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日记 (47) 独善与兼善

楼主: YangWenli (半退隐中)   2016-12-25 20:10:59
  儒家本质上是一种人生观、人生态度或人生哲学,这态度可从下
列几句话看出。孔子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
泰伯》)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
心上》)〈中庸〉云:“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
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无论
富贵贫贱、成败得失,儒家总有自处之道,人生总有路可以走通;随
时做好接受失败的心理准备,却又不放弃成功的任何可能机会。上述
几句话说来容易,要做到却是一辈子的工夫,必须逐渐渗透到生命底
层,发自全身心认同才行。虽然知道不等于做到,但观念的建立仍是
第一步,故下文就尝试探讨“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的意义,提
供各位参考。
  孔子说:“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孟子‧离娄上》)天
下有道、无道的判断标准在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
语‧颜渊》)仁者爱人,但爱人不是错爱、乱爱、假爱,有其本质、
范围与历程。就本质来说,必须基于自由、主动、无私为前提才行。
就范围来说,爱是普遍的,如孔子的根本心愿是“老者安之,朋友信
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亦即爱每一个人,只要是人
,无分男女老少,都值得被肯定、尊重、关怀、了解,不因种种条件
而有分别心、大小眼,人人平等。就历程来说,爱是一生的事业,如
曾子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
语‧泰伯》)
  既然是一生的事业,也不必急于一时,应该循序渐进。子路问君
子,孔子就以三阶段回答,第一步是“修己以敬”,第二步是“修己
以安人”,最后才是“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敬是尊
重,爱包含“自我尊重”与“尊重别人”两面:自我尊重就是人格独
立,不因为别人对自己的反应或评价而影响心情。如孟子的学生公孙
丑问老师:“如果老师当上齐国的大官,有机会让天下太平,老师的
心会因此动摇吗?”孟子说:“我四十岁就不动心了。”(《孟子‧
公孙丑上》)可见无论成败得失,孟子的内心依旧平静。尊重别人就
是懂得拿捏分寸,保持适当的距离。如樊迟问知,子曰:“知人。”
(《论语‧颜渊》)了解别人的想法与感受,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为
,才能安人。孔子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论语‧公
冶长》),能做到“自我尊重”与“尊重别人”,人与人之间的善意
、温暖才能相互流通而长久维系。
  上文谈爱人的道理,是就兼善天下的层面来说。但倘若时机不允
许、无法爱人,就只能先独善其身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
是自己无法控制的,能做的唯有“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而
已。(《论语‧颜渊》)此时不妨勤练孔子的四“毋”心法:“毋意
,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对未来没有任何猜测或
期待(臆),凡事都不要强求(必),不陷入僵化的思考或行为模式
(固),不执著暂时性的存在(外貌、事业、感情……)为我(我)
。佛家也常教人问自己:“明天先到还是无常先到?”不要以为今天
拥有的一切是永恒不变的,也许明天就变了。若能做好心理准备,即
使变故猝然降临,人心也不容易惊慌失措,遭受失望的打击而受伤了
。即使遭遇挫折,也能够将失败的经验转化为成长的智慧,如孟子说
:“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
虑患也深,故达。”(《孟子‧尽心上》)一帆风顺容易骄傲自满,
失败才能带给人更多省思。如果能不断学习、成长,即使不受别人赏
识或重用,独自一人依然可以过著充实快乐的人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