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corrispondenza

楼主: hypochon (没有名字的猫。)   2016-09-11 02:54:49
(兼笔记重看新浪潮)
初看《爱情天文学》会直接想到教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学习者、成长电影、引领者的角
色)如《Irrational Man》,甚至若谈男女之事可过度延伸到《My Awkward Sexual
Adventure》(只是女教男、或如姐教弟的例子较少且值得嘉许)
爱情的形式在当代资本主义的无限扩张之下已经了无新意,任何情人的一抹微笑的取悦都
逃脱不了消费社会的控制,除去人类精神层次可能还有的复杂度、不稳定性。由是,记忆
可能会在此作祟,于是也成了文艺电影可以切入探索的节点。《Eternal Sunshine of
Spoless Mine》、小品《Comet》成为大家津津乐道(却每次看都眼泪直掉)的代表,但
滥觞可能上溯到新浪潮的《堤》,或雷奈《j’taime j’taime》也是一宗跟记忆搏斗/
借由最刺痛来刻意遗忘却因为重返过去(或过去的记忆、过去的时光)而让麻木再度因为
“事件”(尽管是破碎、片段、不稳定而拼拼凑凑拾起的记忆)被撞击到撕心裂肺….
谈命运与罪咎的《沉默茱丽叶》也借由神话故事述说了“人类生来赤裸、无依无靠、脆弱
不堪”的起源;而近日看《如果这世界猫消失了》和前段欲讨论的主题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爱情的形式发展到最后的讨论势必会走向极为抽象、即为推向形式主义的路(但劣质的
导演可能会拍成烂片、空洞到徒具形式先不在本篇讨论)音乐的抽象性是一种、把剧场的
形式、隐喻人世间宇宙万物万象、对知识系统的讨论(记得欧洲魅影时看过一部讨论几乎
是中国哲学“绝圣弃智”的精采电影,可惜是冷门到不行的几乎没人讨论的独立小电影)
,再者就是对电影发展至今一百多年对“电影艺术”的致敬与探问,《猫消失了》某个程
度也在回应这个命题,尽管日本电影在衰退期,但仍然能够在小品文上大做文章,不只细
腻度还加入巧思、赚赚“影痴影迷型”观众的泪水,令人由衷佩服(不过《猫消失了》是
先有文本才改编电影)
《爱情天文学》可能会被批评只是形式抽换,诸如信件往返的《P.S. 我爱妳》或者更多
类似上述可能沦为消费社会的爱情形式的担忧(毕竟又在情人节上映,结局是好的Happy
Ending?)但我将《爱情天文学》也只视为一种“回应”,回应人类的渺小、脆弱、无助
、孤独,尽管女主角试图用暴烈的手段对待自己(试图摆脱某种记忆上对于原生家庭的纠
缠、过往的不堪自我无法面对等等)(但不要伤害别人就好,这种世界观人生观或许许多
人,特别是台湾这样发展到超越发展中人口拥挤的都市社会所不懂的)《爱情天文学》的
回应可能终究成为一场“虚空”,但人类既脆弱有时却又有小聪明,懂得“反制”,找一
个勉强能够安顿自己的方法,似乎在那以前,几乎都得跟狂乱的内心不安定的滑动相处(
《沉默茱丽叶》的母亲在夜半大吵大闹摧毁与失踪女儿有关的一切物件、代表“记忆”的
相片)。
而最后时常更令我无解的是电影与文学艺术皆有一种我们试图拿之来安顿、说服自我的层
面(也是艺术作为一种可能潜在消费即丢的娱乐性的原罪,尽管洗涤看似被视作更高的层
次但原罪仍然无法摆脱不堪其扰!)但往往另一个层次是,看过电影、读过文学以后,反
到被撩起更痛苦更深沉的情绪、更不安定的内心、更难排解的问题,最后矛盾地如同渴尝
爱又被一再刺伤的人一样,终究万劫不复。(但妳知道妳选了路走,而妳以前的普罗米修
斯比妳苦痛几百万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