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之前在课堂上听过老师说的一个小故事:有一位侠客遭人袭
击,受了重伤,生命垂危。仙人正好路过此地,便出手搭救。侠客养
好伤后,仙人给他一粒“救命仙丹”,并叮嘱说:“这颗仙丹无论什
么病痛都可以治好,但只能用一次,用完就没了,非万不得已不要使
用。”仙人说完这句话就消失了。侠客将仙丹保管好,将仙人说的话
牢记在心,从此闯荡江湖无往不利,到死都没有使用这颗仙丹。这个
故事说的是“安慰剂效应”,仙丹本身不见得有什么神奇的功效,但
侠客有这颗仙丹,心就安了,不仅行走江湖有恃无恐,即使受了伤、
生了病,也会尽可能自行找方法医治。仙丹虽然是虚构,却有真实的
效果。
疗伤治病是消极的,就开展道德事业来说,“仙丹”或许也有积
极的作用。当我们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一件好事,即使现实上离目标还
有一段路,成功机率也会提升。孟子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
信。”(《孟子‧尽心下》)“可欲”是在行动前先经由良心权衡,
有意义、价值的事才做,反之则不做。重点在“可不可”,“欲”做
的事经过良心认“可”才是善。“有诸己之谓信”,事情虽然经由良
心认可,但必须真正做到,自己才有深刻的体验、感受。“信”就是
真实可靠之意。问题在于如何做到?订出宏伟的计画很容易,执行才
是最艰钜的任务。我想这可以分成信心(如实知)和信行(真实行)
这两面来讨论。就信心来说,我们对良心要有绝对的信仰,不只是相
信良心随时能够呈现,良心呈现就会带给人充实感、悦乐感,如孔子
说:“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仁者不忧。”(
《论语‧宪问》)还要相信良心一定能够落实在行为上,而将事情完
成,如孔子说:“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论语‧里仁》)即使一开始力量不够,也不宜半途而废,相信自己
一定能够做到,自然会发挥出潜能,完成原本以为办不到的事。
就信行来说,〈中庸〉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
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第二十章
)这是说凡事都要有所准备,事先有周详的计画就不容易失败。但道
德实践是针对眼前当下,具体的情境千变万化,换一个情境,良心就
要重新感应恰当的做法,很难提前准备,和〈中庸〉的说法似乎有冲
突。其实不一定有冲突,因为情境虽然不同,但总有迹象可循;如日
月星辰的运行也会有误差,但还是在轨道上。只要良心随时依照状况
调整计画即可,不必完全不做准备。为什么有准备就不容易失败呢?
因为人经常抗拒不了诱惑,在当下的情境中,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而分
心,无法坚持做正确的事。所谓的计画,便是帮助我们排除其他选择
,而专注在当下该做的事情上。虽然“当下该做的事”与“原先设定
好的事”可能有一些落差,但计画已经先挡住了颓废堕落的事,不至
于在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状况下,被欲望牵着鼻子走。故计画在道
德实践上还是有间接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