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盔头中学的美好时光

楼主: jiangxw (Goodman)   2017-10-30 14:09:55
难忘盔头中学的美好时光
蒋先武
1984年是我的本命年,那是一个夏天的清晨,张小宝同学给我送来了盔头中学的入学通
知书。
五年制胡岗小学阶段的学业刚刚完成,还沉浸在罗大佑《童年》歌声所描述的意境中。
我们的家乡位于江淮之间,四季分明,这里虽没有榕树,但捕捉(蝉)知了,是儿时生
活中的重大乐趣之一。
童年的夜晚基本上都是在煤油灯下度过的,直到1983年我们村通上了220V的交流照明电
供应,后来有极个别家庭添置了黑白电视机。
在这之前没有什么现代化娱乐,只有使用干电池的收音机相伴,偶尔和小伙伴们夜行几
公里之外,去其它村庄观看露天电影。
盔头中学与乡政府驻地相距不远,两者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公里,其间有个废弃的砖瓦窑
厂,有一个称之为“供销社”的商店,附近还有一个医院,综合厂是一个有围墙的大院
子,里面设有生产毛刷的猪鬃厂,制作瓜子小吃的炒货加工厂也在其中,乡政府的北面
有个大会堂,有时兼做电影院。
我的伯父蒋仲宣在乡政府供职过,与张瑞生和张遵悦等校领导都很熟识,
有一年,我亲眼所见张遵悦老师来我们蒋屯伯父家登门造访。
我每天早上都要背著书包,走出家门,向西南方向步行7华里,才能到达盔头中学,上学
的路上要穿过上郑庄和盔头中心小学,一路风雨兼程,从未迟到,早退或缺席;那时的
天空总是很蔚蓝,碧空如洗,池塘和溪水也是清澈见底的,野外的水源基本上都是可以
直接饮用的。
开学后我被分配在初一2班,一个年级有两个班,校舍有三排房子,中间有一个通道自南
向北,把校舍分割成6块,初一和初二年级在最北边的一排,初三年级在最南边的一排,
中间一排主要是教师办公室和住所。黑板报栏和人工敲击的校园钟声处于居中位置;校
园没有围墙,四周被杉树林所环绕。
读初一的上学期,我们班级借用了盔头中心小学的一间校舍。班主任是教授我们语文课
的王仕林老师
在初一语文课上,我们认识了音乐天才小扬科,为安徒生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所
感动,也为那个在人群中敢于揭露《皇帝的新装》的少年而拍手称快。
代数老师程绪昌以军人的优良传统,严格要求我们高标准地完成好作业。
唐宜良老师的《中国历史》课上,纵横上下五千年,领略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在闻名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化保留至今,处于相对比较完整的状态。
倪建云老师的《中国地理》课上,我们认识了可爱的祖国,像雄鸡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
方,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成为地球的第三极,极目远眺:“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又见“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
和地理都算是副科,也没有繁重的家庭作业,也无课外书籍可读;
袁先锋老师教唱歌课程,仅限于初一年级,非常轻松,也是最受欢迎的,曲目“北国之
春”和“牡丹之歌”历经数十载,久唱不衰。
张传连老师的英语课上,I can say my ABC,有时候天没亮,就守在收音机前,收听英语
教学广播课程,跟读课文。如今许小萍同学远足非洲,开辟新大陆,姚洪涛定居澳大利
亚,应该都会从那时英语启蒙学习中获益匪浅,可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初二郑世甲老师的语文课堂上,我们从《一件小事》中认识了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他所
揭示的人性和弊端,至今依然存在;郑老师在给我们讲解诗句时,声情并茂,有时也不
失幽默,转述了一个笑话:曾经有个错别字大王,把抛砖引玉误作:抛砖引鱼,让人忍俊
不禁。
读初三时,姚承钟校长亲自给青春期的我们讲授“法律常识”,课堂纪律是最佳,听课
自觉率最高。男女生之间一般是不说话的,有好事的男生制造恶作剧,意在引起心仪女
生的注意,或有人把暧昧的情愫写在日记里。
杨晓明虽是初三英语课老师,当时的年纪比我们大不了几岁,有次课余他给我们说起作
家琼瑶成名作《可怜的小青》。
中考考场设在庐江县城二中,住宿安排在城东“和平旅社”,杨运碧老师领队,参观考
场时,耐心解释了“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含义。
程绪友,周龙厚等同学接过老师们的衣钵,奋战在讲坛上;昔日桃李芬芳,今日天下栋
梁;期待着毕业后三十年的再聚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