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日记 (29) 提起与放下

楼主: YangWenli (半退隐中)   2016-05-26 10:13:37
  最近在顾炎武《日知录》看到一段较有感触的文字:“有亡国,
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
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
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依我的理解,政
治是众人之事,固然人人都该关心,但总要分工合作,交给专家(君
臣)处理。至于文化,关连到社会生活的各层面,而与人人有关,故
文化风气的提升,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努力而有一份责任。亡国事小
,社会风气败坏导致人沦为禽兽,才是最可悲的。顾炎武又举出许多
例子来说明世风日下,如数典忘祖、趋炎附势、寡廉鲜耻、肆无忌惮
等,为了逐名求利而毫无气节,“心术之坏,于斯极矣”。虽是针对
魏晋清谈之风而发,恐怕也是明末社会的真实写照。
  台湾近年来的诸多乱象,也与上文所说类似。如有大学校长贩卖
假学历,要求校内教师购买。又在教育部要求下,大学追求表面的绩
效数据,老师带领学生集体到图书馆“秒借秒还”,冲高书籍借阅量
。再如陈立恒〈不知礼,台湾的未来无以立也〉一文提到,大学生上
课时“一半以上听众都在低头玩手机,第一排竟有几位学生旁若无人
聊天”。又中小学有上万名流浪教师,不仅平日有可能被派去做各种
杂事,到了考季还要劳苦奔波,牺牲教学品质以换取来年的一点温饱
,毫无尊严。如同人会生病,凡此种种都是文化风气衰败的迹象。
  面对世衰道微,身为读书人该如何自处?我想还是要回归孔孟建
立的道德价值才有希望。孟子说:“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
其道。”(《孟子‧滕文公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正可做为自我勉励的箴言。读书人要能够提
起也能放下,提起是指保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操守,身处浊世却不与现实妥协,依旧独行其道。“自反而缩,
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之所以能力排众议,抵
挡住旁人质疑的眼光,则是因为平素做“集义养气”的工夫所致。“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孟子‧
公孙丑上》),正因为对道义的坚持,培养出盛大流行的“浩然之气
”,才能抵挡住外界的压力。如台湾社会常见的“人文无用论”便是
一大压力来源。
  放下是指“天下溺,援之以道”(《孟子‧离娄上》)一个人无
论多么努力,力量总是有限。道德事业的推动需要大家共同参与,我
也仅能尽到自己的一分责任,无法“手援天下”。所以在《论语》中
,子贡问孔子“博施济众”如何?孔子答以“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与“能近取譬”(《论语‧雍也》),便是提醒子贡勿空口说大话,
应该切实实践,做一分算一分,救一个算一个,事情做完就立即放下
,勿对未来有过多不切实际的期望。
  无论提起或放下,总要考量个人的性情,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
路。我的个性内向,兴趣在于读书、写作、做研究,不喜与人交往。
故“文以载道”较符合我的志趣。虽然写文章并非儒家的终极目的,
也常被人批评为空谈、不切实际,但在个人力量微薄、一时之间无力
改变社会的状况下,潜心著述不失为一条可行之道。虽然人对现实可
能无能为力,但在文字的天地里,人可以突破现实的限制,自由创造
出一套适合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借由经典诠释,又可以
指点、烘托出形而上的理想。虽然文字创作毕竟仍属于虚拟而非实存
,但能够讲习这种学问,就保住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尊严。等到时机成
熟,大家愿意学习圣贤之道,这些文字便能够发挥其功用。效法孔子
“垂空文以断礼义”或许正是我的使命所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