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述。
这就是对本书最精简的心得 ,真的赘述过多。
别人的作品是精心安排桥段 适当筛选篇幅 给读者公平的线索提示
最后变戏法地安排意外的凶手
这本则是唠唠叨叨地讲述过多的细节
你常常可以看到昆恩探长安排警探ABCDEFG去做这个做那个
然后ABCDEFG再回来回报 "发现了OOO!" "什么也没发现"
或是不断用形容词 副词描述各个角色的行为 但并不会为本书增色
就好像一般的饮料 是加珍珠 波霸 椰果 寒天
昆恩是帮你加一堆芝麻 半杯都是芝麻
导致这本我看得很快 因为一直很想跳过那些冗赘描述 翻著翻著就翻完了
案件发生在1923或1928年 9.24 星期一的晚上
(案件只说是192X年代 但清楚说明是9.24星期一 我查了192X年代只有这两年符合)
但考虑到JJ马克在卷首的陈述 (1929.3.1说去年冬天去欧洲 8月找到昆恩)
那案子就不是1928而是1923年9月24日 星期一
===========以下有雷 一般情况下我会说未读勿入
但这篇我欢迎未读可入 读完我的整理 你可以省下读这本书的时间
不想要动脑筋看本书推理的人可以直接往下看 我会揭露手法跟真凶 =============
1.本案 The Roman Hat Mystery 罗马帽子的秘密 系讲述在罗马剧场中有人被毒杀
死者的大礼帽不见了 这顶帽子不见踪影 也成为本书唯一的谜题
死者是一名勒索他人的恶棍律师
本案花费多数时间在描述摩根律师(死者勒索的对象 行凶动机明确)
以及不太正经的罗素夫人(死者的未婚妻 有浓浓共犯味)
但稍有经验的推理读者都知道这是太烂的红绯鱼
越是让你看半天的嫌疑犯 当然越不可能是真凶
2.真正关键的重点:行凶的当下 主要角色的人在哪里 相对位置
剧团演员是否有不在场证明 反而一点也不提 一点也不调查 这本格在哪??
3.最后揭露的真凶 巴利先生 在本书中只是个影薄龙套
我打赌多数的读者 看到真凶揭露时 比起"好意外!""好吃惊!" 更多想法是"他是谁?"
虽然大家都知道凶手多半会被作者隐匿的很好
但让凶手整本书神隐起来 没几句话 没什么动作 最后说他真凶 我也觉得不是很公平
4.好回到帽子
作者企图让读者相信 关键帽子在星期一晚上 凶案发生的夜晚就不见了
凶手拿走了 但是哪里都找不着 离开剧院的人 每个都搜过了 还是找不到
是这样吗?
先帮klarc大大解释疑惑
https://www.ptt.cc/bbs/Detective/M.1164698864.A.452.html
推 klarc:请问是哪一页描述说凶手穿着戏服离开剧院呢? 我找不到@@" 01/31 06:25
您疑惑了17年吧?
在第81页描述 "她(法兰丝)正抬头看着一位穿着晚礼服的英俊年轻人
他手里拿着帽子 正弯著腰低声和她说话"
这位英俊年轻人就是凶手巴利啦 有明确说他穿着晚礼服 手里有帽子没错
但问题是 我仔细读了这一章
昆恩探长盘查流氓帕森:有索取帽子研究检查
昆恩探长盘查摩根:有索取帽子反复研究帽子 有看到名字缩写B.M.
昆恩探长盘查巴利: "昆恩探长站在一边好让他们通过"
.......搞啥呢??? 压根儿没盘问啊
就因为人家的妹仔被你盘问到瘫软 你就放人家走 这是你失职吧
至于关键的凶手行凶手法:
在自己戏演一演 中间没戏分的时候 下来舞台 溜到外面 演员改扮成观众
以观众的身分在第二幕入场 跑到死者旁边跟他聊天哈啦 趁机下毒
(本案为毒杀 凶器是听起来很炫砲的"四乙基铅")
我们关键关键的证人 也就是正门的把守者 门房先生 在他的关键证词上说
"还有别人(在第二幕从正门进来)吗?" "我不记得了,长官"
你老兄是关键中的关键证人 凶手从你面前出示门票进场 还是在人数较少的第二幕入场
然后在关键证词上用"我不记得了" 敷衍读者..........
这真的不是很公平 我不是说谎 我只是不记得有人进来
5.凶手的动机是被勒索没错 被勒索的原因是"有黑人血统 出生在南方的一个贫苦家庭里"
要是被知道是混血 有黑人血液 他跟富贵千金的婚姻就要吹了
后面检察官还议论纷纷"他看来就像你我一样的白"
好喔不愧是1929年出版的书籍 这个根深柢固的种族歧视 放到现代真的不容易了解
就跟本阵的动机一样具有时代性
6.总之能理解为什么说昆恩的作品难以出圈了
费了这么多时间 只有逻辑与解谜本身
这种小说根本不会想看第二次 并且很可能2个月后就忘光诡计跟真凶
文笔可以说很惨烈.....希望之后会更好
7.对了 如果把时间序列遮掉 这本跟体育馆之谜确实非常相似
难怪会说青崎有吾像昆恩
同样都是在一个封闭场馆 针对一个物品的推理 (伞跟帽子)
但人家好歹都有列出来相关人物的行动啊 比你公平啊昆恩