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日记 (44) 从庄子思想看失落

楼主: YangWenli (半退隐中)   2016-11-22 21:30:09
  中华传统思想以儒道为主流,儒道两家又是相辅相成的。当生命
健康时,我们要积极、主动出门去做爱人的事业,这是儒家。但当生
命遭受打击、挫折而受伤时,我们还没有能力去爱人,应该先闭门从
事身心修养、治疗的工夫,道家就派上用场。台湾现在正处于乱世,
道德价值瓦解崩溃,人与人不再相亲相爱,生病、受伤的人非常多,
道家的学问更是一般人迫切需要的。生命受伤最常见的原因是“失落
”,例如失去财产(贫穷)、感情(失恋、失婚)、青春(老化)、
健康(病痛)乃至生命(死亡),皆会带给人深重的打击。生命如何
从失落中调适而复原,是重要的课题;下文就以道家庄子为例,尝试
提出一些解答。
  从庄子的观点来看,人生许多事情是无可奈何的。庄子非常了解
人世间的凶险,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
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德充符)羿是百发百中的神射手,彀
是在射程范围内,随时会被弓箭射中而受伤。生活幸福而不用去面对
失落经验的人,只是侥幸逃过一劫罢了。庄子又说:“与物相刃相靡
,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
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齐物论)人生种种追求,包括
求名、求利、求感情、求姻缘、求青春美貌、求长生不老等,到头来
终究是一场空,逃不过生老病死,如同大梦一场。但人却始终无法清
醒,以有限的躯体从事无穷的追逐,甚至赔上性命,“其形化,其心
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茫)乎?”(齐物论
)真是太傻、太笨、太执著了!既然终究是一场空,在有限的条件上
强求永恒、无限是毫无意义的,希望破灭时只会使人加倍痛苦罢了!
  既然人追求的一切都是保不住的,庄子是不是主张大家要归隐山
林、不问世事呢?倒也不尽然。庄子心中还是有超越的价值、永恒普
遍的理想,这理想简言之,就是精神自由。当然永恒、普遍的理想包
含自由与爱两面,道家专就自由这一面来谈,爱的部分交给儒家去处
理。《庄子》书中反复强调精神自由的观念,如“乘天地之正,而御
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如求得其情
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齐物论)“无待”即人生的幸福、快乐
不需要靠任何外在条件来保证,只要心灵明觉,自由的境界就立刻呈
现。“自由”就是自己如此,不依靠其他人事物的意思。“无益损乎
其真”的“真”指心灵,这才是真我,无论人是否认识到真我,都无
损于其价值,心灵或真我本身就是圆满充足的。
  当人的精神不断向上升华,超越了世俗的一切,回过头来又要以
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世间的人事物呢?庄子提出“乘”、“游”、“
安”这几个字:“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知其不
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人间世)当人对现实的一切都不
执著而随缘,回过头来就可以灵活地出入于众多人事物之间。努力追
求而有成果,固然可以当机领略、享受;就算是命运坎坷,遇到无可
奈何之事时,也可以立即放下,将心灵净空到“无”的状态,安然接
受现实。如此一来,人心就不会受到失落经验的打击、挫折而受伤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