可信任的行为,
重复,成为可信任的人品之后,
转化成不需理解细节,
也可以无条件相信的关系。
知道
“你一定不会做出伤害我的事情。”
“你一定与我同在。”
这是安全感。
这是信任。
我们的自我概念也是透过这样的历程,
透过和别人互动,
我们同时累积对自己的认识,
最后形成自我概念。
若自我概念发展良好,
则可以接纳自己的优点、缺点、感觉、需要,
做更真实的自己,
也不容易因为外在挫折或他人误解,
造成自信受损或大幅度的情绪波动。
自我概念建立稳固之后,
清楚自己是谁,
想做什么,
需要什么,
就不容易因为外在环境变化而轻易被撼动,
成为别人的影子,
或者偷走别人的梦想,
仰赖别人的感觉处理生活。
建立一本自己的书,
也建立一本别人的书,
累积对一个人的客观观察,
可以帮助你在互动中,
情绪不容易随他人起舞。
—————————————-
把虐待伪装成礼物:
“我这样是为你好。”
————————————
情绪和个人信念都不是真的。
只有说出口了才是真的。
个人需求与信念的表达。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