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与帮忙

楼主: silense (宁静的韧性)   2018-03-09 14:25:09
是我误会了。
原来我没有意识到别人做的
和我做的其实是同一件事情。
当我做,我定义为帮忙,
当别人做、别人提醒,我将之定义为侵略。
当我情绪度下降,这是ARC破裂,
对方的好意受到中止,
受伤的不是只有我一个,
对对方来说,同样的受伤。
我之所以在跟别人谈话的时候,
总有一种对方总是对的感觉,
是因为我从来不说出我的真实性,
不说我对的地方,
所以当大家一起说话的时候,
才会感觉到我总是错的。
我还有另外一个毛病,
就是难以接受他人建议,我很“铁齿”。
如果有一个人跟我说前面有个洞不要过去,
我就会很高兴的跑过去,
掉进那个洞里面,摔个鼻青脸肿狗吃屎,
然后很高兴的说,
嗯,
这里果然真的有个洞。
梁老师之所以会觉得很不舒服,
是因为他不忍心眼睁睁看着我
做一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情,
而我觉得很不舒服,
是因为我提的方案他都说行不通,
我又搞不清楚他是行不通在哪里,
那只好问问蔡老师说这是真的行不通吗?
我太强调那个“我”,
如果那个成功的结果不因为我,
我就会感到很失落。
结果搞得蔡老师和梁老师都很火,
好像我在挑拨离间一样。
我只是想知道,
这个不行吗?
只是一句经验没有办法说服我,
这件事情、到底是哪里不行?
没有试过,你怎么知道?
邦说,
有些事情就是知道,
就像嗑药以前就知道嗑药了会变白痴,
人之所以聪明、异于禽类,
就是因为人的许多判断并非建立在亲身体验,
而是“观察”。
你看一眼,就知道结果。
下次就知道直接去找业务人员。
梁老师说,
一天观察一个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技巧,
我要花点时间看看郭老师怎么上课,
我现在有点理解Ken所说的话了,
Ken觉得跟我说话的时候,
我是一团毛线球、
我好像听懂了、又好像没有听懂,
我是能理解、但是不记得、不能应用,
所以会死翘翘。
因为我人生的答案,
其实梁老师都告诉我了,
如果我不能够去看、去观察,
那么我可以应用施展的,
就只会有我个人智力那么多。
多看、多观察,
多思考、多问问自己为什么,
这会是我人生的解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